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對人肝癌細胞的抑制作用
本文關(guān)鍵詞: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對人肝癌細胞的抑制作用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肝腫瘤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凋亡 轉(zhuǎn)移 蛋白質(zhì)組學
【摘要】: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五大惡性腫瘤之一,肝癌的死亡率占癌癥死亡率的第三位。手術(shù)治療目前是治療肝癌的有效方式,但對于癌轉(zhuǎn)移病人的治療效果有限。如果找到能夠具有抑制腫瘤生長和轉(zhuǎn)移雙重功能的藥物,對于癌癥的早期治療以及配合手術(shù)治療的藥物治療將具有重要意義。已有研究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能抑制一些癌細胞的轉(zhuǎn)移和誘導(dǎo)癌細胞凋亡,故本實驗選用具有高轉(zhuǎn)移性質(zhì)的人肝癌細胞HCCLM6作為體外模型,研究EGCG的體外抗腫瘤作用。本實驗的目的是從細胞凋亡、細胞轉(zhuǎn)移、蛋白質(zhì)組學方面探討EGCG對肝癌細胞的抑制作用,并對其抑制作用機制進行了初步研究,為今后的動物實驗和臨床應(yīng)用提供參考。 首先,本課題從誘導(dǎo)細胞凋亡的角度檢測EGCG對人肝癌細胞HCCLM6和人正常肝細胞HL7702的抑制作用,并探討EGCG誘導(dǎo)肝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MTT法檢測EGCG對HCCLM6細胞和HL7702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EGCG對HCCLM6細胞和HL7702細胞凋亡率、細胞周期和線粒體膜電位的影響;Western-bloting檢測EGCG對HCCLM6細胞和HL7702細胞Bcl-2,NF-kB,Bax, P53,caspase-9,caspase-3和cytochrome-c蛋白表達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EGCG(10-100μg/ml)能顯著抑制HCCLM6細胞的增殖作用并呈一定的劑量依賴性;EGCG從80μg/ml開始對HL7702細胞有顯著抑制作用。EGCG(10,30μg/ml)可以誘導(dǎo)肝癌細胞HCCLM6凋亡,降低其線粒體膜電位,阻滯細胞周期于G0/G1期;EGCG(10,30μg/ml)不能誘導(dǎo)人正常肝細胞HL-7702的凋亡,對其線粒體膜電位和細胞周期也沒有明顯影響。該濃度下EGCG處理HCCLM6細胞后,Bcl-2和NF-kB蛋白表達顯著下降,Bax,P53,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達顯著升高,cytochrome-c由線粒體向細胞質(zhì)釋放;但EGCG作用前后HL-7702細胞后這些蛋白的表達均無明顯影響。這些結(jié)果表明EGCG可以選擇性作用于肝癌細胞,同時不影響正常肝細胞的功能。EGCG主要通過線粒體途徑引起HCCLM6細胞凋亡。所以在誘導(dǎo)腫瘤細胞凋亡方面,,EGCG可以作為一個潛在的治療肝癌的藥物。 其次,本研究旨在檢測EGCG對HCCLM6細胞轉(zhuǎn)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討EGCG抑制HCCLM6細胞轉(zhuǎn)移的作用機制。用體外遷移和侵襲實驗?zāi)MHCCLM6細胞的體內(nèi)轉(zhuǎn)移行為,檢測EGCG對細胞轉(zhuǎn)移的影響;用明膠酶譜法和RT-PCR法探討EGCG抑制HCCLM6細胞轉(zhuǎn)移的機制。遷移和侵襲實驗結(jié)果顯示EGCG(5,10μg/ml)能顯著抑制HCCLM6細胞的侵襲和遷移;明膠酶譜法顯示EGCG(5,10,20μg/ml)能顯著抑制HCCLM6細胞中MMP-2和MMP-9的活性;RT-PCR結(jié)果表明EGCG(10,20μg/ml)能顯著抑制HCCLM6細胞中MMP-2和MMP-9的mRNA水平。推測MMP-2和MMP-9的活性的降低可能與EGCG抑制HCCLM6細胞轉(zhuǎn)移有關(guān)。本研究顯示EGCG具有抑制腫瘤細胞轉(zhuǎn)移的功能,提示EGCG可能成為一個治療肝癌的潛在藥物。 最后,為進一步探討EGCG對HCCLM6細胞的抑制作用機制,本課題采用蛋白質(zhì)組學方法,對EGCG作用HCCLM6細胞前后進行蛋白質(zhì)組學分析,發(fā)現(xiàn)了35個蛋白點在EGCG處理后發(fā)生可重復(fù)的顯著變化,其中11個蛋白點被上調(diào),24個被下調(diào)。選4個變化明顯的差異蛋白點,經(jīng)MALDI-TOF/MS分析,利用得到的質(zhì)譜數(shù)據(jù)進行肽指紋圖譜分析后,被鑒定為FUBP1, HSPB1, NPM和CH60。已有文獻報道這四種蛋白與細胞的轉(zhuǎn)移和凋亡有關(guān),故推測EGCG通過下調(diào)FUBP1、HSPB1、CH60的表達、上調(diào)NPM的表達來引起HCCLM6細胞凋亡和(或)抑制細胞的轉(zhuǎn)移。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結(jié)果印證了前期實驗結(jié)果對EGCG對于肝癌細胞作用機制的推測。
