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4-11 17:46
本文選題:嬰兒 + 輪狀病毒 ; 參考:《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摘要】:第一章 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流行病學調查目的:研究安徽地區(qū)2010~2014年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流行病學特征,為我國防控輪狀病毒感染提供基礎資料。方法:對監(jiān)測區(qū)內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間0~1歲因腹瀉就診的嬰兒進行信息統(tǒng)計,采集并采用PCR方法檢測共計28578份糞便樣品,計算并分析不同月齡和地區(qū)的腹瀉患兒輪狀病毒感染陽性率,并分析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結果:(1)輪狀病毒感染陽性率為62.87%(58.08%~69.07%),年齡為0~4月的嬰兒陽性率較高,為68.57%(67.09%~69.76%),5~12月齡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陽性率有所下降,為59.89%(58.08%~61.58%),兩組患兒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206.31, P0.01)。(2)2010年~2014年,輪狀病毒感染陽性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從2010年的58.99%至2014年上升為69.96%。(3)安徽省內的不同地區(qū)嬰兒輪狀病毒陽性率在57.51%~71.32%之間,銅陵市陽性率最高,其次為淮南市、淮北市,分別為71.32%、67.14%和65.41 %,宿州市及毫州市、馬鞍山市較低,分別為57.51%、58.43%和59.68%,未見明顯地區(qū)分布特征。(4) 一年中各月份檢測陽性率56.14%~75.39%,其中10~12月陽性率明顯升高,為71.35%(69.23%~75.39%),5~7月陽性率降低,為56.98%(56.14%~57.66%)。(5)腹瀉患兒感染輪狀病毒血清型以G3血清型為主(73.78%),基因型以P[8]基因型為主(68.92%)。結論:PCR方法穩(wěn)定、高效、靈敏、準確度較高,適用于輪狀病毒檢測。2010~2014年,安徽省腹瀉嬰兒輪狀病毒感染陽性率高達62.82%,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多發(fā)于冬季和低齡新生兒中,主要以G3P[8]型為主。第二章嬰兒感染輪狀病毒的影響預后因素分析目的:探討嬰兒感染輪狀病毒預后影響的因素,為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有效預防和治療嬰兒輪狀病毒感染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選擇本院就診的輪狀病毒感染急性腹瀉的嬰兒348例為研究對象,采用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法對患兒預后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包括性別、年齡、喂養(yǎng)方式、病程,以及是否存在肝臟、心肌、呼吸道感染和CNS損害。結果:348例患兒中,治療后痊愈者占61.49%,好轉者占31.32%,維持者占7.18%。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預后患兒在年齡、病程、喂養(yǎng)方式、肝損害、心肌損害、呼吸道感染和CNS損害方面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顯示年齡、喂養(yǎng)方式和CNS損害與預后有關(P 0.05)。結論:年齡、喂養(yǎng)方式、病程、肝損害、心肌損害、呼吸道感染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是影響感染輪狀病毒嬰兒預后的構成因素,應給予相應的關注。年齡、喂養(yǎng)方式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可能是對感染輪狀病毒嬰兒預后具有顯著影響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對低齡新生兒的護理、采用母乳喂養(yǎng)、及時防治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等措施有利于改善預后。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江萍;陳恩富;;輪狀病毒流行病學與疫苗研究進展[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年08期
2 鄧莉;黃輝;金鳳華;鄭崇光;董慧瑾;賈立平;劉立穎;錢淵;;兒童急性病毒性腹瀉病原流行趨勢分析[J];北京醫(yī)學;2015年06期
3 廖玉蓉;范濤;王國剛;;兒童輪狀病毒特點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年07期
4 余鳳;許紅梅;;中國輪狀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及疫苗保護效率研究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15年02期
5 吳劍;段晨陽;劉夢穎;何海洋;;輪狀病毒致腹瀉機制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年12期
6 湯晶晶;韓新民;;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7 趙高偉;任曉峰;;輪狀病毒感染機制及防治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年01期
8 胡昱;李倩;陳恩富;戚小華;陳雅萍;;口服輪狀病毒減毒活疫苗保護效果研究Meta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2年01期
9 蔣春英;高衛(wèi)英;劉得江;;輪狀病毒性腸炎合并肝損害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年31期
10 唐紅;汪青;鄭潔麗;;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并胃腸外損害的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0年02期
,本文編號:17370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7370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