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佐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CP8-FnBPB-ClfA多價毒力因子疫苗免疫效果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11 06:05
奶牛乳房炎(Bovine mastitis)是由于奶牛乳腺組織被外界因素所刺激而發(fā)生的炎癥反應。奶;既榉垦缀,乳腺組織遭到損傷,導致組織病變、乳中體細胞數(shù)增加、產奶量和牛奶品質下降。由于病原微生物是導致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在本實驗室過去的研究基礎上,自制了CP8-FnBPB-ClfA金黃色奶牛乳房炎疫苗,并通過兔乳房炎模型對佐劑進行篩選,確定其免疫途徑后,與CP8-FnBPB-ClfA配合免疫奶牛,評價其免疫效果,結果如下:1.在以前的基礎上,提取出已被本實驗室鑒定為血清8型S.aureus的莢膜多糖1.7970g,將含F(xiàn)nBPB-ClfA融合蛋白的質粒在大腸桿菌中表達并將其與CP8偶聯(lián),得到CP8-FnBPB-ClfA。2.以CP8-FnBPB-ClfA為疫苗,分別配合弗氏佐劑、鋁膠鹽水佐劑、脂質體佐劑和大腸桿菌不耐熱腸毒素B(LTB)佐劑,對新西蘭大耳白兔進行免疫,在免疫后不同時期,通過間接ELISA法和Western blot對各組兔血清中的抗體進行監(jiān)測,評價體液免疫效果;通過檢測Th1/Th2類細胞因子水平檢測及T淋巴細胞增殖試...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插圖和附表清單
縮略語表
1 引言
1.1 奶牛乳房炎的分類
1.1.1 臨床型奶牛乳房炎
1.1.2 隱性奶牛乳房炎
1.2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進展
1.2.1 生物學特性
1.2.2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致病機制研究進展
1.2.2.1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奶牛乳腺的感染
1.2.2.2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
1.2.2.3 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1.3 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進展
1.3.1 滅活疫苗
1.3.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多糖為靶位的疫苗
1.3.2.1 莢膜多糖研究概況
1.3.2.2 莢膜多糖的血清型
1.3.2.3 莢膜多糖的生化組成
1.3.2.4 莢膜多糖疫苗
1.3.3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粘附素為靶位的疫苗
1.3.3.1 粘附素研究概況
1.3.3.2 纖連素結合蛋白
1.3.3.3 凝集因子A
1.3.3.4 粘附素疫苗
1.4 免疫佐劑研究進展
1.4.1 弗氏佐劑
1.4.2 鋁膠鹽水佐劑
1.4.3 脂質體佐劑
1.4.4 大腸桿菌不耐熱腸毒素B佐劑
1.5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疫苗對本動物免疫研究概況
1.6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2 研究一 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清8型CP的提取和純化
2.1 試驗材料
2.1.1 菌種
2.1.2 培養(yǎng)基及主要試劑
2.1.3 主要儀器
2.2 試驗流程
2.3 試驗方法
2.3.1 S.aureus的活化與培養(yǎng)
2.3.2 S.aureus的處理
2.3.3 莢膜多糖的提取
2.3.4 莢膜多糖粗提物含量的測定
2.3.5 莢膜多糖粗提物的純化
2.4 試驗結果
2.4.1 S.aureus的活化與培養(yǎng)
2.4.2 莢膜多糖的提取
2.4.3 莢膜多糖粗提物含量的測定
2.4.4 莢膜多糖粗提物的純化
2.5 討論
2.6 小結
3 研究二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誘導表達以及與CP8的偶聯(lián)
3.1 試驗材料
3.1.1 菌種
3.1.2 培養(yǎng)基及主要試劑
3.1.3 試驗主要儀器
3.2 試驗流程
3.3 試驗方法
3.3.1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表達
3.3.2 SDS-PAGE分析
+親和柱的再生"> 3.3.3 Ni+親和柱的再生
3.3.4 融合蛋白的純化
3.3.5 血清8型莢膜多糖的活化衍生
3.3.6 血清8型莢膜多糖與融合蛋白的偶聯(lián)
3.4 試驗結果
3.4.1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表達及純化
3.4.2 血清8型莢膜多糖與融合蛋白的偶聯(lián)
3.5 討論
3.6 小結
4 研究三 CP8-FnBPB-ClfA配合不同佐劑免疫學特性的研究
4.1 試驗材料
4.1.1 陽性血清
4.1.2 主要試劑
4.2 試驗流程
4.3 試驗方法
4.3.1 CP8-FnBPB-ClfA的制備
