簡析牙根縱裂的錐形束CT診斷試驗及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論文網
本文關鍵詞:牙根縱裂的錐形束CT診斷試驗及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您當前位置:百靈論文網 >> 醫(yī)學論文 >> 瀏覽文章
簡析牙根縱裂的錐形束CT診斷試驗及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論文網
論文正文
摘要:牙根縱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為起源于牙根的折裂,沿根管縱向延伸到根周組織[1],是美國牙體牙髓醫(yī)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Endodontists,AAE)所定義的5種(釉質裂紋、牙尖折裂、隱裂牙、開裂牙和牙根縱裂)牙折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VRF與根管治療失敗和牙周病牙的臨床癥狀和放射學特征相似[2],早期準確診斷較困難。由于根尖片的二維性質和重疊偽影的存在,VRF無法用其得到確診。翻瓣手術雖然可以幫助確定折裂線是否存在,但卻是破壞性的,會造成進一步損傷。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掃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憑借其三維性質、空間分辨率高和在軸向位有更清晰的圖像等特點[3],在診斷VRF方面近來受到關注。然而CBCT是否可作為診斷VRF的常規(guī)方法以及操作中有哪些問題尚需研究。本研究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嚴格按照診斷試驗的標準對利用CBCT診斷牙根縱裂進行相關研究,并通過臨床調查探討VRF的危險因素,為VRF的臨床診斷及CBCT在其診斷中的應用提供參考。第一部分文獻回顧目的初步評估使用CBCT診斷VRF的研究現狀。方法運用系統(tǒng)的檢索方法,回顧了最近十年(2001.03-2012.03)來“Medline”、“Embase”和“VIP”等中英文權威數據庫中收錄的有關利用CBCT診斷VRF的文獻,對其研究方法和結果的可靠性等進行分析。結果共納入15篇文獻,臨床研究文獻6篇(中文5篇,英文1篇),實驗室研究9篇(均為英文)。從發(fā)表時間看,2007、2009和2012年各1篇,2010年7篇,2011年5篇。臨床研究文獻偏倚較少,結果報告尚存在一些問題;實驗室研究文獻因設計相對合理而有較高的可信度。結論CBCT診斷VRF的文獻主要發(fā)表于近三年,高質量的臨床研究較少;實驗室研究存在各文獻結論不完全一致,不能很好地模擬體內情況的不足。第二部分錐形束CT診斷試驗目的比較CBCT與數碼牙片診斷人離體牙牙根縱裂的準確度。方法取福爾馬林固定的人類頭顱標本(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完整拔出其27顆牙,檢查、去冠后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牙人工制造牙根縱裂,對照組不處理。所有牙重新復位至牙槽窩內行CBCT掃描和拍攝數碼牙片,兩組非本課題組的醫(yī)生分別對圖像進行獨立評片,做出是否折裂的診斷。以實際是否折裂為金標準,對兩種方法及評片員的一致性進行評價。結果CBCT診斷牙根縱裂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5%和100%,數碼牙片分別為60.72%和84.62%,CBCT的可靠性(κ=0.743)較高,而數碼牙片(κ=0.449)一般。兩組評片員使用CBCT診斷VRF的總體一致性高(κ=0.922),使用數碼牙片診斷VRF的總體一致性一般(κ=0.611)。結論與數碼牙片比,CBCT診斷牙根縱裂的靈敏度、特異度和可靠性均較高。第三部分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目的探討牙根縱裂的臨床特征及其危險因素。方法對江蘇省口腔醫(yī)院2009.09-2012.03期間頜面外科就診的、經拔除后確診為牙根縱裂的病例,進行有關指標的統(tǒng)計和初步分析。結果79例患者(79顆牙),男44例,女35例,平均年齡(58.48±11.26)歲。從病史看,58.2%的患者拖延到癥狀出現后1個月或更久才就診;有偏側咀嚼史及咬硬物史者分別占41.8%和49.4%。從牙位看,VRF多發(fā)于下頜第一磨牙(32.9%),折裂多為頰舌向(89.9%)。從治療史看,82.3%的患者無牙周治療史;50.6%患牙有冠修復,26.6%有充填體;67.1%曾行根管治療,26.6%有根管樁。從癥狀看,活髓牙多有冷熱刺激痛(88.2%)及自發(fā)痛,叩痛較明顯;死髓或無髓牙常有牙齦腫脹、流膿(74.2%)或竇道,且牙槽骨吸收較嚴重。結論VRF可能與偏側咀嚼、咬硬物、咬合干擾及牙周病等因素有關,活髓牙和無髓牙VRF在臨床表現上存在差異。
關鍵詞:牙根縱裂 錐形束CT 數字放射技術 診斷
本文由整理提供,需要代寫論文可以聯系客服人員哦。
下篇論文:試議缺氧對HUVECs生物學特性及VEGFR表達影響的體外實驗-論文標準格式范文
精彩回放:
更多相關范文
本文關鍵詞:牙根縱裂的錐形束CT診斷試驗及危險因素的臨床調查,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26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4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