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結(jié)合紋理分析早期監(jiān)測乳腺癌荷瘤裸鼠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結(jié)合紋理分析早期監(jiān)測乳腺癌荷瘤裸鼠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多b值彌散加權(quán)成像 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 紋理分析 乳腺癌 新輔助化療藥物 影像學參數(shù) 多模態(tài)分子成像技術
【摘要】:目的:制定4T1裸鼠乳腺癌模型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掃描方案;利用不同的磁共振成像技術—多b值彌散加權(quán)成像(DWI)和動態(tài)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CE-MRI)監(jiān)測和評估新輔助化療藥物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抗腫瘤治療的療效:對荷瘤裸鼠模型的磁共振圖像進行紋理分析,探索不同處理方案下紋理參數(shù)的變化特點,并與影像學和組織病理學結(jié)果進行相關性分析。材料與方法:培養(yǎng)4T1小鼠乳腺癌細胞,并種植于Balb/c nu裸鼠右側(cè)下腹部乳腺脂肪墊周圍,構(gòu)建裸鼠乳腺癌皮下瘤模型。將18只荷瘤裸鼠隨機分為3組:對照組(n=6),紫杉醇組(n=6)以及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n=6),給藥方式為每3天1次,持續(xù)15天。用游標卡尺測量并計算3組荷瘤裸鼠腫瘤體積。采用GEDiscovery 750 3.0T磁共振掃描儀和小動物線圈(直徑35mm)在治療前,治療后第7天、第15天分別對3組荷瘤裸鼠進行多b值DWI掃描,選取11個b值--0,20,50,100,200,400,600,800,1000,1200,1500 s/mm2,采用軸位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掃描;在治療前和治療后第15天對3組荷瘤裸鼠進行DCE-MRI掃描,以釓噴酸葡胺(Gd-DTPA)為對比劑,采用冠狀位2D FSPGR序列,進行200期掃描,時間分辨率為3 s。采用GE Functool ADW 4.5軟件系統(tǒng)對多b值DWI和DCE-MRI磁共振圖像進行分析,根據(jù)雙指數(shù)模型計算腫瘤區(qū)域的純分子彌散系數(shù)ADCslow(b200mm2/s)和假彌散系數(shù)ADCfast、灌注比例f(perfusion fraction) (b200 mm2/s);根據(jù)Toft兩室模型,計算轉(zhuǎn)運常數(shù)Ktrans、反向轉(zhuǎn)移常數(shù)Kep,細胞外血管外組織間隙容積Ve,血漿容積比例fPV,曲線下面積AUC90以及AUC180等定量及半定量參數(shù)。所有磁共振掃描結(jié)束后,處死荷瘤裸鼠,取出腫瘤組織,進行HE和免疫組織化學病理檢查,計算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光密度。采用TexRAD軟件對全部荷瘤裸鼠的軸位T2WI圖像進行紋理分析,以腫瘤輪廓的最大橫截面作為ROI,提取在不同空間過濾標準(SSF)(精細紋理SSF=0,2 mm,中等紋理SSF=3,4,5 mm和粗糙紋理SSF=6 mm)下腫瘤區(qū)域的紋理參數(shù),計算治療前、治療后第7天、第15天以及3組不同治療方法的均值(mean)、標準差(SD)、熵(entropy)、MPP、偏態(tài)(skewness)、峰態(tài)(kurtosis)值,并與多b值DWI和DCE-MRI參數(shù)、組織病理學定量參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對各組治療前、中、后的多b值DWI成像參數(sh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各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的DCE-MRI成像參數(shù)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對三組之間治療后的多b值DWI和DCE-MRI成像參數(shù)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紋理參數(shù)進行曼-惠特尼U檢驗;對多b值DWI參數(shù)、DCE-MRI參數(shù)、紋理參數(shù)以及MVD、VEGF光密度進行雙變量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治療前,對照組、紫杉醇組以及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荷瘤裸鼠的腫瘤體積分別為192.4±47.7 mm3,263.7±82.8 mm3和195.3±85.2 mm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26)。治療后第7天,對照組、紫杉醇組以及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的增長比例分別為156.5%±48.7%,119.3%±42.0%和118.7%±48.0%,3組間腫瘤增長趨勢無明顯差異(P=0.60),治療后第15天,對照組腫瘤體積達到652.5±142.8 mm3,大于紫杉醇組(521.2±129.0 mm3)(P=0.177);顯著大于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416.2±157.5 mm3)(P=0.018)。治療前,對照組、紫杉醇組以及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荷瘤裸鼠的多b值DWI成像參數(shù)ADCslow分別為0.221±0.035、0.218±0.033、0.163±0.036×10-3mm2/s。