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陽性男男性行為者性伴動員檢測可行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HIV陽性男男性行為者性伴動員檢測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男男性行為者 性伴 HIV檢測 性伴告知 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的]評價在昆明市HIV陽性男男性行為者(MSM)中開展性伴動員檢測的必要性、可接受性和可行性,分析影響性伴動員檢測的風險因素,提出應對措施,為更好的推廣使用性伴動員檢測的方式和方法提出意見和建議。[方法]于2014年5月~2015年12月,以昆明彩云天空健康咨詢服務中心(簡稱“彩云天空”)為核心,結合“云南平行”同志工作小組、昆明市主城區(qū)的四個CDC(五華區(qū)、盤龍區(qū)、西山區(qū)、官渡區(qū)),選擇昆明市為研究現(xiàn)場開展調查。通過方便抽樣的方法招募HIV陽性MSM(種子)進行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意愿性的調查,再采用滾雪球法讓種子動員其性伴接受HIV檢測和調查,采用問卷調查收集種子和性伴的基本信息(如社會人口學特征、性行為特征,種子動員性伴的意愿、動員方式的選擇,性伴的HIV感染情況、既往檢測情況等)。分別用性伴HIV陽性檢出率評價開展HIV陽性MSM性伴動員檢測的必要性,用種子愿意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的參與率評價其可接受性,用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評價其可行性。使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本次研究還分別選取部分HIV陽性MSM(種子)、已完成性伴檢測的陰性性伴、社區(qū)組織工作人員和疾控中心醫(yī)務工作者進行定性訪談,對訪談記錄及時聽抄、整理、歸納、分類、提取和概念化,為定量調查資料進行補充和說明。[結果]1.對接受HIV檢測的性伴進行HIV感染風險的調查發(fā)現(xiàn):137例種子成功動員105名性伴接受HIV檢測,其中有38名同性固定性伴、44名為同性臨時性伴和23名異性配偶。性伴中檢出HIV陽性者16人且均為同性性伴,性伴整體陽性檢出率為15.2%(16/105),同性性伴陽性檢出率為19.5%(16/8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同性性伴既往做過HIV檢測者較既往未做過檢測者感染HIV的風險更低(OR=0.217,95%CI=0.063-0.745);同性性伴近6個月與男性肛交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較從未使用者感染HIV的風險更低(OR=0.024,95%CI=0.002-0.397),同性性伴同種子有時使用安全套者較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感染HIV的風險更高(OR= 3.431,95%CI=1.012-11.631)。訪談中還發(fā)現(xiàn),醉酒后、使用RUSH/冰毒等物質后的臨時性行為可能會增加感染HIV的風險。2.對種子進行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意愿性的調查發(fā)現(xiàn):共完成對233名性伴的意愿性調查,其中種子愿意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的參與率為62.7%。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種子類型為既往陽性者相較于本次調查新發(fā)現(xiàn)陽性者更愿意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OR=2.427,95%CI=1.341-4.390);種子動員的性伴類型中,相較于同性臨時性伴種子更愿意動員同性固定性伴(OR=3.101,95%CI=1.537-6.255),訪談中總結發(fā)現(xiàn),種子愿意動員的性伴類型其意愿性從強到弱:同性固定性伴異性配偶同性臨時性伴其他類型性伴(如商業(yè)性伴)。種子不愿意動員性伴接受檢測前三位的原因是:無法聯(lián)系(47.6%)、擔心對方知道自己的感染狀態(tài)(17.5%)、不知道如何溝通(9.5%),訪談中還發(fā)現(xiàn)可能的主要原因有:覺得沒必要動員、擔心受到傷害(如威脅恐嚇、名譽損害、經濟損失、暴力侵犯等)。3.對接受HIV檢測的性伴進行影響檢測成功率的調查發(fā)現(xiàn):種子對146名性伴表示愿意動員其接受檢測,其中105名性伴成功接受了HIV檢測,檢測成功率為71.9%。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種子動員的性伴類型為異性配偶者較同性臨時性伴者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更高(OR=14.095, 95%CI=1.717-115.712);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隨種子年齡的遞增而增加(OR-2.344,95%CI=1.441-3.813)。