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在診斷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的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0-03-13 14:57
【摘要】:目的: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onatal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兒期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由于其早期臨床表現(xiàn)及腹部X片缺乏特異性,目前仍缺乏能早期判斷病情、把握手術時機的客觀指標。腸型脂肪酸結合蛋白(intestinalfattyacidbindingprotein,,I-FABP)是主要分布在空腸和回腸等胃腸道粘膜的一種水溶性蛋白質,具有較好的器官特異性,研究表明腸道缺血、壞死可引起血清IFABP水平升高。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分析I-FABP水平在NEC患兒中分布差異,比較NEC患兒與非NEC患兒血清I-FABP水平,探討血清I-FABP水平在NEC診斷及臨床分期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新生兒科(包括新生兒外科)病房住院治療的26例NEC患兒,按照改良Bell分級診斷標準進行病情分期,并根據(jù)最后診斷結果分為2組:晚期NEC組(含NECⅢ期9例,NECⅡ期4例),早期NEC組(NECⅠ期13例),以同期因其它疾病于我院新生兒科病房住院治療的,性別相同、出生體重、胎齡相近的非NEC患兒26例為對照組。病例組均在臨床診斷NEC后24小時內收集血清標本。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三組患兒血清I-FABP濃度。同時分析患兒血小板計數(shù)、WBC計數(shù)、CRP水平及糞便隱血檢查。結果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Shapiro-Wilk檢驗用于評定數(shù)據(jù)正態(tài)性,三組患兒性別構成比較采用行×列表的卡方檢驗,三組患兒出生體重、采血日齡、胎齡、血小板計數(shù)、白細胞計數(shù)、血清I-FABP水平的組間差異根據(jù)情況采用(Kruskal-Wallis檢驗)多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或多個樣本均數(shù)比較的方差分析(analysisofvariance,ANOVA),兩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曼-惠特尼U檢驗或者t檢驗。用Spearman秩相關分析胎齡出生體重、采血日齡與血清I-FABP相關性。繪制血清I-FABP的ROC曲線,選定最佳截斷值,計算其靈敏度、特異度、約登指數(shù)。以血小板≤100×106"L、CRP≥8mg"L、糞便隱血陽性、I-FABP≥2.165ng/ml為陽性標準,計算各個指標對于診斷NEC的靈敏度、特異度,評價其診斷價值。 結果:1、三組患兒出生體重、胎齡、采樣日齡、性別構成比均無明顯差異,出生體重分別為:(2846.2±839.3)g,(2998.9±537.8)g,(2901.4±688.7)g,(P0.05);胎齡分別為:(37.2±3.2)w,(38.4±2.2)w,(37.7±2.8)w,(P0.05);采血日齡分別為:(7.4±4.8)d,(7.4±7.0)d,(8.4±6.3)d,(P0.05);男性患兒比例分別為:7"13(53.85!),9"13(69.23!),16"26(61.53!),(P0.05); 2、三組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分別為:(10.10±4.93)×109"L,(11.56±6.44)×109"L,(11.61±3.14)×109"L,無明顯差異(P0.05);血小板計數(shù)分別為:(204.77±102.15)×106"L,(332.54±175.92)×106"L,(306.20±106.09)×106"L,三組患兒血小板計數(shù)水平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晚期NEC組與早期NEC組、早期NEC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3、三組患兒血清I-FABP濃度分別為:(8.001±7.267)ng/ml,(2.599±1.618)ng/ml,(1.584±0.626)ng/ml,與對照組比較,晚期NEC組及早期NEC組血清I-FABP濃度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早期NEC組對比,晚期NEC組血清I-FABP濃度明顯升高,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7),胎齡、出生體重、采血日齡與血清I-FABP經Spearman秩相關分析示無明顯相關性,提示NEC組隨著臨床分度加重,血清I-FABP水平逐漸升高。 4、繪制ROC曲線確定血清I-FABP最佳截斷值為2.165ng/ml為,其對于診斷NEC的靈敏度Se為0.731,特異度Sp為0.885,準確性(Youden指數(shù))為0.616,ROC曲線下面積為0.855。 5、以PLT≤100×106"L、CRP≥8mg"L、糞便隱血檢查陽性、I-FABP≥2.165ng/ml為陽性指標,在病例組與對照組之間有顯著區(qū)別(P<0.05)。它們對于診斷NEC的靈敏度分別為0.115、0.333、0.542、0.731,特異度依次是1.00、0.961、0.9、0.0.885;其中血清I-FABP靈敏度最高的指標。 結論:血清I-FABP在NEC早期即可出現(xiàn)升高,且與NEC臨床分度有較好的相關性,血清IFABP可能成為NEC早期診斷及病情評估的一個敏感而特異的指標。
