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平衡分析方法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e of the grassland agro-ecosystem, its carbon balance is the sum of the carbon balance of the four production layers, the sum of the carbon balance of the three interfaces, and the carbon balance of a production layer or an interface is fixed, input. The sum of carbon emitted and exported. Carbon balance Analysis of four productive layers in grassland Agroecosystem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rbon source processes in important production links is convenient for improv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management in grass production. The carbon balance analysis method at three interfaces of grassland agro-ecosystem shows the mechanism of carbon source and carbon sink and its spatial an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which is convenient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components of grassland industry to increase emission reduction. However, the two methods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f carb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 its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input / output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carbon balance in grassland agro-ecosystem indicates the source and direction of carbon, and the carbon efficiency. The calculation is simple, but it is relatively general,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management of grassland carbon sinks on rangeland scale. Taking Gansu Wapu Ranch and Tasmania Dairy cattle Farm in Qilian Mountains, China as examples, the carbon balance of two pastures was analyzed by three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carbon source of herbage industry system managed by grazing was leisure tourism. The main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the carbon stored in the grassland and soil, and good grassland management can increase the emission reduction.
【作者單位】: 蘭州大學草地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草地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2014CB13870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1172249) 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IRT13019)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資助項目(2011BAD17B0203)
【分類號】:S8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文熙;敖維平;玉蘇普·阿布來提;;塔里木馬鹿采食量與消化率研究[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2014年02期
2 王春梅;楊林杰;常生華;侯扶江;;國內(nèi)外主要畜產(chǎn)品與飼料價格分析[J];草業(yè)學報;2014年01期
3 任繼周;林慧龍;;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模擬技術研究[J];草業(yè)學報;2013年06期
4 陸晴;王玉剛;李彥;唐立松;;干旱區(qū)不同土壤和作物灌溉量的無機碳淋溶特征實驗研究[J];干旱區(qū)地理;2013年03期
5 方精云;楊元合;馬文紅;安尼瓦爾·買買提;沈;;;中國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庫及其變化[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0年07期
6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A mini-review[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07期
7 侯扶江;南志標;任繼周;;作物-家畜綜合生產(chǎn)系統(tǒng)[J];草業(yè)學報;2009年05期
8 肖勝生;董云社;齊玉春;彭琴;何亞婷;楊智杰;;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有機碳庫對人為干擾和全球變化的響應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2009年10期
9 鄒誠;徐福利;閆亞丹;;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對土壤氮素淋溶的影響[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3期
10 耿元波;羅光強;袁國富;李明峰;孟維奇;董云社;;農(nóng)墾及放牧對溫帶半干旱草原土壤碳素的影響[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存輝;錢文熙;吐爾遜阿依·賽買提;敖維平;古力米拉·艾尼;蘇皮·賽迪;;飼喂氨化棉籽殼對塔里木馬鹿瘤胃內(nèi)環(huán)境指標及血清尿素氮含量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7年01期
2 柳富杰;唐想;郭海蓉;;用于制備飼料的蔗渣處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輕工科技;2016年12期
3 孫飛達;路慧;胡亞茜;青燁;朱燦;李飛;茍文龍;;若爾蓋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機碳儲量空間分異特征[J];中國草地學報;2016年06期
4 張婷;;酵母與雞糞處理對不同作物秸稈礦質營養(yǎng)的影響[J];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2016年22期
