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肝血管瘤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
本文關鍵詞:小兒肝血管瘤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小兒肝血管瘤 臨床特征 分類 治療 預后因素
【摘要】:目的:1.分析小兒肝血管瘤(Infantile Hepatic Hemangioma,IHH)的臨床特點及轉歸。2.探討IHH的臨床治療策略。3.分析可能與IHH預后相關的危險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兒科醫(yī)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依據影像資料和/或病理檢查診斷的43嬰兒型肝血管瘤患兒的臨床資料,分析其臨床特征,應用Logistic回歸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肝血管瘤患兒的治療及影響預后的因素。結果:本組所有納入患兒均經臨床診斷(和)或病理診斷,其中6例經石蠟病理確診。43例患兒中男21例(48.8%),女22例(51.2%),男女比例為0.95:1。平均發(fā)病年齡3.544±7.41月(0天-31月)。局灶性肝血管瘤最為常見,有30例(71.4%),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次為多發(fā)性肝血管瘤,11例(25.6%),男性3例,女性8例。彌漫性肝血管瘤2例(4.8%),男、女各1例。不同類型的肝血管瘤男女比例無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95)。肝腫大、貧血、心功能不全表現(xiàn)就診最多見。9例(20.9%)患兒合并皮膚血管瘤,6例為多發(fā)性肝血管瘤,2例為彌漫性肝血管瘤,1例為局灶性肝血管瘤,三類血管瘤合并皮膚血管瘤的比例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1)。37例獲得隨訪,隨訪時間為4月~10年,平均隨訪時間42±35月。20例(46.5%)采用保守觀察,其中15例為局灶性肝血管瘤,5例為多發(fā)性肝血管瘤,4例失訪,44%(7/16)完全消退,平均消退時間18.9±17.3月(1月-53月),56%(9/16)部分消退。16例(37.2%)患兒行藥物治療,其中10例單用激素治療,5例單用普萘洛爾治療,1例激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3例轉為介入治療,1例失訪,43.8%(7/16)藥物誘導的患兒獲得完全消退,平均消退時間23.9±10.8月(11.5月-40.5月),31.3%(5/16)部分消退。兩組完全消退病例的平均消退時間(p=0.461)和消退率無明顯差異(p=0.715)。Logistic回歸綜合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心功能不全是警示積極干預的唯一獨立因素,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95%可信區(qū)間,1.434-39.092)。分流是與治療方式選擇相關的唯一獨立影響因素,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P=0.002),因此而需要介入或手術治療。死亡l例,總體生存率為97.3%,總體預后良好。結論:1.本組中,以局灶性肝血管瘤最多見,其次為多發(fā)性肝血管瘤。2.IHH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特異性,臨床就診原因以肝腫大、貧血、心功能不全表現(xiàn)居多。3.嬰兒型肝血管瘤具有良性自然病程,有自然消退傾向,病死率和病殘率低。4.心功能不全為警示治療的唯一獨立影響因素。5.分流是與治療方式選擇相關的唯一獨立影響因素。
【關鍵詞】:小兒肝血管瘤 臨床特征 分類 治療 預后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35.7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8
- 英文縮咯語8-9
- 前言9-10
- 資料與方法10-17
- 結果17-38
- 討論38-46
- 結論46-47
- 參考文獻47-50
- 致謝50-51
- 附錄51-60
- 綜述52-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丁亞靜,高亮,郗靜怡;肝血管瘤的超聲診斷[J];醫(yī)學影像雜志;2000年01期
2 張鐸;肝血管瘤的影像診斷[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3 張鐸,楊海山,韓向君,孟恒;肝血管瘤的影像學再評價[J];白求恩醫(yī)科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4 許昌泰;射頻治療肝血管瘤獲成功[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1年09期
5 項普生,龍治艮,程紅,劉兆森,趙鈾;彩超檢查肝血管瘤的臨床應用[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1年07期
6 潘萬能,李榮祥,李金龍;腹腔鏡下肝血管瘤切除術[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1年05期
7 張鐸,孟恒,韓向君,楊海山;肝血管瘤的影像學對比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1年08期
8 明睿,王玉蘭,陳桂芬;彩超對肝血管瘤的診斷價值[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2年11期
9 李海民,趙愛志,竇科峰,李開宗,孫凱;肝血管瘤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7期
10 韓旭,朱麗娜,田素良;超選擇性肝動脈栓塞治療肝血管瘤[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周偉平;;肝血管瘤的手術治療體會摘要[A];湖北省第21屆腫瘤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1年
2 梁莉;李瑛麗;丁靜;袁靜;吳琳;;彩色多普勒在肝血管瘤疾病中的應用價值[A];第九屆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曾南林;張小明;蹇素;蹇樸;舒健;;磁共振血抑制和水抑制技術區(qū)分肝血管瘤和囊腫的評價[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4 劉蘭芬;王晨龍;苗鳳君;董磊;趙曉峰;;彩色多普勒在肝血管瘤硬化治療中的應用[A];2002年全國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張建國;;肝血管瘤放射治療的臨床體會[A];第6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1年
6 徐新勝;;肝血管瘤的影像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放射學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7 章萬勇;;肝血管瘤的影像診斷及介入治療[A];第九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交流大會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診斷與研究學習班論文集[C];2007年
8 李麥福;靳國慶;王東林;;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療(附28例報告)[A];第二屆全國非血管性與血管性介入新技術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介入放射學新技術提高班論文匯編[C];2005年
9 徐新勝;;肝血管瘤的影像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八屆全國心胸影像學術大會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吳乃森;李洪波;徐延峰;徐銳;劉清華;;肝血管瘤血流動力學特征與個性化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A];中國超聲醫(yī)學工程學會第九屆全國腹部超聲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副主任醫(yī)師張立滿;肝血管瘤是良性腫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2 唐石初;多數(shù)肝血管瘤不需治療[N];大眾衛(wèi)生報;2003年
3 武天明;肝血管瘤需不需要治[N];健康報;2004年
4 佟小強;不開刀治療肝血管瘤[N];健康報;2004年
5 北京解放軍316醫(yī)院 武天明;肝血管瘤需不需要治療[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6 黃剛;肝血管瘤的治與不治[N];廣東科技報;2006年
7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黃學超;肝血管瘤增多有危險嗎?[N];健康時報;2006年
8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yī)院肝膽外科 孫文兵;肝血管瘤治療 不必一拖再拖[N];健康報;2012年
9 巴特爾;肝血管瘤的并發(fā)癥[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10 姚向陽 杜精銳;多彈頭射頻波毀損肝血管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田錦林;肝臟灌注異,F(xiàn)象的初步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小昭;北疆地區(qū)肝血管瘤治療現(xiàn)狀的相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2 張宏;110℃高熱碘油加平陽霉素栓塞肝血管瘤中遠期療效分析[D];石河子大學;2015年
3 劉瑩華;小兒肝血管瘤的臨床特點及預后分析[D];復旦大學;2014年
4 葉松;肝血管瘤治療方式的探討(附231例報告)[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黃建成;肝血管瘤的綜合治療[D];山東大學;2010年
6 鄭育強;肝血管瘤術中大出血危險因素分析及處理[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王思遠;手術切除與介入栓塞治療肝血管瘤的療效對比(附102例臨床病例報告)[D];吉林大學;2014年
8 艾尼娃·克然木;肝血管瘤的治療與隨訪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李志強;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療中療效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何美旋;肝血管瘤的手術治療[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56073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56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