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的急性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多達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由于重癥HFMD病例病情發(fā)展迅速,病死率較高,且易留有后遺癥,而目前尚無早期預警的有效指標,為臨床治療帶來了巨大困難,因此分析重癥HFMD的影響因素,明確早期預警指標,對重癥病例做到早識別,早診斷,早期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對于降低HFMD的病死率、制定防止措施具有重大的意義。目的本研究通過收集HFMD患兒臨床資料,利用ELISA檢測細胞因子在手足口病不同階段的變化情況,進而分析重癥手足口病影響因素,篩選重癥手足口病血清預警指標,以期提高重癥手足口病的早期的預警能力,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方法1.以2015年5~11月在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住院治療的428例手足口病例為研究對象,對可能影響HFMD重癥化的臨床癥狀、體征和生化指標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建立回歸模型。以2016年5~8月收治的525例HFMD對回歸模型進行評價。2.選取2015年5~11月在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的血樣共42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重癥病例196例,非重癥病例232例。用ELISA方法檢測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4(IL-4)、IL-6、IL-8、γ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TNF-α)、血管緊張素II(Ang II)和去甲腎上腺素(NE)含量。按發(fā)病天數(shù)分組,分析比較組重癥和非重癥HFMD患者血清中各種細胞因子含量的變化趨勢,并采用ROC工作曲線來確定其判斷重癥HFMD病例的界值,且評估其預警效力。結(jié)果1.多因素Logistic回歸顯示:發(fā)熱程度、精神萎靡、丘疹、咽部充血、中性粒細胞比率75%是HFMD重癥化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中性粒細胞比率75%(OR=0.556,95%CI:0.320~0.964)、出現(xiàn)丘疹(OR=0.246,95%CI:0.064~0.947)的患者不易發(fā)生重癥化;發(fā)熱程度(38.5~39.5℃OR=3.341,95%CI:1.094~10.200;≥39.5℃OR=32.594,95%CI:3.054~34.781)、精神萎靡(OR=4.473,95%CI:2.044~9.790)、咽部充血(OR=4.515,95%CI:1.827~11.158)是危險因素;該Logistic回歸模型判斷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靈敏度為75.6%,特異度為82.0%;ROC結(jié)果顯示該模型的曲線下面積為0.834,95%CI為0.793~0.835。2.重癥化HFMD患者血清中IL-4、IL-6、IL-8、TNF-α、IFN-γ、NE和Ang II含量高于非重癥組(P0.05),且隨病程延長均呈現(xiàn)先增高后降低的動態(tài)變化,其中IL-4、IL-8和NE于發(fā)病第3、4天、IL-6于發(fā)病第4天、TNF-α于發(fā)病第2天、IFN-γ于發(fā)病第4、5天、Ang II于發(fā)病第3、4、5天持續(xù)達到高峰;擬合ROC曲線得出IL-4、IL-6、IL-8、TNF-α、IFN-γ、NE和Ang II血清界值依次為308.0ng/L、70.8ng/L、1026.9ng/L、358.6pg/mL、940.6pg/mL、2518.1ng/L、125.9ng/L,判斷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靈敏度依次為74%、80.6%、77.0%、83.0%、79.5%、86.0%、84.1%,特異度依次為75.0%、81.0%、74.6%、80.3%、71.5%、73.0%、80.0%,符合率均大于0.74。結(jié)論中性粒細胞比率75%和出現(xiàn)丘疹是手足口病患兒不易發(fā)生重癥化,體溫≥38.5℃、精神萎靡和咽部充血是手足口病重癥化的危險因素,由其構(gòu)建的Logistic模型可很好的判斷手足口病重癥病例;重癥和非重癥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IL-4、IL-6、IL-8、TNF-α、IFN-γ、NE和Ang II的動態(tài)變化具有時相特征,可為手足口病重癥化發(fā)生的血清學預警指標。
【圖文】:
15:ROC: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圖 1.1 手足口病重癥化預測模型的 ROC 曲線e 1 The prediction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ROC curve of predictio病是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由 CoxA16 和 EV71 病毒感染97 年以來已在世界多個地區(qū)爆發(fā)和流行[19]。2008 年我國發(fā)生手累計報告近 50 萬病例,死亡 120 多例,危害十分嚴重。我國衛(wèi)為丙類傳染病管理。目前,手足口病重癥化的機制尚未完全闡護性差,亦無特效藥物治療[20],因此對該病重癥化的危險因素防尤為重要,F(xiàn)兒童對腸道病毒普遍易感,男性發(fā)病率大于女性,不同年齡組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碩士學位論文MD 患者和非重癥 HFMD 患者各細胞因子趨勢變化MD 患者和非重癥 HFMD 患者血清 IL-4 水平比較的 OD 值與標準品的濃度(300ng/L、200 ng/L、100 ng/L、50 n)擬合出標準曲線和二次多項式回歸方程如圖 2.1 所示。將同天患者和非重癥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 IL-4 含量進行 t 檢驗分析,檢 2.2 所示。從圖 2.2 結(jié)果看來,第 2 天至第 7 天,重癥手足口病顯高于非重癥手足口病患者,P 值均小于 0.05,二者差異有統(tǒng)例在感染發(fā)病的第 3 天,血清中 IL-4 的含量達到最大值。
【學位授予單位】: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25.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元壽;馬海燕;潘惠妮;李春;唐喜軍;朱小敏;;血清兒茶酚胺對手足口病重癥病例的早期預警作用探討[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年24期
2 蔡春燕;王娟;王忠敏;趙仕勇;;2011-2012年杭州市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及重癥病例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年06期
3 李法錦;王丹;李世軍;蔣維佳;郭軍;王定明;唐光鵬;;2014年貴州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和腸道病毒71型基因亞型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年05期
4 鄧慧玲;張玉鳳;;腸道病毒71型感染致重癥手足口病新認識[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6年10期
5 趙文姣;臧平;仇君;肖政輝;盧秀蘭;;手足口病患兒重癥化的預測因素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6年04期
6 韋忠信;;手足口病流行與防控進展[J];右江醫(yī)學;2016年01期
7 束方燕;錢程;馬焰;湯玲;石平;;2010-2014年江陰市重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6年01期
8 黃輝;金鳳華;鄭崇光;鄧莉;宋秦偉;鄧潔;朱汝南;錢淵;;不同型別腸道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皮疹特點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年12期
9 張子俠;張國梁;;腸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并發(fā)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年02期
10 鄭媛;周步宇;關(guān)路媛;魏菁;馬萍;余鵬博;徐藝;李紅蕾;朱妮;李鸝;王敬軍;;2009-2013年陜西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曾玫;朱啟昒;;手足口病流行現(xiàn)狀及趨勢[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兒科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上冊)[C];2010年
,
本文編號:
254825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54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