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肺炎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在兒童肺炎中約占20~40%,除了肺部癥狀以外,還有肺外并發(fā)癥多樣性的特點,近幾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有所增加。肺炎支原體(Mycoplasma pneumonia,MP)的致病機制到目前為止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有細胞吸附損害及免疫損害兩種學說,尤其以免疫損害學說為研究熱點。針對MPP患兒免疫方面的研究,雖然國內外學者在血液、痰液水平上已經(jīng)有大量文獻報道,但結論并不完全一致,而且很少有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免疫學改變的報道。BALF直接來自病變的肺組織,能更客觀、更直接的反應肺組織的病變炎癥程度及MP感染后肺部的免疫功能狀態(tài)。在細胞免疫中,T淋巴細胞在調節(jié)人體免疫系統(tǒng)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旦發(fā)現(xiàn)抗原遞呈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遞呈的抗原,T淋巴細胞用自身表面的抗原受體與這些抗原結合,這種結合引起T淋巴細胞的活化并克隆增殖,同時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引起免疫系統(tǒng)中的巨噬細胞和B細胞活化并參與協(xié)調其一系列免疫反應。因此,研究MPP患兒BALF中的T淋巴細胞和活化后表面分子表達、BALF中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BALF中細胞學分類情況,有助于我們了解MPP的免疫損傷機制。 研究目的: 探討MPP患兒BALF中CD_3~+T淋巴細胞及活化后表面分子CD~(3+)CD_(69)~+、CD_3~+CD_(25)~+、CD_3~+HLA-DR~+的表達水平,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細胞學分類的改變,以了解MPP的免疫損傷機制。 研究對象: 2008年8月~2009年3月在我院同期住院的部分患兒,根據(jù)診斷分成3組:(1)肺炎支原體肺炎組(MPP組):患兒共33例,其中包括輕癥23例、重癥10例;另外有13例患兒做了急性期和恢復期的自身對照。(2)非肺炎支原體感染肺炎組(nMPP組):同期在我院呼吸科收治的非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15例。(3)對照組:共10例,均為本院支氣管異物患兒及無肺部病變的手術患兒。 研究方法: 所有患兒均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收集BALF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測活化T細胞表面活化分子CD_3~+CD_(69)~+、CD_3~+CD_(25)~+、CD_3~+HLA-DR~+的表達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IL-6和IL-10水平,BALF細胞學檢查采用染色后進行細胞學分類。所有資料采用SPSS 11.5軟件分析統(tǒng)計分析。各組間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樣本例數(shù)較少方差不齊采用矯正t檢驗。 研究結果: 1.MPP組與nMPP組和對照組之間BALF中活化T細胞、細胞因子及細胞分類比較:MPP組患兒BALF內CD_3~+T淋巴細胞的表達明顯低于nMPP組和對照組(P<0.01):而CD_3~+CD_(69)~+、CD_3~+CD_(25)~+、CD_3~+HLA-DR~+的表達則明顯高于nMPP組和對照組(P<0.01)。MPP組BALF內巨噬細胞百分數(shù)高于nMPP組(P<0.05),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MPP組BALF內中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明顯低于nMPP組(P<0.01),高于對照組(P<0.05)。MPP組BALF內淋巴細胞百分數(shù)低于nMPP組和對照組(P<0.05)。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在三組間比較均無差別(P>0.05)。MPP組BALF內IL-6、IL-10的表達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與nMPP組無顯著差異。 2.MPP自身對照恢復期與急性期比較:與急性期比較,MPP恢復期患兒BALF內T細胞的CD_3~+的百分數(shù)顯著增高(P<0.01),CD_3.+CD_(69)~+的百分數(shù)顯著降低(P<0.01),CD_3~+CD_(25)~+的百分數(shù)降低(P<0.05),CD_3~+HLA-DR~+兩者無顯著差異;謴推诮MBALF內淋巴細胞百分數(shù)顯著增加(P<0.01),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數(shù)均無顯著差異;謴推诮MBALF內IL-6顯著降低(P<0.01),IL-10無顯著變化。 3.MPP重癥組與輕癥組之間的比較:MPP重癥組BALF內T細胞CD_3~+CD_(25)~+表達明顯高于MPP輕癥組(P<0.01),而兩者的CD_3~+、CD_3~+CD_(69)~+、CD_3~+HLA-DR~+的表達無統(tǒng)計學意義。MPP輕癥組與MPP重癥組BALF內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分類計數(shù)均無顯著差異。BALF內IL-6和IL-10的表達MPP重癥組均高于輕癥組(P<0.05)。 結論: 1.MP感染可導致肺部T細胞活化功能明顯增強,表明T細胞活化異?赡苁荕P肺炎的發(fā)病機制之一; 2.T細胞活化功能的強弱與MP肺炎的病情及病程有關; 3.MP感染可導致BALF中淋巴細胞百分比降低及CD_3~+T淋巴細胞減少,表明T淋巴細胞產生減少參與MPP的發(fā)病機制; 4.急性期MPP患兒BALF內IL-6和IL-10水平明顯高于正常組,而且重癥高于輕癥,表明BALF內IL-6和IL-10水平與病情及病程有關。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R725.6
【圖文】:
Cn3+及eD3+Co69+、Cn3+Cn25+、Co3+HLA一nR+檢測原理示意圖

ELISA法檢測IL一10(或IL一6)原理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清梅,畢文術,汪琪,石學敏,韓霞;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TNF-α IL-8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3年01期
2 蔣紅 ,王振開 ,萬喻;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功能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醫(yī)學;2002年12期
3 陳志敏;劉金玲;王財富;;小兒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與治療的安全性探討[J];臨床兒科雜志;2006年01期
4 孔憲明,馬敏,曹蘭芳,陸偉蓉;肺炎支原體感染和支氣管哮喘患兒CD40L和CD25的表達研究[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5 李培杰;杜愛華;;肺炎支原體肺炎嬰幼兒不同病期免疫功能、細胞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基因多態(tài)性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04期
6 楊勇;王瑜;陳宗波;;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T細胞活化功能狀態(tài)的變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6年20期
7 徐曉群,周波,吳新萍,劉素琴,陳智;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10、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水平的臨床意義[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年02期
8 趙紅立,王曉紅;小兒支原體肺炎免疫狀況的研究[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年08期
9 趙淑琴!110003,崔振澤,蔡栩栩!110003,金婧!110003,尚云曉!110003,呂先科!110003,門永繼!110003,張正侯!110003,張英志;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體液免疫活性的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9年12期
10 張明霞,梁遠飛,錢起豐;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上活化抗原的表達[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4年07期
本文編號:
2729135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29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