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臍血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治療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20 12:55
【摘要】:研究背景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造成兒童智能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后修復(fù)治療是一個尚未解決的世界性難題。源于胚胎組織的神經(jīng)干細胞(neural stem cells,NSC)曾被認為是治療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的希望,但因其利用來源的缺乏和倫理道德的約束而受到明顯的限制。近期文獻報道,,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M stem cells,BM-MSCs)作為一種多潛能干細胞,在體外一定條件下可向骨、肌肉、肝臟、神經(jīng)膠質(zhì)細胞和神經(jīng)元分化,骨髓MSCs移植已用于多種疾病的實驗研究。但是,骨髓來源的MSCs因其有被病毒污染的可能和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數(shù)量及擴增和分化的能力均明顯下降等特點,它作為種子細胞用于移植治療的能力也因此受到極大的限制。故尋找一種能替代骨髓MSCs,并可彌補其缺陷的干細胞來源是非常必要的。 已有研究表明,人臍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祖細胞(hematopoietie stem cell/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HSC/HPC),臍血中的造血干細胞/祖細胞已成功的用于臨床的異體細胞移植治療。但有關(guān)臍血中是否含有MSCs目前仍有爭議。有一些學者認為在正常足月生產(chǎn)的胎兒臍血中不存在MSCs,或認為在足月分娩的臍帶血中MSCs的含量極低,而不能滿足實驗和臨床的需要。近年來許多研究證實,從臍血中可成功培養(yǎng)出MSCs,且臍血MSCs具有與骨髓MSCs相似的性質(zhì),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和多向分化潛能,臍血MSCs在體外特定的條件下可定向分化為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膠質(zhì)細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R722.1
本文編號:2672651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R722.1
【引證文獻】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值榮;IGF-1基因轉(zhuǎn)染的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治療HIBD新生大鼠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726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72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