4.3.2 弗氏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3 鋁膠鹽水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4 脂質體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5 LTB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6 與CP8-FnBPB-ClfA偶聯(lián)物配合免疫最佳佐劑的篩選
4.3.6.1 動物的處置
4.3.6.2 兔血清中CP8,FnBPB,ClfA,FnBPB-ClfA和CP8-FnBPB-ClfA抗體的測定
4.3.6.3 兔血清中IgG含量的測定
4.3.6.4 Western blot鑒定
4.3.6.5 兔血清中總IgG含量及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3.6.6 T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4.3.7 最佳免疫部位的篩選
4.3.7.1 動物的分組與處置
4.3.7.2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總IgG含量及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3.8 攻毒試驗
4.4 試驗結果
4.4.1 與CP8-FnBPB-ClfA配合免疫最佳佐劑的篩選
4.4.1.1 兔血清中CP8,FnBPB,ClfA,FnBPB-ClfA和CP8-FnBPB-ClfA抗體的測定
4.4.1.2 兔血清中IgG含量的測定
4.4.1.3 Western blot鑒定
4.4.1.4 兔血清中總IgG含量測定
4.4.1.5 兔血清中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4.1.6 T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4.4.2 最佳免疫部位的篩選
4.4.2.1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總IgG含量測定
4.4.2.2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4.3 攻毒試驗
4.5 討論
4.6 小結
5 研究四 CP8-FnBPB-ClfA偶聯(lián)物配合ALUM佐劑對本動物免疫效果的研究
5.1 主要試劑及儀器
5.2 試驗流程
5.3 試驗方法
5.3.1 抗原的制備
5.3.1.1 CP8-FnBPB-ClfA的制備
5.3.1.2 ALUM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5.3.2 動物分組與處置
5.3.3 牛乳中體細胞數(shù)測定
5.3.4 牛乳中細菌的分離鑒定
5.3.5 牛血清中CP8-FnBPB-ClfA抗體水平測定
5.3.6 奶牛血清中IgG、IgA含量及牛乳中IgG含量測定
5.3.7 數(shù)據(jù)分析
5.4 試驗結果
5.4.1 牛乳中體細胞數(shù)測定
5.4.2 牛乳中細菌的分離鑒定
5.4.3 牛血清中CP8-FnBPB-ClfA抗體測定
5.4.4 牛血清中IgG及IgA含量測定
5.4.5 牛乳中IgG含量測定
5.5 討論
5.6 小結
6 總體討論
7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028649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97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插圖和附表清單
縮略語表
1 引言
1.1 奶牛乳房炎的分類
1.1.1 臨床型奶牛乳房炎
1.1.2 隱性奶牛乳房炎
1.2 金黃色葡萄球菌研究進展
1.2.1 生物學特性
1.2.2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致病機制研究進展
1.2.2.1 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奶牛乳腺的感染
1.2.2.2 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
1.2.2.3 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1.3 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研究進展
1.3.1 滅活疫苗
1.3.2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莢膜多糖為靶位的疫苗
1.3.2.1 莢膜多糖研究概況
1.3.2.2 莢膜多糖的血清型
1.3.2.3 莢膜多糖的生化組成
1.3.2.4 莢膜多糖疫苗
1.3.3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粘附素為靶位的疫苗
1.3.3.1 粘附素研究概況
1.3.3.2 纖連素結合蛋白
1.3.3.3 凝集因子A
1.3.3.4 粘附素疫苗
1.4 免疫佐劑研究進展
1.4.1 弗氏佐劑
1.4.2 鋁膠鹽水佐劑
1.4.3 脂質體佐劑
1.4.4 大腸桿菌不耐熱腸毒素B佐劑
1.5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疫苗對本動物免疫研究概況
