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嫩艾美耳球蟲河北株EtMIC-2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
本文選題:雞 + 柔嫩艾美球球蟲; 參考:《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雞球蟲病是由一種或多種艾美耳屬球蟲寄生于雞的腸道不同部位所引起寄生原蟲病,尤以寄生于盲腸的柔嫩艾美耳球蟲(Eimeria tenella)的致病力最強,極大地危害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微線蛋白2(Et MIC2)是由球蟲頂端微線體分泌的一種蛋白,它參與球蟲入侵的過程,能誘導雞體對E.tenella感染產(chǎn)生一定的免疫力。白細胞介素2(IL-2)為一類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細胞因子,能增強DNA疫苗的免疫保護力和宿主免疫應答。將Et MIC2基因與IL-2基因串聯(lián)一起構建真核表達重組質(zhì)粒的研究還未見報道,因此本研究選擇E.tenella河北株Et MIC2基因與雞IL-2基因串聯(lián)到一起,連接到pc DNA3真核表達載體上,構建pc DNA3-Et MIC-2-IL-2真核表達載體,為今后柔嫩艾美耳球蟲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本研究主要分以下幾個部分:1.雞IL-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本研究根據(jù)Gen Bank中已登載的雞IL-2的m RNA基因序列,設計一對特異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肉雞的IL-2基因,并對其序列測定、分析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測序結果表明:IL-2基因的CDS序列由432個核苷酸組成,編碼143個氨基酸,與Gen Bank中已經(jīng)登載的雞IL-2的氨基酸序列比較發(fā)現(xiàn),僅在28、30、32和120位點的氨基酸發(fā)生了變異。序列分析結果表明,IL-2基因在不同雞品種間相對保守,而與哺乳動物的IL-2基因間卻存在種屬差異性。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IL-2基因序列編碼的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6.429KD,理論等電點PI為5.66,分子式為C728H1178N184O225S10。該蛋白有較強親水性,含有蛋白跨膜區(qū)域,其信號肽的位置為前22個氨基酸,推斷該蛋白為跨膜分泌蛋白;二級結構中以α螺旋和無規(guī)則卷曲為主,延伸鏈和β轉角只是在局部出現(xiàn);亞細胞定位顯示該蛋白主要在細胞膜上發(fā)揮作用。2.河北株Et MIC-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利用RT-PCR技術擴增出E.tenella河北株Et MIC-2基因,將該基因克隆入p MD-19T載體,進行測序、序列分析與生物信息學分析。測序結果顯示:河北株Et MIC-2基因的開放閱讀框(ORF)為1029bp,編碼342個氨基酸,與Gen Bank(AF111839.1)上發(fā)表的Et MIC-2核苷酸序列以及其編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別為99.8%和99.4%,有2個堿基發(fā)生變異,(655位由堿基A變?yōu)镚、808位由堿基T變?yōu)镃)。序列分析結果表明:河北株Et MIC-2基因與E.tenella雜交株、北京株、廣東株、豪頓株Et MIC-2基因之間存在相對的保守性,而與布氏艾美耳球蟲MIC-2基因存在種屬差異性。生物信息學分析結果說明:河北株Et MIC-2基因序列編碼的蛋白質(zhì)相對分子量約為35KD,理論等電點PI為4.47,分子式為C1500H2429N431O528S5。該蛋白疏水性不強,沒有跨膜區(qū)域,其信號肽的位置可能為前22個氨基酸,推斷該蛋白為跨膜分泌蛋白;該蛋白的空間結構具有16個α螺旋,20個β折疊,17個轉角,25處無規(guī)則卷曲。3.pc DNA3-Et MIC-2-IL-2真核表達載體構建將克隆得到的河北株Et MIC-2基因、IL-2基因以及兩個基因融合的產(chǎn)物分別連接到pc DNA3真核表達載體,分別構建了pc DNA3-Et MIC-2、pc DNA3-IL-2和pc DNA3-Et MIC-2-IL-2 3個真核表達重組質(zhì)粒、經(jīng)雙酶切和測序驗證正確。其中在構建pc DNA3-Et MIC-2-IL-2重組質(zhì)粒時,在河北株Et MIC-2基因和雞IL-2基因之間加入了GGATCCTCCGCCACC基因連接臂,目的是為了確保2個基因在表達蛋白質(zhì)時能夠正確的折疊。將上述所構建的3種真核表達重組質(zhì)粒分別轉染293T細胞中進行表達,通過RT-PCR法成功檢測到了目的基因的表達。
[Abstract]:IL - 2 gene was cloned and sequenc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 - 2 gene was composed of 432 nucleotides , and its sequence was analyzed and bioinformatic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L - 2 gene was a kind of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with immune regulation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of Et MIC - 2 gene of Hebei strain was about 35KD , and the molecular formula was C1500H2429N431O528S5 . The results of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DNA3 - Et MIC - 2 - IL - 2 had a molecular formula of C1500H2429N431O528S5 .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S8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啟軍,李德昌;基因克隆的幾種常用方法[J];中國獸醫(yī)學報;1999年01期
2 ;中國克隆出解毒酶基因[J];世界熱帶農(nóng)業(yè)信息;2000年03期
3 周莎莎;;基因克隆與表達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年22期
4 王桂花;孫霞;王致遠;趙德明;;小鼠腦14-3-3ζ蛋白的基因克隆及鑒定[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年04期
5 田村俊樹;楊淑筠;;蠶絲學與基因工程[J];蠶學通訊;1985年01期
6 ;喬丹基因:基因克隆新策略[J];生物技術通報;1999年03期
7 譚向紅;21世紀初基因工程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8 楊傳平,魏志剛,楊文慧;特異性表達基因克隆的策略[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9 黃代青;果樹R基因同源序列克隆的初步研究[J];福建果樹;2002年S1期
