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肝糖原累積病44例臨床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06 17:43
本文關鍵詞:兒童肝糖原累積病44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過對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44例兒童肝糖原累積病患兒的臨床資料回顧分析,總結其臨床特點,以提高對該病的診治經驗,改善預后。 方法:對自1996年1月~2013年12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住院、臨床擬診并經肝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為肝糖原累積病共44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結果: (1)一般資料:本組44例患兒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男女比例約為1.3:1。發(fā)病年齡中位數(shù)為1.5歲,其中以1~2歲多見(17/44例,38.6%)。病程中位數(shù)4.5月,以3個月多見(22/44例,50%)。不同性別的患兒發(fā)病年齡分布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 (2)臨床表現(xiàn):本組病例首發(fā)癥狀主要為腹部膨隆、無意中或體檢發(fā)現(xiàn)肝大(20/44例,45.4%),其次為肝功能異常(7/44例,15.9%)、黃疸(6/44例,13.6%)。6/44例(13.6%)出現(xiàn)低血糖癥狀,5/44例(11.4%)曾出現(xiàn)驚厥。5/44例(11.4%)存在反復感染,其中4/5例(80%)為呼吸道感染。各年齡組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差異。17/27例(63.0%)身高(長)P3,2/27例(7.4%)身高(長)位于P3~P25;11/43例(25.6%)體重P3,5/43例(11.6%)體重位于P3~P25。身高(長)落后較體重落后明顯。41/44例(93.2%)伴有肝臟腫大,其中25/41例(61.0%)為重度腫大;22/44例(50%)合并脾臟腫大,其中11/22例(50%)為輕度腫大,肝脾腫大的嚴重度存在明顯差異(P0.05)。 (3)實驗室檢查:本組病例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40/44例(90.9%),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升高42/44例(95.5%)。10/36例(27.8%)有血糖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22/31例,71.0%)較膽固醇升高(9/31例,29.0%)更常見。19/25例(76%)血氨升高,22/33例(66.7%)血清乳酸升高,7/21例(33.3%)血清PH下降,12/35例(34.3%)血清尿酸升高。不同年齡階段的患兒實驗室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 (4)肝臟病理檢查:光鏡下肝活組織標本示17/41例(41.5%)肝細胞呈植物細胞樣鑲嵌排列,20/41例(48.8%)伴有匯管區(qū)纖維增生,8/41例(19.5%)有肝細胞脂肪變性。31/31例(100%)過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染色陽性。電鏡下均可見胞質內高電子密度的糖原顆粒,其中6/11例(54.5%)有肝纖維化,均為輕度或輕~中度。 (5)治療及轉歸:隨訪到16例患兒,1例未予生玉米淀粉(UCCS)治療者于確診后1月死亡。服用UCCS者癥狀控制良好,肝功、血糖基本恢復正常,肝臟有縮小,身高增長的速度與同齡兒接近。 結論:肝糖原累積病起病早且隱匿,大多于嬰幼兒期起病,不易察覺。其臨床表現(xiàn)多樣,主要臨床特征是血糖降低、肝大、生長遲緩、肝功異常、高乳酸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甘油三酯血癥,脾腫大較輕,,身高(長)落后較體重落后更明顯。肝臟病理檢查對該病有較好的診斷作用,肝纖維化程度一般較低。不同類型的肝糖原累積病臨床特點及病理結果不同,可據(jù)此推斷其類型。肝糖原累積病使用飲食療法及UCCS治療有效。應對患兒治療的依從性、臨床癥狀和體征、生化檢查、影像學檢查等進行定期監(jiān)測,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并治療,有利于改善預后。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5.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曉冰,陳平圣;高壓氧加抗氧化劑能減輕大鼠肝損傷、遲滯肝纖維化發(fā)展[J];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王彥麗;崔巍;劉沛;;國人肝糖原累積癥的臨床特點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年22期
3 何立群;李均;李屹;;高蛋白飲食及大量蛋白尿對慢性腎功能衰竭大鼠的加重損害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07年03期
4 王寶恩;肝星狀細胞與肝纖維化[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年04期
5 蔡衛(wèi)民,張彬彬,翁紅雷,胡中榮,閭軍,鄭敏,劉榮華;八項肝纖維化血清標志物比較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年04期
6 周李,金龍,李桂生,劉鈞澄,侯景輝,楊寧;膽小管增生誘導膽道閉鎖早期肝纖維化[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5年06期
7 施紅波;傅君芬;王春林;梁黎;;肝纖維化指標和血清鐵蛋白在肥胖兒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臨床意義[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3期
8 周華;方峰;徐三清;董永綏;李革;;兒童代謝性肝沉積病肝組織病理和超微病理特征及其診斷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7年05期
9 徐賽芳;兒童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纖維化標志物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肝臟;2002年03期
10 尹波;安萍;卞麗;曹艷雪;;小兒慢性乙型肝炎干擾素治療引起的抗纖維化效應[J];中國醫(yī)學文摘(兒科學);2008年01期
本文編號:114865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14865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