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內早產兒真菌敗血癥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01 07:46
本文關鍵詞: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內早產兒真菌敗血癥臨床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嬰兒 早產 膿毒癥 真菌血癥 危險因素 臨床特點
【摘要】:目的:探討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臨床特點、高危因素、病原學特點及藥敏結果,為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臨床診治及預防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住的30例感染真菌敗血癥早產兒為觀察組,隨機抽取同期住院的未感染敗血癥的125例早產兒為對照組。對納入本研究的155例早產兒的臨床資料,包括胎齡、性別、日齡、出生體質量、分娩方式、住院時間、母親孕期合并癥、Apgar評分及有無窒息復蘇史、入院時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藥敏結果、治療與轉歸等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真菌敗血癥的所有暴露因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單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1)白色假絲酵母菌是最常見病原菌,占83.3%,其次為光滑假絲酵母菌,占13.3%。(2)真菌敗血癥的發(fā)病時間為生后6~42d,平均15.70±9.02d,發(fā)病季節(jié)多集中于夏季(47.7%)。(3)真菌敗血癥最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為反應差(83.3%)及吃奶差或拒乳(83.3%),其次為氧飽和度波動(66.7%),之后為頻發(fā)呼吸暫;虬l(fā)熱(53.3%),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4)本組資料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胎齡、出生體質量、新生兒肺炎、經外周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與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發(fā)生有關(P0.05)。(5)進一步對胎齡、出生體重、新生兒肺炎、PICC等4個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單因素進行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顯示PICC、新生兒肺炎是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結論: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主要病原菌為白色假絲酵母菌。生后2-3周的高危早產兒,出現(xiàn)反應差、吃奶差、拒乳、氧飽和度波動、呼吸暫停、發(fā)熱等臨床癥狀時,須考慮存在真菌敗血癥可能。胎齡、出生體重、新生兒肺炎、PICC為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危險因素。在高發(fā)季節(jié)對高危早產兒實施真菌預防,可以有效降低早產兒真菌敗血癥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
【關鍵詞】:嬰兒 早產 膿毒癥 真菌血癥 危險因素 臨床特點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22.6
【目錄】:
- 英文縮略詞表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1
- 資料及方法11-14
- 結果14-19
- 討論19-27
- 結論27
- 不足及展望27-28
- 參考文獻28-35
- 附錄35-36
- 致謝36-37
- 綜述37-45
- 參考文獻42-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娟;王慶紅;吳紅敏;楊于嘉;杜立中;姚裕家;魏克倫;;2005年中國城市產科新生兒出生狀況調查[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01期
2 花少棟;吳志新;黃捷婷;封志純;;早產兒白假絲酵母菌敗血癥13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年10期
3 宋逸萍;;ICU中心靜脈導管的相關性感染及危險因素的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年24期
4 陳超;;新生兒真菌感染的診治[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年01期
,本文編號:77084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77084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