治療后第15天,對照組荷瘤裸鼠的ADCslow升高了42.17±19.0%,紫杉醇組升高了53.74±24.16%,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則顯著升高了118.84±47.59%(P=0.007)。三組間ADCslow的增長趨勢有顯著差異(P=0.002)。然而,灌注比例f卻呈現(xiàn)出相反的變化趨勢:治療前,對照組、紫杉醇組以及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的f分別為0.220±0.029、0.214±0.035和0.283±0.030;治療15天后,對照組和紫杉醇組荷瘤裸鼠的f值分別增加了36.72±17.47%和52.24±36.35%,而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的f值卻呈下降趨勢(-25.12±47.39%),因此,三組間f的變化趨勢有明顯的差異(P=0.010)。同時,DCE-MRI的結(jié)果顯示,在不同治療方法的作用下,15天之后三組之間的相關影像學參數(shù)產(chǎn)生了明顯的變化。治療前,三組荷瘤裸鼠的轉(zhuǎn)運常數(shù)Ktrans分別為對照組0.046±0.009 min-1,紫杉醇組0.052±0.018 min-1,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0.058±0.021 min-1。治療15天后,紫杉醇組的Ktrans下降了-28.8±20.3%,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顯著下降了-55.42±30.43%(P=0.010);而對照組卻升高了127.37±76.7%。因此,三組間Ktrans的變化趨勢有明顯的差異(P=0.016),且這種差異只體現(xiàn)在對照組和聯(lián)合治療組之間(P=0.003),以及紫杉醇組和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之間(P=0.040),在對照組和紫杉醇組之間的卻沒有明顯的差異(P=0.219)。Kep、 Ve、fPV等其他參數(shù)3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T2WI MR紋理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每個過濾值下(SSF=0~6mm),3組熵值均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顯著升高(均P0.01)。同時,在中等和粗糙紋理(SSF=4,5,6mm)下,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均值(mean)、標準差(SD)以及MPP值也呈現(xiàn)隨著治療時間延長而顯著升高趨勢(均P0.05)。治療前3組之間均值、SD、熵、MPP、偏態(tài)以及峰態(tài)參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在精細和中等紋理下SSF=0,2,3 mm),3組之間均值和MPP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免疫組化結(jié)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第15天對照組和紫杉醇組的微血管密度MVD分別增加31.39%±30.41%和30.12%±27.6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907),而加用貝伐單抗后,聯(lián)合治療組中的MVD卻減少17.61%±23.16%,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對照=0.007,P紫杉醇=0.006),但對照組和紫杉醇組之間卻沒有如此明顯的差異(P=0.907)。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第15天對照組和紫杉醇組VEGF表達分別增加14.20%±44.41%和27.50%±96.19%,紫杉醇聯(lián)合貝伐單抗組VEGF表達減少13.50%±57.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5天之后,三組間的△MVD有顯著差異(P=0.022)。對影像學、紋理分析以及組織病理學參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結(jié)果顯示,MVD與Ktrans顯著正相關(r=0.612,P=0.012);MVD與ADCslow顯著負相關(r=-0.810,P=0.001);MVD與f顯著正相關(r=0.580,P=0.019);Kep與ADCfast顯著負相關(r=-0.593, P=0.016); ADCslow與熵顯著負相關(r=-0.503,P=0.047),ADCslow與MPP顯著正相關(r=0.603,P=0.013);MVD與VEGF顯著正相關(r=0.563,P=0.023)。結(jié)論: 多b值DWI和DCE-MRI能夠早期在體監(jiān)測和評估貝伐單抗聯(lián)合紫杉醇新輔助化療藥物治療乳腺癌的療效,二者相輔相成,可定量觀測腫瘤組織內(nèi)血管通透性變化等微灌注特征以及細胞膜完整性、細胞密度等顯微結(jié)構(gòu)特征;圖像紋理分析所凸顯的腫瘤解剖學和生物學異質(zhì)性,能夠在功能和細胞分子水平提供腫瘤治療后新陳代謝、氧合狀態(tài)、新血管生成等方面所發(fā)生的精細改變,極大地驗證和放大了功能磁共振所提供的圖像信息,三者互為因果、緊密聯(lián)系,可作為一種極具潛力的腫瘤療效評價分子影像技術。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9;R445.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貴平,黃凱,張輝,彭武和;親和素促排減輕荷瘤裸鼠放免治療毒副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核醫(yī)學雜志;2004年06期
2 陳彤;侯世祥;王永炎;張文生;廖慧;;復方硫酸長春新堿脂質(zhì)體對乳腺癌荷瘤裸鼠的療效與毒性[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9年01期