10 王保莉,王鳳澤,張涌,郭藹光;人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Ⅱ基因的克隆與表達[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春美;;論基因倫理的存在之基[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2 張憲省;宿紅艷;李全梓;李興國;白書農(nóng);陸文梁;;風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宿紅艷;李全梓;李興國;白書農(nóng);陸文j;張憲省;;風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HOM1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A];全國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4 魏力;方加瑋;周俊初;李友國;;一株海洋單胞菌的分離、鑒定和相關功能基因克隆[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怡;印莉萍;;OsArh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A];中國植物生理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全國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6 王盛;鐘伏弟;張永江;吳祖建;林奇英;謝聯(lián)輝;;海藻孔石莼中一種抗病毒蛋白的分離純化和基因克隆[A];第三次全國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張上隆;;類胡蘿卜素合成的相關基因及其基因工程[A];張上隆果樹學文選[C];2006年
8 畢延震;鄭新民;喬憲鳳;劉西梅;周荊榮;華文君;李莉;肖紅衛(wèi);張立蘋;華再東;魏慶信;;一種無縫基因克隆方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繁殖學分會第十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李安娜;徐榮艷;申晨;郭曉紅;李多川;;嗜熱毛殼菌熱穩(wěn)定酶的基因克隆、表達及分子改造[A];2010年中國菌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岳文;王冬梅;袁紅豐;裴雪濤;;干細胞分化調(diào)控新基因的篩選及其功能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汪敏華;成功克隆2.1萬個功能基因[N];解放日報;2004年
2 張學全;克隆人類全長功能基因獲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4年
3 本報實習記者 王新佳;基因:改變?nèi)祟惷\的新技術[N];中國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導報;2001年
4 張汝金;發(fā)現(xiàn)37條人類新基因[N];解放軍報;2003年
5 記者 謝軍;SARS病毒基因克隆、蛋白質(zhì)表達等取得最新進展[N];光明日報;2003年
6 本報實習記者 申音 記者 王旗;基因不是.com[N];中國經(jīng)營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周立文 本報通訊員 丁學國;中國基因三個人物與一個事業(yè)[N];光明日報;2000年
8 記者 張學全;克隆人類全長功能基因獲得重大進展[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9 張武 本報記者 徐蘭山;打造基因“王國”[N];科技日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呂媛;基因控制家蠶生男不生女[N];北京科技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桂雄;油桐種子轉錄組解析及油脂合成重要基因克隆[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5年
2 熊華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多囊腎相關新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D];汕頭大學;2002年
3 張高華;獐茅離子轉運蛋白基因AlNHX1與AlHAK1的克隆與表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王學仁;擔子菌毛頭鬼傘的TMV抗性蛋白y3基因的分離、鑒定和表達[D];西北大學;2010年
5 呂鴻雁;枯草芽孢桿菌中甲硫氨酸氨基肽酶基因的克隆與功能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蘇偉;水稻程序性細胞死亡相關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復旦大學;2006年
7 溫建國;灰飛虱免疫相關基因及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鑒定[D];復旦大學;2004年
8 李梅章;人類新基因的分離和鑒定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9 生書晶;何首烏芪合酶基因(FmSTS)的克隆、鑒定及轉化擬南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陳文;人成骨蛋白-1成熟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5’端修飾及其在大腸桿菌中的表達[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峰;擬南芥SDL基因的分離與功能互補驗證[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陳曉兵;白芥CBL基因克隆及其在干旱脅迫下的表達分析[D];鄭州大學;2015年
3 姜文靜;剛地弓形蟲RH株ROP10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免疫原性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郭前進;紅鰭東方渶SREBP基因的克隆及表達研究[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5 李四游;赤霉素對蓮株型影響及其相關基因克隆與時空表達分析[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6 史永磊;南極微生物SOD基因克隆與表達及發(fā)酵優(yōu)化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朱久;白氏文昌魚Amphip38基因克隆及免疫功能的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8 齊愛民;不倒翁蟲CYP4基因克隆及在黃渤海不同PAHs污染海域的響應表達[D];大連海洋大學;2015年
9 李鳳;桑樹中三個氧化酶相關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表達[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10 丁咚;柔嫩艾美耳球蟲河北株EtMIC-2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75105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75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