【關(guān)鍵詞】:肝腫瘤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凋亡 轉(zhuǎn)移 蛋白質(zhì)組學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35.7
【目錄】:
- 摘要9-11
- Abstract11-13
- 前言13-14
- 第一部分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誘導(dǎo)人肝癌細胞和正常肝細胞凋亡功效的比較14-30
- 材料14-16
- 1 實驗材料14-16
- 1.1 細胞株14
- 1.2 藥物與試劑14-15
- 1.3 器材15-16
- 方法16-21
- 2 實驗方法16-21
- 2.1 細胞培養(yǎng)16
- 2.2 MTT 法檢測 EGCG 對細胞生長的抑制作用16-17
- 2.3 細胞核形態(tài)的觀察17
- 2.4 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細胞周期17-18
- 2.5 細胞凋亡測定18-19
- 2.6 線粒體膜電位的測定19
- 2.7 Western-blotting 測蛋白表達19-20
- 2.8 統(tǒng)計學分析20-21
- 結(jié)果21-27
- 討論27-29
- 小結(jié)29-30
- 第二部分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對人肝癌細胞轉(zhuǎn)移的抑制作用30-42
- 材料30-31
- 1 實驗材料30-31
- 1.1 細胞株30
- 1.2 試劑30
- 1.3 器材30-31
- 方法31-36
- 2 實驗方法31-36
- 2.1 細胞培養(yǎng)31
- 2.2 侵襲實驗31
- 2.3 遷移實驗31-32
- 2.4 明膠酶譜法測金屬蛋白酶的活性32
- 2.5 RT- P C R32-34
- 2.6 免疫熒光技術(shù)檢測肝癌細胞 VEGF 和 OPN 的表達34-35
- 2.7 統(tǒng)計學分析35-36
- 結(jié)果36-40
- 討論40-41
- 小結(jié)41-42
- 第三部分 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對人肝癌細胞蛋白質(zhì)組學的影響42-49
- 材料42-43
- 1 實驗材料42-43
- 1.1 細胞株42
- 1.2 藥物與試劑42
- 1.3 器材42-43
- 方法43-45
- 2 實驗方法43-45
- 2.1 細胞培養(yǎng)43
- 2.2 分組43
- 2.3 細胞全蛋白樣品制備43
- 2.4 蛋白濃度測定43
- 2.5 蛋白質(zhì)的純化43
- 2.6 等電聚焦電泳43-44
- 2.7 SDS-PAGE 電泳44
- 2.8 凝膠的銀染44
- 2.9 凝膠圖像的分析44
- 2.10 質(zhì)譜分析44-45
- 結(jié)果45-47
- 討論47-48
- 小結(jié)48-49
- 結(jié)論49-50
- 參考文獻50-55
- 綜述55-63
- 參考文獻59-63
- 附錄63-64
- 致謝64-6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葉云,江昌俊,王秀麗;茶多酚的生物活性及藥理學研究進展[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2 黃燕,黃黛;VEGF、MMPs與腫瘤轉(zhuǎn)移[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3 孫輯凱;黃立軍;常東勝;;EGCG抑制肺癌細胞增殖及其機制的研究[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16期
4 黃沁園;黃敏麗;何純剛;;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09年02期
5 葉馨蔚;羅一帆;潘順順;曾瓊;苗愛清;龐式;孫世利;;EGCG抗癌分子相關(guān)機理研究進展[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23期
6 劉曉萍;文小玲;鄒少娜;王強;陳曉艷;羅招陽;;EGCG活化線粒體途徑誘導(dǎo)人胃癌細胞凋亡[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4期
7 劉重元;王強;羅招陽;;EGCG影響NF-κB入核后的周期阻滯效應(yīng)[J];南華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1期
8 肖華;時開網(wǎng);曹紅勇;;EGCG對胰腺癌細胞PANC-1生長的抑制作用及機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年07期
9 趙志成;莊莉;賈長庫;鄭樹森;;EGCG抑制肝癌細胞株HepG2增殖及HIF-1α/VEGF的表達[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10年04期
10 華德興;彭青;曾香連;姚芬;錢元恕;;綠茶及其提取物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年03期
本文編號:79667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796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