1.6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2 研究一 金黃色葡萄球菌血清8型CP的提取和純化
2.1 試驗材料
2.1.1 菌種
2.1.2 培養(yǎng)基及主要試劑
2.1.3 主要儀器
2.2 試驗流程
2.3 試驗方法
2.3.1 S.aureus的活化與培養(yǎng)
2.3.2 S.aureus的處理
2.3.3 莢膜多糖的提取
2.3.4 莢膜多糖粗提物含量的測定
2.3.5 莢膜多糖粗提物的純化
2.4 試驗結果
2.4.1 S.aureus的活化與培養(yǎng)
2.4.2 莢膜多糖的提取
2.4.3 莢膜多糖粗提物含量的測定
2.4.4 莢膜多糖粗提物的純化
2.5 討論
2.6 小結
3 研究二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誘導表達以及與CP8的偶聯(lián)
3.1 試驗材料
3.1.1 菌種
3.1.2 培養(yǎng)基及主要試劑
3.1.3 試驗主要儀器
3.2 試驗流程
3.3 試驗方法
3.3.1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表達
3.3.2 SDS-PAGE分析
+親和柱的再生"> 3.3.3 Ni+親和柱的再生
3.3.4 融合蛋白的純化
3.3.5 血清8型莢膜多糖的活化衍生
3.3.6 血清8型莢膜多糖與融合蛋白的偶聯(lián)
3.4 試驗結果
3.4.1 FnBPB-ClfA融合蛋白的表達及純化
3.4.2 血清8型莢膜多糖與融合蛋白的偶聯(lián)
3.5 討論
3.6 小結
4 研究三 CP8-FnBPB-ClfA配合不同佐劑免疫學特性的研究
4.1 試驗材料
4.1.1 陽性血清
4.1.2 主要試劑
4.2 試驗流程
4.3 試驗方法
4.3.1 CP8-FnBPB-ClfA的制備
4.3.2 弗氏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3 鋁膠鹽水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4 脂質體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5 LTB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4.3.6 與CP8-FnBPB-ClfA偶聯(lián)物配合免疫最佳佐劑的篩選
4.3.6.1 動物的處置
4.3.6.2 兔血清中CP8,FnBPB,ClfA,FnBPB-ClfA和CP8-FnBPB-ClfA抗體的測定
4.3.6.3 兔血清中IgG含量的測定
4.3.6.4 Western blot鑒定
4.3.6.5 兔血清中總IgG含量及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3.6.6 T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4.3.7 最佳免疫部位的篩選
4.3.7.1 動物的分組與處置
4.3.7.2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總IgG含量及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3.8 攻毒試驗
4.4 試驗結果
4.4.1 與CP8-FnBPB-ClfA配合免疫最佳佐劑的篩選
4.4.1.1 兔血清中CP8,FnBPB,ClfA,FnBPB-ClfA和CP8-FnBPB-ClfA抗體的測定
4.4.1.2 兔血清中IgG含量的測定
4.4.1.3 Western blot鑒定
4.4.1.4 兔血清中總IgG含量測定
4.4.1.5 兔血清中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4.1.6 T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4.4.2 最佳免疫部位的篩選
4.4.2.1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總IgG含量測定
4.4.2.2 不同部位免疫動物時血清中Th1/Th2細胞因子水平測定
4.4.3 攻毒試驗
4.5 討論
4.6 小結
5 研究四 CP8-FnBPB-ClfA偶聯(lián)物配合ALUM佐劑對本動物免疫效果的研究
5.1 主要試劑及儀器
5.2 試驗流程
5.3 試驗方法
5.3.1 抗原的制備
5.3.1.1 CP8-FnBPB-ClfA的制備
5.3.1.2 ALUM佐劑與CP8-FnBPB-ClfA混合疫苗的制備
5.3.2 動物分組與處置
5.3.3 牛乳中體細胞數(shù)測定
5.3.4 牛乳中細菌的分離鑒定
5.3.5 牛血清中CP8-FnBPB-ClfA抗體水平測定
5.3.6 奶牛血清中IgG、IgA含量及牛乳中IgG含量測定
5.3.7 數(shù)據(jù)分析
5.4 試驗結果
5.4.1 牛乳中體細胞數(shù)測定
5.4.2 牛乳中細菌的分離鑒定
5.4.3 牛血清中CP8-FnBPB-ClfA抗體測定
5.4.4 牛血清中IgG及IgA含量測定
5.4.5 牛乳中IgG含量測定
5.5 討論
5.6 小結
6 總體討論
7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本文編號:302864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02864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