5 邱璇;趙建寧;李文亞;張乃芹;朱巖;楊殿林;;不同利用方式對小針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機碳儲量及其結構的影響[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6年11期
6 剛成誠;王釗齊;楊悅;陳奕兆;張艷珍;李建龍;程積民;;近百年全球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凈初級生產(chǎn)力時空動態(tài)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草業(yè)學報;2016年11期
7 方翟;蘇皮·賽迪;吐爾遜阿依·賽買提;賈存輝;田帥;錢文熙;;添加青綠飼料對塔里木馬鹿瘤胃原蟲數(shù)量的影響[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2016年21期
8 周李磊;朱華忠;鐘華平;楊華;;新疆伊犁地區(qū)草地土壤全碳含量空間格局分析[J];草業(yè)科學;2016年10期
9 張利;周廣勝;汲玉河;白永飛;;中國草地碳儲量時空動態(tài)模擬研究[J];中國科學:地球科學;2016年10期
10 段倩雯;成慧;侯扶江;;景泰綠洲3種小谷物的產(chǎn)草量與牧草營養(yǎng)成分預測[J];草業(yè)科學;2016年10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貞;次旦朗杰;張勝華;解晨歟;林培松;廖強;高全洲;劉龍海;;草原土壤有機碳含量的控制因素[J];生態(tài)學報;2013年09期
2 張英俊;楊高文;劉楠;常書娟;王曉亞;;草原碳匯管理對策[J];草業(yè)學報;2013年02期
3 林麗;李以康;張法偉;郭小偉;曹廣民;;人類活動對高寒矮嵩草草甸的碳容管理分析[J];草業(yè)學報;2013年01期
4 趙軍;師銀芳;王大為;;基于IOCS的內(nèi)蒙古潛在植被NPP空間分布特征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2年11期
5 高帆;龔芳;;國際糧食價格是如何影響中國糧食價格的[J];財貿(mào)經(jīng)濟;2012年11期
6 任繼周;;放牧,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存在的基本方式——兼論放牧的轉型[J];自然資源學報;2012年08期
7 張健;蔡國林;陸健;;微生物發(fā)酵提高玉米-豆粕型日糧營養(yǎng)價值的初步研究[J];中國油脂;2012年03期
8 楊紅飛;穆少杰;李建龍;;氣候變化對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有機碳儲量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2012年03期
9 楊軍;黃季q;仇煥廣;尚強;;國外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變化對國內(nèi)價格的影響[J];中國金融;2011年22期
10 鄒德富;馮琦勝;梁天剛;;甘南地區(qū)植被類型及其NPP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1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龔家偉,孫晉文;碳平衡法測量汽油車燃油消耗量的研究[J];農(nóng)業(yè)機械學報;2000年01期
2 楊保成;程改青;;碳平衡法測量燃油消耗量的應用研究[J];拖拉機與農(nóng)用運輸車;2010年03期
3 余光英;員開奇;;武漢城市圈土地碳平衡適宜性評價及潛力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6期
4 王適;吳永波;陳杰;丁曉葉;;上海崇明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花菜田的碳平衡[J];浙江農(nóng)林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5 楊言朝;李怒云;;木漿造紙的碳平衡研究[J];世界林業(yè)研究;2007年05期
6 趙德華;;陸地碳平衡對大氣CO_2升高的響應及其機制[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8年05期
7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奧運會有望“碳平衡”,這只是開始[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2 記者 李有軍;中國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報告發(fā)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記者 劉自賢 通訊員 游金霞 實習生 萬紫千;東風建10萬畝碳平衡基地[N];湖北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司建楠;建立碳平衡交易制度 我國推進有償生態(tài)服務[N];中國工業(yè)報;2008年
5 記者 秦紀民 周麗燕;首部《中國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報告在京發(fā)布[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6 記者 和平;首部《中國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報告發(fā)布[N];人民鐵道;2008年
7 記者 陶琳;《中國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報告發(fā)布[N];中國冶金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永濤;東風股份謀求“碳平衡”[N];中國交通報;2012年
9 ;上海石化變廢為寶助力“碳平衡”[N];中國氣象報;2009年
10 記者 余光賢 通訊員 錢精華;上海石化變廢為寶助力“碳平衡”[N];中國石化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熙萌;喬木樹種葉片碳平衡對氣候變化的響應[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2 張權;華北冬小麥—夏玉米輪作農(nóng)田碳平衡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孫永樂;西安市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生命周期碳平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2 吳瀚;水田轉菜地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平衡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3 黃釗;堰河村碳平衡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喻贛湘;基于碳平衡法的排氣直采式油耗測量系統(tǒng)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3年
5 孫麗瑋;基于碳平衡法的柴油機燃油消耗量檢測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6 楊甜;基于碳平衡法的柴油車燃油消耗量修正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7 王波;碳平衡法測量汽油車燃油消耗量的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8 陳偉;“碳平衡”模型在制定蘇州西部生態(tài)城控規(guī)中的實踐應用[D];蘇州科技學院;2014年
9 王適;崇明農(nóng)業(yè)園區(q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碳平衡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2153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2421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