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本文關鍵詞:吉林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
【摘要】:為了解吉林省各地區(qū)奶牛乳房炎發(fā)病情況,以便于科學合理防治該病,對長春市、吉林市、白城市以及延吉等多個大型奶牛場200份乳樣進行了細菌分離與鑒定,并對其主要致病菌進行敏感藥物篩選試驗。結果顯示,導致吉林省奶牛乳房炎發(fā)生的主要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以及停乳鏈球菌等,在檢出的267株病原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98株,占36.70%;無乳鏈球菌65株,占24.34%;停乳鏈球菌57株,占21.35%;大腸埃希菌43株,占16.10%;其他菌4株,占1.5%。4種病原茵對丁胺卡那霉素、環(huán)丙沙星、恩諾沙星、頭孢噻肟以及萬古霉素均高度敏感,但對青霉素、鏈霉素、紅霉素、慶大霉素等具有較強的耐藥性,因此丁胺卡那霉素、環(huán)丙沙星、恩諾沙星、頭孢噻肟以及萬古霉素可以作為吉林省奶牛乳房炎治療的首選藥物。
【作者單位】: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吉林大學動物醫(yī)學學院;
【基金】:吉林省科技廳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0150204024NY) 吉林省教育廳項目(吉教科合字[2016]第205號) 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201611439025)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重點學科項目(吉農院合字[2015]第X50號)
【分類號】:S858.23
【正文快照】: 奶牛乳房炎是由微生物或物理、化學因素等刺激奶牛乳腺組織所發(fā)生的一種炎癥疾病,其特點是乳汁理化性質以及乳腺組織病理學均發(fā)生變化,對機體影響較大[1]。該病是機體常見病,也是多發(fā)病,可以導致患病奶牛產奶數(shù)量下降、奶品質下降、繁殖能力降低、死淘率增加、治療費用增加、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利,李金勇,牛金剛;自制簡易牛乳導管治療奶牛乳房炎[J];中國奶牛;2000年06期
2 李有業(yè);奶牛乳房炎的高頻電磁波療法[J];當代畜牧;2000年05期
3 古興忠;奶牛乳房炎防治[J];甘肅畜牧獸醫(yī);2000年04期
4 辛宏量,劉子剛,張新慧,母洪生;奶牛乳房炎的治療體會[J];黑龍江畜牧科技;2000年01期
5 ;在臨產階段飼喂大劑量維生素E對奶牛乳房炎的效果[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0年03期
6 陳建三,李俊凡,李建波;預防奶牛乳房炎的綜合措施[J];河南畜牧獸醫(yī);2000年06期
7 盧利,李金勇,牛金剛;自制簡易牛乳導管治療奶牛乳房炎[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2000年08期
8 劉忠琛,李加香;如何防治奶牛乳房炎[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0年09期
9 彭中山;“穿心蓮”注射液治療奶牛乳房炎[J];青海畜牧獸醫(yī)雜志;2000年03期
10 石傳林,李華芬,張恒信;藥乳炎消油劑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觀察[J];獸藥與飼料添加劑;200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宏勝;郁杰;羅金印;李新圃;徐繼英;嚴作廷;李世宏;陳化奇;;奶牛乳房炎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內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崔群維;王根林;;奶牛乳房炎分子水平診斷的研究進展[A];中國牛業(yè)健康發(fā)展與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七屆養(yǎng)牛學分會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孫英峰;丁伯良;;奶牛乳房炎的血液學變化[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病理學分會第十六次學術研討會、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物病理生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五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建國;趙雅心;劉東明;胡長敏;丁明星;;腫瘤壞死因子α及其受體在奶牛乳房炎抗感染作用的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產科學分會第五屆全體會議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劉修權;高健;韓博;;奶牛乳房炎檢測技術研究進展[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二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張久榮;;防治夏季奶牛乳房炎的新方法[A];“科技進步推進畜牧業(yè)現(xiàn)代化”科技論文集[C];2011年
7 馬,
本文編號:125510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125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