3 徐鴻緒,王曉波,曾文濤,梅驊,劉長征;抗人前列腺特異膜抗原單克隆抗體的~(131)I標記及在荷瘤裸鼠體內(nèi)的分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5年05期
4 孫性善,鄭根香,,李m8,丁占初,繆云萍,俞淑清;碘標記單克隆抗體在荷瘤裸鼠體內(nèi)分布和放免顯像的實驗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1994年03期
5 潘志強;方肇勤;盧文麗;;荷瘤裸鼠證候特征的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9期
6 賈金秋;王穎;張維東;王兆朋;賈青;王朝霞;;蝎毒多肽提取物對肺癌荷瘤裸鼠血流變學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06年27期
7 張春麗;王兆綽;俞莉章;潘中允;顧方六;;~1I-抗膀胱癌單克隆抗體在荷瘤裸鼠的體內(nèi)分布與放射免疫顯像[J];北京實驗動物科學;1992年04期
8 彭武林,柴明勝;氣味沙雷氏菌P16組分對荷瘤裸鼠的保護作用(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9期
9 李前偉,鄭秀海,張廣運,王曙光;荷瘤裸鼠放射自顯影受體辨別的實驗研究(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3期
10 羅意革,陸云飛,邱慶明;轉(zhuǎn)基因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荷瘤裸鼠的抗腫瘤作用(英文)[J];中國臨床康復;2004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秀文;宋海峰;朱寶珍;孫校;;~(131)Ⅰ-CEA單抗在荷瘤裸鼠體內(nèi)的分布[A];中國藥理學會毒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2 何勇;雷萍;曹衛(wèi);詹浩;孫遜;李爍;張永學;安銳;;人生長抑素2a型受體基因(hSSTr2a)重組腺病毒的構(gòu)建及荷瘤裸鼠體內(nèi)的基因表達顯像[A];首屆全國分子核醫(yī)學暨分子影像學學術交流會資料匯編[C];2006年
3 王云飛;狄文;邱麗華;;VEGF修飾的載TNP-470納米粒對荷瘤裸鼠的靶向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4 冷衛(wèi)東;羅志曉;解龍川;陳啟林;胡媛媛;;基因芯片對荷瘤裸鼠Tca8113/卡鉑耐藥基因表達譜的分析[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全科口腔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璐璐;培土生金法對A549/DDP細胞及其荷瘤裸鼠體內(nèi)P-gp及LRP蛋白影響的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蒙茗;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結(jié)合紋理分析早期監(jiān)測乳腺癌荷瘤裸鼠新輔助化療療效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3 李國權(quán);荷瘤裸鼠CD-IRES-hSSTR2雙基因共表達受體介導核素顯像及治療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進華;~(188)Re標記小劑量奧曲肽方法學及其在正常小鼠及荷瘤裸鼠體內(nèi)生物學分布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5年
2 孫明月;抑瘤寧對Ec-9706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及其對cox-2及ki-67影響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戴萌;~(99)Tc~m-survivin mRNA反義肽核酸在人肺癌A549荷瘤裸鼠體內(nèi)分布及顯像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王琳;抑瘤寧對食管癌EC9706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及其對VEGF和ENS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5 姜旭平;慢性心理應激促進PANC-1荷瘤裸鼠移植瘤發(fā)生、發(fā)展機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3年
6 蔡紅兵;~(131)I標記抗CD20單克隆抗體的標記技術及治療荷瘤裸鼠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yī)大學;2003年
7 陳敏;~(99)Tc~m-VEGF_(125-136)-MAG_3多肽片段的制備及其在骨肉瘤荷瘤裸鼠體內(nèi)分布與顯像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任浩;TNFR放射性配體~(99)Tc~m-TP1093的制備及其荷瘤動物顯像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張召奇;~(99m)Tc標記c-myc mRNA反義PNA結(jié)腸癌荷瘤裸鼠體內(nèi)分布及顯像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傅婷婷;10-23脫氧核酶抑制HepG2.2.15細胞荷瘤裸鼠HBV的復制和表達[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78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fangshe/1197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