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牦牛皮膚厚度變化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不同年齡牦牛皮膚厚度變化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實驗目的:牦牛是目前唯一能夠適應高原寒冷、強紫外線輻射等惡劣環(huán)境的牛種。皮膚覆蓋于整個機體體表,具有保護深部組織免受外界機械刺激、光化學輻射及抵御寒冷的作用。因此,本研究詳細總結了牦牛皮膚厚度在不同軀體部位及不同年齡的變化規(guī)律,從而為更深入地研究牦牛皮膚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依據。實驗方法:本實驗選取甘肅省甘南州高原生物有限公司健康的初生、半歲和成年牦牛各5頭份,頸動脈放血處死,迅速采集23個部位的皮膚樣品。皮膚樣品經40g/L多聚甲醛固定2周以上,使用千分尺測量皮膚總厚度,常規(guī)石蠟包埋,制作10μm厚連續(xù)切片,H.E染色及Masson’s三色染色。使用Olympus DP71顯微照相系統(tǒng)(包括DP Control和Image-Pro Express)測量表皮層、表皮角質層、表皮非角質層及真皮層厚度。實驗結果:1.初生、半歲及成年牦牛全層皮膚厚度變化范圍分別為624μm~1538μm、976μm~2346μm和2052μm~5934μm,平均值分別為982μm、1575μm及3953μm;其中最厚的部位分別為頰部、頸腹側及背部,最薄的部位在初生及半歲為腹股溝,成年為腋下。2.初生、半歲及成年牦牛皮膚表皮層厚度變化范圍分別為16.030μm~29.207μm、22.458μm~63.594μm和34.211μm~78.276μm,平均值分別為20.604μm、34.342μm和51.526μm;其中最厚的部位均為掌部,最薄的部位分別為小腿外側、肋部及腹股溝。3.初生、半歲及成年牦牛表皮角質層厚度變化范圍分別為3.679μm~9.791μm、4.082μm~18.744μm及6.234μm~21.201μm,平均值分別為5.807μm、7.694μm及11.067μm;其中最厚的部位在初生牦牛為肋部,在半歲及成年牦牛為掌部,最薄的部位分別為小腿外側、肋部及頰部。4.初生、半歲及成年牦牛表皮非角質層厚度變化范圍分別為10.890μm~23.151μm、18.364μm~43.211μm及25.372μm~63.516μm,平均值分別為15.248μm、25.305μm及43.547μm;其中最厚的部位在初生及半歲為掌部,成年為背部,最薄的部位分別為肩帶、肋部及腹股溝。5.初生、半歲及成年牦牛真皮層厚度變化范圍分別為389.956μm~948.520μm、507.742μm~1210.813μm及826.451μm~2181.566μm,平均值分別為596.430μm、811.597μm及1517.440μm;其中最厚的部位在初生及半歲為背部,成年為掌部,最薄的部位分別為跖部、腹股溝及腋下。6.牦牛有毛皮膚表皮層由淺至深依次為角質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及基底層,不含透明層。結論:牦牛全層皮膚厚度隨年齡增長呈增厚趨勢,其中真皮層增厚趨勢最明顯,表皮層增厚趨勢相對不明顯,表皮層增厚主要受到表皮非角質層的影響。牦牛皮膚從背側面到腹側面,外側面到內側面均呈現(xiàn)出變薄的趨勢。牦牛皮膚的表皮層、表皮角質層及表皮非角質層,背部、掌部及跖部較其他部位厚。某些部位的表皮角質層厚度如頰部、股部及肋部其增齡性變化趨勢與整體趨勢不完全一致。
【關鍵詞】:牦牛 皮膚厚度 表皮層 表皮角質層 表皮非角質層 真皮層
【學位授予單位】:甘肅農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23.85
【目錄】:
- 摘要4-6
- Summary6-8
- 縮略詞8-11
- 第一部分 文獻綜述:哺乳動物皮膚厚度及功能的研究進展11-45
- 1 人的皮膚厚度11-13
- 1.1 嬰幼兒皮膚厚度11
- 1.2 兒童和少年皮膚厚度11-12
- 1.3 成人皮膚厚度12-13
- 1.4 皮膚厚度與年齡及性別的關系13
- 2.人皮膚表皮層厚度13-15
- 2.1 嬰幼兒及少年兒童表皮層厚度14
- 2.2 成年人表皮層厚度14
- 2.3 表皮層厚度與年齡及性別的關系14-15
- 3 人皮膚中表皮角質層與表皮非角質層厚度15-16
- 3.1 表皮角質層的厚度及功能15-16
- 3.2 表皮非角質層的厚度16
- 4 人皮膚中真皮層厚度16-17
- 4.1 真皮層厚度16
- 4.2 真皮層厚度與年齡及性別的關系16-17
- 5 部分家畜的皮膚厚度17-18
- 6 部分家畜皮膚表皮層厚度18
- 7 部分家畜皮膚中角質層及表皮非角質層厚度18-19
- 8 部分家畜皮膚中真皮層厚度19
- 9 表皮層細胞19-25
- 9.1 角質形成細胞19-21
- 9.2 黑色素細胞21-22
