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單增李斯特菌溶源性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及部分基因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6-27 17:26
  單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病原菌,噬菌體是一類專一寄生的細菌病毒,具裂解循環(huán)或溶源循環(huán)。PCR及其擴增產(chǎn)物的序列測定顯示38株單增李斯特菌分離株中的16株在tRNAArg位點攜有原噬菌體,利用絲裂霉素C誘導獲得一株溶源性噬菌體,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表明該噬菌體為長尾噬菌體,命名為W001,DNaseI、RNaseA和綠豆核酸酶消化噬菌體基因組的結(jié)果確認其核酸為dsDNA。鳥槍法測定W001基因組序列,run-off法確認其基因組末端具有COS位點5’-CGGTGTGGGG-3’, W001基因組全長為42,227個堿基,由66個開放閱讀框組成,噬菌體整合核心序列attPP’-AATCCCTCTCAGGACG位于噬菌體整合酶下游。第20個開放閱讀框編碼全長為281個氨基酸的噬菌體裂解酶PLYW001,該酶由NH2端的催化結(jié)構(gòu)域(EnzymaticallyActive Domain,EAD和COOH端的結(jié)合結(jié)構(gòu)域(Cell-wall Binding Domain,CBD)組成,利用大腸桿菌表達并制備裂解酶,Ni柱純化,Bradfo... 

【文章來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單增李斯特菌溶源性噬菌體的分離鑒定及部分基因功能研究


噬菌體的裂解循環(huán)和溶源循環(huán)Fig.1-2Lyticcycleandlysogeniccycleofphage

裂解酶,結(jié)構(gòu)域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8 -圖1-4 裂解酶結(jié)構(gòu)域Fig.1-4 Domains of endolysin注解:1. Endo-β-N-acetylglucosaminidase(內(nèi)-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2. N-acetylmuramidase (N-乙酰胞壁質(zhì)酶)3. Endopeptidase(內(nèi)肽酶)4. N-acetylmuramoyl-L-alanine amidase(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氨酶)5. γ-D- glutaminyl-L-lysine endopeptidase (γ-D-谷氨酰胺-L-賴氨酸內(nèi)肽酶)催化結(jié)構(gòu)域EAD的N-乙酰胞壁質(zhì)酶(N-acetylmuramidase)和內(nèi)-β-N-乙酰葡糖胺糖苷酶(Endo-β-N-acetylglucosaminidase)都作用于宿主菌細胞壁半糖上的糖苷鍵,內(nèi)肽酶水解肽橋氨基酸之間的肽鍵,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氨酶能夠水解連接糖鏈和肽基的酰胺鍵[35-37],以此來破壞細菌細胞壁。EAD決定催化活性,CBD決定底物特異性,根據(jù)裂解裂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不同,可將不同裂解酶的催化域和結(jié)合域進行重組替換以構(gòu)建具有不同功能的裂解酶。Garcia等人重組了肺炎鏈球菌噬菌體裂解酶Cpl-1,替換了該酶EAD,同時保持CBD不變,產(chǎn)生一種新酶,新舊兩種酶裂解不同位點的糖苷鍵[38]。1.3.2 影響裂解酶裂解效果幾個因素無論是源自革蘭氏陽性菌的噬菌體還是源自革蘭氏陰性菌的噬菌體

原噬菌體,PCR檢測,位點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果位點的原噬菌體檢測保存的 38 株 LM 分離株進行檢測,其中 16 株 PCR 檢測陽小與預測一致(圖 2-1),說明在這 16 株菌株的 tRNAArg位純化上述16條PCR產(chǎn)物,以NC16為測序引物進行序列測定oc 軟件作多重序列分析(圖 2-2),可知 16 條 PCR 產(chǎn)物第 1,為 74 bp 的 tRNAArg基因及其 3’末端的噬菌體整合核TCAGGACG, tRNAArg下游的核苷酸呈現(xiàn)多樣性,分析顯示其可以確認 PCR 擴增陽性的 16 株分離株的 tRNAArg位點確實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細菌耐藥性研究進展[J]. 徐;,牛鐘相,秦愛建,張萬福.  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01)



本文編號:32532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2532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c8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