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草內生真菌在3種棘豆屬植物中的種傳特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812.6
【圖文】:
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瘋草內生真菌在 3 種棘豆屬植物中的種傳特性第四章 結果瘋草內生真菌對種子發(fā)芽和幼苗成活率的影響 種子發(fā)芽率與成活率種皮與胚組織在 WA 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了 24 h 后觀察結果顯示,種胚長出芽,種皮長出白色菌絲,胚組織上未長出內生真菌菌絲(圖 4-1),完整可見菌絲。
種皮長出白色菌絲,胚組織上未長出內生真菌菌絲(圖 4-1),完見菌絲。 3 種瘋草種子分開種皮培養(yǎng)(A:剝除種皮,B:小花棘豆,+表示種皮帶菌示種皮不帶菌)草幼苗培養(yǎng) 3 d 后長出子葉,培養(yǎng) 1 個月后,植株生長狀況良好(圖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振江;魏學凱;曹瑩;田沛;趙曉靜;李春杰;;禾草內生真菌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草業(yè)科學;2017年07期
2 賈彤;任安芝;魏茂英;尹立佳;高玉葆;;不同傳播方式的內生真菌感染對羽茅的生理生態(tài)影響[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15年01期
3 汪學軍;閔長莉;劉文博;薄翠英;;蛇足石杉內生真菌的動態(tài)分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8期
4 劉明志;;南方紅豆杉產紫杉醇內生真菌的分離[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11年04期
5 M.R.Siegel;;禾草內生真菌[J];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1988年03期
6 南志標;;禾草內生真菌(續(xù))[J];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1988年04期
7 師茜;田沛;南志標;;基于Web of Sciences數(shù)據(jù)庫的我國禾草內生真菌學研究論文計量分析[J];草業(yè)學報;2018年07期
8 宋海燕;李麗莉;盧增斌;于毅;張安盛;莊乾營;周仙紅;門興元;;山東省不同地區(qū)棉花內生真菌的多樣性和群落結構分析[J];棉花學報;2018年05期
9 陳娟;孟志霞;邢詠梅;郭順星;;5種蘭科藥用植物可培養(yǎng)內生真菌的鑒定及多樣性分析[J];中國藥學雜志;2017年04期
10 賈彤;任安芝;王帥;高玉葆;;內生真菌對羽茅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11年1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郭良棟;;內生真菌研究進展與展望[A];中國菌物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第七屆菌物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8年
2 何永美;湛方棟;宣靈;祖艷群;高召華;李元;;燈盞花產黃酮內生真菌篩選及產黃酮能力的初步研究[A];第三屆全國農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陸濤;高龍;紀燕玲;王志偉;;溫度處理對鵝觀草種子內生真菌垂直傳播能力的影響[A];中國菌物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楊民和;王國紅;;茶樹內生真菌資源及其利用潛力[A];第四屆全國微生物資源學術暨國家微生物資源平臺運行服務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張猛;;小麥和玉米內生真菌的分離與鑒定[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賢興;陳析豐;南旭陽;何獻武;;喜樹果內生真菌的分離與鑒定[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7 苗文莉;禹樂樂;李文杰;唐保宏;;幾種麥田雜草內生真菌的多樣性研究[A];2010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8 張帆;李莉;車永勝;;一株地衣內生真菌Preussia africana的化學研究[A];2012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會議摘要[C];2012年
9 孫廣宇;張榮;權淑靜;;銀杏內生真菌研究初報[A];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第六屆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植物病理學研究進展(第五卷)[C];2003年
10 楊國棟;王妍;李金成;康丹菊;李艷紅;王建華;;瘋草內生真菌合成苦馬豆素的途徑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三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強曉晶;披堿草內生真菌對小麥抗旱性的影響機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9年
2 李小聰;紅豆杉小孢擬盤多毛孢次生代謝產物及其赤霉素協(xié)同增效活性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3 夏超;醉馬草—內生真菌共生體對干旱脅迫的響應[D];蘭州大學;2018年
4 謝玲;廣西兩種生境深色有隔內生真菌多樣性與生態(tài)功能研究[D];廣西大學;2018年
5 徐慶妍;兩株紅樹植物內生真菌代謝物及抗菌、抗腫瘤活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6 王松;兩種海洋生物內生真菌的化學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7 張翼;兩株海藻內生真菌次生代謝產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8 汪業(yè)春;產紫杉醇內生真菌的遺傳轉化及紫杉醇合成途徑相關基因的克隆[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9 孫劍秋;我國北方常見藥用植物內生真菌多樣性與生態(tài)分布[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7年
10 李冬利;黃槿內生真菌赤散囊菌及紅海欖的次生代謝產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萌;野大豆內生真菌YD-25的篩選鑒定及促生、抗重金屬活性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9年
2 徐祥林;羅漢果及其內生真菌成分抗糖尿病活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年
3 王美寧;中華羊茅內生真菌培養(yǎng)特性及其金屬離子抗性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4 劉靜;禾草內生真菌抑菌抗蟲活性和發(fā)酵條件的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5 張永雯;內生真菌對野大麥種帶真菌及其鹽脅迫條件下抗病性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9年
6 王丹;藿香內生真菌次級代謝產物生物活性及正丁醇部位化學成分的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9年
7 張明婉;藿香內生真菌分離純化及其次級代謝產物乙酸乙酯部位生物活性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9年
8 劉慧;瘋草內生真菌在3種棘豆屬植物中的種傳特性研究[D];蘭州大學;2019年
9 羅陽蘭;蕙蘭內生真菌多樣性及其促生能力的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9年
10 張旭;海蓮內生真菌活性菌株篩選及其代謝產物研究[D];海南大學;2017年
本文編號:271520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71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