- 9.3 郎格漢斯細胞22-24
- 9.4 梅克爾細胞24-25
- 9.5 表皮中的其他細胞25
- 10 皮膚真皮層中的一些附屬物25-27
- 10.1 毛囊25
- 10.2 皮脂腺25-26
- 10.3 汗腺26-27
- 11 關于皮膚屏障功能27-31
- 11.1 與皮膚屏障有關的蛋白27-28
- 11.2 改善皮膚屏障功能的物質28-29
- 11.3 損傷皮膚的物質29-31
- 參考文獻31-45
- 第二部分 實驗部分: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厚度變化研究45-57
- 1 前言45-46
- 2 實驗方法46-47
- 2.1 實驗材料46
- 2.2 組織樣品制備46
- 2.3 染色方法46-47
- 2.4 數(shù)據測量與統(tǒng)計47
- 3 結果47-53
- 3.1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總厚度47-48
- 3.2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表皮層厚度48-49
- 3.3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角質層厚度49-51
- 3.4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表皮非角質層厚度51-52
- 3.5 不同年齡牦牛皮膚真皮層厚度52-53
- 3.6 牦牛皮膚表皮層結構53
- 4 討論53-54
- 5 結論54-55
- 參考文獻55-57
- 圖版57-61
- 圖版說明61-63
- 致謝63-64
- 作者簡介64-65
- 導師簡介65-6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楊皓然;方凱;孫曉菲;解宇環(huán);;六君子湯對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小鼠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年24期
2 于寧;陸家睛;易雪梅;丁楊峰;;TLR3活化對正常人表皮黑素細胞內活性氧簇表達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5年38期
3 孫超;黃志祥;;角質形成細胞和黑素細胞體外共培養(yǎng)體系的建立[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年05期
4 左元玲;楊劍峰;何楊;趙益明;;UNC5B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對黑素瘤細胞體外遷移能力的影響[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5年09期
5 劉笑純;姚煦;;抗菌肽與皮膚屏障功能[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年05期
6 楊莉莉;隗yN;楊驥;李明;;白細胞介素-17對人黑素細胞合成黑素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年04期
7 吳方毅;任妮麗;;白介素-8與表皮生長因子對黑素瘤A375細胞增殖的影響[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5年08期
8 段u&;矯健;張羅;;組胺對皮膚角化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的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9 康曉靜;馮燕艷;;激素依賴性皮炎與皮膚屏障功能及修復[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5年03期
10 汪海珍;黃盼;楊志波;;當歸飲子配方顆粒對血虛風燥型銀屑病患者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任顯東;牦牛蹄部的結構及動脈分布[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年
2 岳靜;不同年齡牦牛皮膚的組織結構觀察[D];甘肅農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不同年齡牦牛皮膚厚度變化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6519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46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