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瘧原蟲膜蛋白Pf332功能及細胞內轉運機制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18:59
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蟲媒性傳染病。近些年,由于瘧原蟲抗藥性的產生和迅速擴散,給瘧疾藥物防治帶來嚴重挑戰(zhàn)。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預防瘧疾感染和控制瘧疾流行的主要手段。根據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生活史特征,目前瘧疾疫苗的研究主要針對紅細胞前期和紅細胞內期。其中,紅細胞內期疫苗能直接降低宿主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所以對紅細胞內期蟲體蛋白質特性及其與紅細胞膜骨架的作用機制的研究備受關注。寄生在紅細胞內的惡性瘧原蟲合成多種蛋白質并分泌到紅細胞的細胞質中,其中Pf332是惡性瘧原蟲基因組所編碼的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含有DBL、TM和WR三個功能區(qū)。該蛋白質被認為是介導蟲體在紅細胞內發(fā)育、擴增的重要功能成分。為進一步分析惡性瘧原蟲Pf332分子的功能及合成和轉運機制,本研究構建了編碼融合有GFP標簽的Pf332功能區(qū)(包括DBL-GFP、TM-GFP、WR-GFP、TMWR-GFP和DBLTM-GFP)的重組質粒。將質粒分別轉染到惡性瘧原蟲3D7蟲株內,通過活體熒光實時監(jiān)測DBL、TM、WR、TM-WR、DBL-TM不同功能區(qū)蛋白質在細胞內的表達和分布情況。同時,運用間接免疫熒光共定位方法觀察蛋白質DBL-GF...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輸出蛋白復合物PTEX結構
只有 PfEMP1 蛋白質的功能已被確定[70,71]。其它的蛋白包括 Pf332,Surfin,Stevor,Rifin 等的功能均不十分清楚。PfEMP1 是在宿主的染蟲紅細胞內產生的,能夠引起紅細胞表面疣狀突起(knob 結構),促使瘧原蟲產生毒性,能夠有效逃避宿主清除機制,以及引起包括腦瘧在內的宿主臟器功能受損。Pf332 分子是研究發(fā)現的惡性瘧原蟲基因組編碼的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在瘧原蟲發(fā)育晚期通過典型的高爾基體分泌途徑轉運到染蟲紅細胞膜表面? Pf332 的抗體可以抑制體外培養(yǎng)的蟲體生長[72],通過影響紅細胞的通透性[73]、可塑性及有關功能的改變來促進紅細胞膜的裂解和裂殖子的釋放[74]。
模板 DNA 110×PCR Buffer 2.5dNTP Mixture (10mM) 2forward primer 1reverse primer 1Ex Taq Polymerase(5U/μL) 0.25ddH2O 17.25總體積 25蟲培養(yǎng)結果中吸取少量培養(yǎng)液,涂片,吉姆薩和吖啶橙染色后.1)。如圖所示,培養(yǎng) 12 h 和 24 h 為早期滋養(yǎng)體時期蟲體、48 h 為裂殖體時期蟲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瘧疾的防控現狀及進展[J]. 車河龍,林棟.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0(02)
[2]基因工程疫苗及發(fā)展前景[J]. 陳啟軍,尹繼剛,胡哲,姜寧,肖月.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7(09)
[3]云南省瀾滄縣瘧疾流行及其防治現狀[J]. 董瑩,胡繼成,呂時生,周玉斌,王興榮,郭曉芳,李春富,李麗,劉慧,李菊升,肖有林. 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 2005(05)
本文編號:3314014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輸出蛋白復合物PTEX結構
只有 PfEMP1 蛋白質的功能已被確定[70,71]。其它的蛋白包括 Pf332,Surfin,Stevor,Rifin 等的功能均不十分清楚。PfEMP1 是在宿主的染蟲紅細胞內產生的,能夠引起紅細胞表面疣狀突起(knob 結構),促使瘧原蟲產生毒性,能夠有效逃避宿主清除機制,以及引起包括腦瘧在內的宿主臟器功能受損。Pf332 分子是研究發(fā)現的惡性瘧原蟲基因組編碼的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在瘧原蟲發(fā)育晚期通過典型的高爾基體分泌途徑轉運到染蟲紅細胞膜表面? Pf332 的抗體可以抑制體外培養(yǎng)的蟲體生長[72],通過影響紅細胞的通透性[73]、可塑性及有關功能的改變來促進紅細胞膜的裂解和裂殖子的釋放[74]。
模板 DNA 110×PCR Buffer 2.5dNTP Mixture (10mM) 2forward primer 1reverse primer 1Ex Taq Polymerase(5U/μL) 0.25ddH2O 17.25總體積 25蟲培養(yǎng)結果中吸取少量培養(yǎng)液,涂片,吉姆薩和吖啶橙染色后.1)。如圖所示,培養(yǎng) 12 h 和 24 h 為早期滋養(yǎng)體時期蟲體、48 h 為裂殖體時期蟲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瘧疾的防控現狀及進展[J]. 車河龍,林棟.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0(02)
[2]基因工程疫苗及發(fā)展前景[J]. 陳啟軍,尹繼剛,胡哲,姜寧,肖月.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07(09)
[3]云南省瀾滄縣瘧疾流行及其防治現狀[J]. 董瑩,胡繼成,呂時生,周玉斌,王興榮,郭曉芳,李春富,李麗,劉慧,李菊升,肖有林. 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志. 2005(05)
本文編號:331401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31401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