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活化因子在川崎病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07-16 08:07
【摘要】: 目的 通過檢測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兒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漿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含量、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計數(shù),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與川崎病及其合并冠狀動脈損傷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探討川崎病的發(fā)病機制。 資料與方法 川崎病組:收集2008年4月~2008年9月山西省兒童醫(yī)院心內科收治并確診為川崎病的住院患兒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根據(jù)超聲心動圖顯示分為冠狀動脈損傷(CAL)組16例和非冠狀動脈損傷(NCAL)組24例。對照組:選擇本院門診體檢的20名健康兒童,其中男12例,女8例。采集對照組及川崎病組急性期和恢復期空腹靜脈血,采用雙抗體夾心固相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漿PAF含量。同時采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PLT)和中性粒細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計數(shù)。 結果 1.KD患兒急性期及恢復期PAF和PLT均高于對照組,急性期及恢復期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D急性期PAF和PLT高于恢復期,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D急性期PMN計數(shù)高于恢復期及對照組,急性期與恢復期及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KD恢復期與對照組相比,PMN計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KD急性期CAL組PAF和PLT均明顯高于NCAL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AL組和NCAL組PMN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恢復期CAL組與NCAL組比較,各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KD急性期PAF和PLT分別與冠狀動脈擴張呈顯著正相關(P0.01)。PAF分別與PLT、PMN呈正相關(P0.01)。 結論 血小板活化因子可能與中性粒細胞、血小板相互作用,共同參與了川崎病的病理過程;血小板活化因子與冠狀動脈損傷及其程度有一定的相關性。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25.4
【圖文】:
0100200300CAL組 NCAL組PLT圖 5 KD 急性期 CAL 組與 NCAL 組 PLT 的比較 相關性分析.1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分析經(jīng)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冠狀動脈擴張關,相關系數(shù)和 P 值分別為 r=0.809,P<0.01。(見圖 6)
.2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LT 計數(shù)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LT 計數(shù)與冠狀動脈擴張呈,相關系數(shù)和 P 值分別為 r=0.741,P<0.01。(見圖 7)
圖 7 PLT 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3.3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 PLT、PMN 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PAF含量分別與PLT、PMN呈正相系數(shù)和P值分別為r=0.646,P<0.01;r=0.524,P<0.01。(見圖8和9)
本文編號:2757743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25.4
【圖文】:
0100200300CAL組 NCAL組PLT圖 5 KD 急性期 CAL 組與 NCAL 組 PLT 的比較 相關性分析.1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分析經(jīng) 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冠狀動脈擴張關,相關系數(shù)和 P 值分別為 r=0.809,P<0.01。(見圖 6)
.2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LT 計數(shù)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分析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LT 計數(shù)與冠狀動脈擴張呈,相關系數(shù)和 P 值分別為 r=0.741,P<0.01。(見圖 7)
圖 7 PLT 與冠狀動脈擴張相關性.3.3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 PAF 含量與 PLT、PMN 相關性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示,川崎病患兒急性期PAF含量分別與PLT、PMN呈正相系數(shù)和P值分別為r=0.646,P<0.01;r=0.524,P<0.01。(見圖8和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文,魏麗,董怡;內皮細胞在系統(tǒng)性血管炎中的臨床意義[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年06期
2 容海鷹;張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測定的臨床意義[J];廣東醫(yī)學;2006年04期
3 王建賓;何云;;血小板活化因子與肝損傷[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年02期
4 朱偉,谷兆俠,許文榮,于焱,嚴麗榮,谷俊俠;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漿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內科雜志;2002年03期
5 倪萍,張成森,劉翠薇;十二指腸潰瘍病人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檢測[J];齊魯醫(yī)學雜志;2005年04期
6 孫景輝;翟淑波;;川崎病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13期
7 徐彬;腦出血與腦梗死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對比研究[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5年03期
8 連希艷;血小板活化因子在腎疾病中的意義[J];醫(yī)學綜述;2004年02期
9 何劍琴,曹紅翠,李蘭娟,許文榮,朱偉,陳曉明;血小板活化因子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3年04期
10 楊云梅,黃衛(wèi)東,曹紅翠,徐哲榮,蘇偉;顱腦損傷后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血栓素B_2的早期變化[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5年10期
本文編號:275774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577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