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糖原累積癥-Ⅲ型的臨床和糖原脫枝酶基因突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8-20 20:21
【摘要】:糖原累積癥-Ⅲ型的臨床和糖原脫枝酶基因突變分析 背景目的: 糖原累積癥是以糖原代謝障礙為特點的一組呈高度遺傳異質性的遺傳代謝;病因是催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某些酶先天性缺陷。臨床上根據不同糖原累積癥發(fā)現(xiàn)的時間順序和酶蛋白缺陷的不同,用羅馬數字把它分為10個亞型,即糖原累積癥-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 Ⅰ,GSD-Ⅰ型)、Ⅲ型、Ⅳ型、Ⅵ型、Ⅸ型、O型、Fanconi-Bickel綜合征、GSD-Ⅱ型、Ⅴ型和Ⅶ型。 GSD-Ⅲ型(MIM 232400)是由于糖原脫枝酶(amyloglucosidase,AGL)活性缺乏引起的一組臨床癥狀。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鏈分枝處分解葡萄糖時出現(xiàn)障礙,導致大量形態(tài)結構異常的短側鏈糖原在肝臟伴或不伴在肌肉蓄積;出現(xiàn)肝腫大、低血糖和酸中毒等臨床癥狀和病理生化改變;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在兒童期最常見的是GSD-Ⅰ型和GSD-Ⅲ型,二者臨床表型相似,但治療和預后卻不同;GSD-Ⅲ型胎兒的羊水絨毛細胞中AGL活性相對較低,用酶學測定存在技術上困難。如何從臨床和分子生物學水平進行研究是臨床診斷、治療和產前診斷等面臨的問題。 AGL定位于1p21,DNA全長85kb,包含35個外顯子,AGL單體蛋白包含1532個氨基酸,分子量為170kDa。目前在非洲、亞洲及歐美等國家已經有GSD-Ⅲ型的報道,一般采用單鏈構象多態(tài)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分析,限制性酶學分析和家系分析等方法對AGL基因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了多達51種不同的突變,但至今仍未發(fā)現(xiàn)突變熱點。鑒于中國對糖原累積癥的研究起步較晚,國內尚未見到GSD-Ⅲ型的相關研究。本論文擬對近二十年來在北京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R725.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Discovery and 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 in Forest Trees[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5年03期

2 ;Reduced-siz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9年01期

3 寧光;葉蕾;;基因突變與遺傳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年06期

4 Frederick C.C. Leung;;Comparative Genomic Study Reveals a Transition from TA Richness in Invertebrates to GC Richness in Vertebrates at CpG Flank-ing Sites:An Indication for Context-Dependent Mutagenicity of Methylated CpG Sites[J];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2008年Z1期

5 黃青陽;彭姝彬;杜紀坤;程孟榮;姬森林;;2型糖尿病候選基因的研究進展[J];國際遺傳學雜志;2006年06期

6 祝捷;邢燕;鄭茂;王東;邢學農;葉山東;;成年期Ⅰa型糖原累積癥致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家系研究[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4年01期

7 王薇;魏珉;宋紅梅;邱正慶;張樂嘉;李卓;唐曉艷;;3例Fanconi-Bickel綜合征SLC2A2基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5年04期

8 朱文科;陸普選;朱惠敏;葉如馨;;肝糖原累積癥——附2例報告[J];罕少疾病雜志;2006年03期

9 王金泉,劉志紅,王文榮,黎磊石;Ⅰ型糖原貯積癥腎損害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改變[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5年07期

10 郭秀枝,范洪濤,周濤,譚廣銷,陳鵬;P_(15)基因甲基化和血液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綜述)[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超霞;糖原累積癥的致病基因突變研究先天性皮膚松弛癥的致病基因突變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2 趙靜;綿羊Hoxc8和Hoxd11基因甲基化和突變位點的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毛新國;小麥族A、S、D二倍體種全長cDNA文庫構建及序列初步分析[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4年

4 馬業(yè)罡;非小細胞肺癌中APAF-1基因表達及啟動子區(qū)甲基化研究及5-脫氧雜氮胞苷對人肺腺癌細胞系增殖的影響[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鐘昌高;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診斷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6 閻天生;抑癌基因p53蛋白表達與肺癌預后的關系[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4年

7 王濤;中國人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4年

8 李華川;人食管癌組織中多種抑癌基因的變化和亞硝胺對其作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3年

9 劉和俊;肥厚型心肌病樣表現(xiàn)的Fabry病家系臨床及其基因發(fā)病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宮杰;多發(fā)性腦膜瘤的分子生物學及臨床特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

本文編號:27983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983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a34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