【圖文】:
重慶 醫(yī) 科 大學 碩 士研 究 生 學位 論 文 檢驗 P =0 .0 2 ,有 統(tǒng)計 學 意義 ( P <0 . 0 5) 。組 間兩 兩比 較 ( 表 5) , 晚期 N EC 組與 期 N EC 組比 較 P =0 . 67 9 , 早期 與對 照 組比 較 P =0 . 0 7, 均 無明 顯差 異 (P >0 . 0 5) 。表5三組 患 兒 CR P 異常 比 例 Ta b 5 Th e ra t i o of ab n or m al CR P 組別 C RP ≥8 m g " L 例數(shù) C RP < 8m g "L 例數(shù) C RP 異 常 比 例!P 值晚期 N EC 組 5 8 7. 6 9 0 .6 7 9 早期 N EC 組 3 8 27 .2 7 1對照 組 1 25 3 .8 5 0 .0 7 注: 表中 P 值為 各組 與 早期 組 經卡 方檢 驗 得 出
重慶 醫(yī) 科 大學 碩 士研 究 生 學位 論 文 將胎 齡 、出 生體 重 、采 血日 齡 與血 清 I- FA B P 水平 , 經 S pe a r m a n 秩 相關 分 析 , P 值分 別為 0 .8 3 、0 .4 8 7、 0 .6 0 1, ( P >0 .0 5 ),提 示 胎 齡 、出 生 體重 、 采 血日 齡與 血 清 I- FA B P 水 平無 明 顯 相關 性 。 血清 I- FA B P 在 N EC 早期 即 可出 現(xiàn) 升 高, 且 隨著 臨床 分 度加 重, 血 清 I- FA B P水平 逐 漸升 高 。 2 . 7 N E C 組血 清 I - FA BP 水平 的 最 佳 截斷 值 血清 I- F BP 水平 的 RO C 曲線 ( 圖 7) 下 面積 為 0. 85 5 ,其 對于 診 斷 N EC 的靈 敏 度 S e 為 0. 73 1 ,特 異 度 S p 為 0. 88 5 ,準 確性 ( Yo u d e n 指數(shù) ) 為 0. 61 6 ,陽 性 預測 值 為 0 .8 3 6, 陰 性 預測 值 為 0 .7 6 7 。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22.1
本文編號:2586772
【圖文】:
重慶 醫(yī) 科 大學 碩 士研 究 生 學位 論 文 檢驗 P =0 .0 2 ,有 統(tǒng)計 學 意義 ( P <0 . 0 5) 。組 間兩 兩比 較 ( 表 5) , 晚期 N EC 組與 期 N EC 組比 較 P =0 . 67 9 , 早期 與對 照 組比 較 P =0 . 0 7, 均 無明 顯差 異 (P >0 . 0 5) 。表5三組 患 兒 CR P 異常 比 例 Ta b 5 Th e ra t i o of ab n or m al CR P 組別 C RP ≥8 m g " L 例數(shù) C RP < 8m g "L 例數(shù) C RP 異 常 比 例!P 值晚期 N EC 組 5 8 7. 6 9 0 .6 7 9 早期 N EC 組 3 8 27 .2 7 1對照 組 1 25 3 .8 5 0 .0 7 注: 表中 P 值為 各組 與 早期 組 經卡 方檢 驗 得 出
重慶 醫(yī) 科 大學 碩 士研 究 生 學位 論 文 將胎 齡 、出 生體 重 、采 血日 齡 與血 清 I- FA B P 水平 , 經 S pe a r m a n 秩 相關 分 析 , P 值分 別為 0 .8 3 、0 .4 8 7、 0 .6 0 1, ( P >0 .0 5 ),提 示 胎 齡 、出 生 體重 、 采 血日 齡與 血 清 I- FA B P 水 平無 明 顯 相關 性 。 血清 I- FA B P 在 N EC 早期 即 可出 現(xiàn) 升 高, 且 隨著 臨床 分 度加 重, 血 清 I- FA B P水平 逐 漸升 高 。 2 . 7 N E C 組血 清 I - FA BP 水平 的 最 佳 截斷 值 血清 I- F BP 水平 的 RO C 曲線 ( 圖 7) 下 面積 為 0. 85 5 ,其 對于 診 斷 N EC 的靈 敏 度 S e 為 0. 73 1 ,特 異 度 S p 為 0. 88 5 ,準 確性 ( Yo u d e n 指數(shù) ) 為 0. 61 6 ,陽 性 預測 值 為 0 .8 3 6, 陰 性 預測 值 為 0 .7 6 7 。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焦建成;余加林;;血小板計數(shù)與新生兒敗血癥預后關系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年15期
2 魏克倫;楊于嘉;姚裕家;杜立中;王慶紅;;中國住院新生兒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9年01期
3 姜毅;陶源;;影響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預后的危險因素[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年05期
4 蔣思遠;曹云;楊毅;陳超;熊曼;;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在新生兒感染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10年02期
5 阿爽;馬少春;;C反應蛋白測定在壞死性小腸結腸炎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258677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5867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