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期母嬰分離致成年后行為異常的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生期母嬰分離致成年后行為異常的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母嬰分離 小窩蛋白-1 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 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DNF) 行為異常
【摘要】:目的建立新生期母嬰分離大鼠模型,觀察母嬰分離致大鼠海馬區(qū)小窩蛋白-1(Caveolin-1),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及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達水平變化,初步探討新生期母嬰分離導致大鼠成年后行為異常的可能機制。 方法新生Wistar大鼠48只,隨機分為分離組和對照組,每組24只,每組又分為三個亞組,各8只。分離組于出生后第2-21d每天上午8:00-11:00與母鼠分離3h,然后再送回籠中與母鼠團聚,對照組不做任何處理。在出生后7d,14d,21d斷頭處死大鼠并取其大腦,取材后作石蠟切片。采用免疫組織化學(immunohistochemistry, IHC)鏈霉菌抗生物素蛋白-過氧化物酶連結(streptavidin-peroxidase, SP)法檢測各組海馬區(qū)Caveolin-1、GFAP、BDNF的表達水平。應用Image-Pro Plus (IPP)6.0圖像分析系統(tǒng)對免疫組化圖像做半定量分析。 結果(1)Caveolin-1, GFAP, BDNF蛋白在大鼠海馬組織的表達和分布:以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作為陽性判斷標準,Caveolin-1主要在海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表達;GFAP主要表達于海馬星形膠質細胞;BDNF主要在海馬錐體細胞與齒狀回顆粒細胞呈顆粒狀表達。 (2) Caveolin-1在大鼠海馬組織的表達:對照組海馬Caveolin-1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21d逐漸增加,各時間點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分離組海馬Caveolin-1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無明顯差異,而在第21d有明顯的增加(P0.05);與對照組(0.15±0.02)相比,出生后7d分離組(0.15±0.01)無顯著差異(P0.05);出生后14d,與對照組(0.19+0.03)相比,分離組Caveolin-1的表達(0.16±0.02)減少(P0.05);出生后21d,與對照組(0.25±0.02)相比,分離組Caveolin-1的表達(0.21+0.02)顯著減少(P0.01); (3) GFAP在大鼠海馬組織中的表達:對照組海馬GFAP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21d逐漸增加,各時間點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離組海馬GFAP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21d的增長差異并不明顯(P0.05)。出生后7d,與對照組(0.19±0.02)相比分離組(0.22±0.02)GFAP的表達有了明顯增多(P0.01);出生后14d,與對照組(0.24±0.02)相比,分離組GFAP的表達(0.21±0.03)減少(P0.05);出生后21d,與對照組(0.27+0.03)相比,分離組GFAP的表達(0.23+0.02)減少(P0.05); (4) BDNF在大鼠海馬組織中的表達:對照組海馬BDNF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21d,隨時間而增多較明顯(P0.05);分離組海馬BDNF的表達在出生后7d、14d、21d,差異并不明顯(P0.05);出生后7d,與對照組(0.15+0.01)相比,分離組(0.18±0.02) BDNF的表達有所增多(P0.05);出生后14d,與對照組(0.21±0.02)相比,分離組BDNF的表達(0.18+0.02)減少(P0.05);出生后21d,與對照組(0.25±0.02)相比,分離組BDNF的表達(0.20±0.03)顯著減少(P0.01); 結論新生期母嬰分離可致大鼠海馬Caveolin-1, GFAP, BDNF的表達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降,這可能與生命早期母嬰分離導致成年后的行為異常有關。
【學位授予單位】:瀘州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7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薄濤,姜玉武,曹海燕,王靜敏,吳希如;新生大鼠反復驚厥對NMDA受體表達的長期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3年03期
2 徐林;;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J];動物學研究;2011年01期
3 杜娥;劉皓;宋翠榮;孫樹敏;王世忠;陳祖培;;不同碘攝入量對子代小鼠海馬GFAP陽性神經膠質細胞影響的研究[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08年01期
4 龍大宏,楊丹迪,李佳楣;穹窿海馬傘損傷對成年鼠學習記憶和海馬GFAP陽性細胞的影響[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楊璐;孫若鵬;;母嬰分離對大鼠成年后海馬星形膠質細胞的影響[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年05期
6 王哲;胡隨瑜;雷德亮;宋煒熙;;慢性應激對大鼠海馬神經元PKA和P-CREB蛋白表達的影響及抗抑郁劑的拮抗作用[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5期
7 鄒偉;王紅霞;劉晶;張洪;安利佳;;大鼠腦內caveolin-1蛋白的表達及其在分辨學習中的作用[J];生理學報;2006年05期
8 宋琳;劉晶;鄒偉;安利佳;;小窩蛋白-1在細胞衰老及衰老相關疾病中的作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1年08期
9 林艷麗;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訊;2003年03期
10 常鉉,舒斯云,包新民,江剛;PKA-CREB信號通路在大鼠紋狀體邊緣區(qū)及海馬空間學習記憶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01期
,本文編號:13033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303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