訪談中還發(fā)現(xiàn),對HIV檢測和艾滋病的偏見、歧視與羞恥感,也可能會影響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結論]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在HIV陽性MSM中通過性伴動員檢測的方法,性伴的HIV陽性檢出率、種子愿意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的參與率和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均較高,認為開展HIV陽性MSM的性伴動員檢測工作是有必要、可接受且可行的。它是目前擴大MSM人群HIV檢測覆蓋面的有效補充,該方法對更多、更早的發(fā)現(xiàn)HIV感染者,控制HIV在MSM人群性伴間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建議]1.工作流程方面:在HIV陽性MSM性伴動員檢測的工作中,咨詢員應該了解感染者的個體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幫助種子選擇合適的性伴動員方式和方法。工作過程中不偏見、不歧視,嚴格遵守保密原則,定期隨訪種子和性伴,鼓勵其形成定期檢測和性伴檢測的意識。2.推廣應用方面:HIV陽性MSM性伴動員檢測工作應結合常規(guī)的MSM人群感染者管理和隨訪工作來開展,在本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和完善其工作流程,強化咨詢員的相關培訓,逐步將該方法在其他地區(qū)推廣應用。
【關鍵詞】:男男性行為者 性伴 HIV檢測 性伴告知 可行性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12.91
【目錄】:
- 縮略詞表6-7
- 中文摘要7-10
- ABSTRACT10-13
- 1 前言13-16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研究目的15-16
- 2 對象與方法16-28
- 2.1 理論框架16
- 2.2 研究對象16-17
- 2.3 研究方法17-25
- 2.4 技術路線25-26
- 2.5 質量控制26
- 2.6 資料整理與分析26-27
- 2.7 倫理學問題27-28
- 3 結果28-51
- 3.1 一般情況28-32
- 3.2 性伴HIV感染狀況及影響因素32-38
- 3.3 種子動員性伴接受HIV檢測意愿及影響因素38-44
- 3.4 性伴接受HIV檢測的成功率及影響因素44-51
- 4 討論51-60
- 4.1 性伴動員檢測的必要性51-53
- 4.2 性伴動員檢測的可接受性53-56
- 4.3 性伴動員檢測的可行性56-57
- 4.4 性伴動員檢測的風險因素及對策57-60
- 5 結論60-61
- 6 建議61-62
- 6.1 工作流程方面61
- 6.2 推廣應用方面61-62
- 7 創(chuàng)新性與局限性62-64
- 7.1 創(chuàng)新性62-63
- 7.2 局限性63-64
- 參考文獻64-68
- 附錄68-82
- 綜述82-90
- 參考文獻86-90
- 攻讀學位期間獲得的學術成果90-91
- 致謝91-9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頻;楊黎炎;許宗嚴;邱莉霞;張勝男;宋平;;泌尿生殖道衣原體感染者性伴干預模式的比較[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年12期
2 劉毅;陸春;朱國興;馮佩英;;性伴雙方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體感染一致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7年04期
3 周躍群;;性伴告知在治療復發(fā)性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中的價值[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年05期
4 馬功燕;姜正好;陳海燕;陳進;;男男性行為人群多性伴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6期
5 廖玫珍;劉學真;傅繼華;錢躍升;王同展;黃濤;張曉菲;;2007年山東省部分城市女性多性伴者行為監(jiān)測結果分析[J];預防醫(yī)學論壇;2009年06期
6 ;性伴終生[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09年02期
7 王娟;性伴暴力伴隨妊娠[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3年01期
8 陳懷良;陳磊;田晉;李丹;王曉東;楊斗;張建新;;成都市男男性行為人群性伴數量影響因素分析[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1年12期
9 王毅;李六林;張光貴;樊靜;趙西和;龍星;;男男性行為者網絡活動及網絡性伴相關社會行為特征研究[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年03期
10 吳志芬;賽美欣治療難治性伴合并癥淋病的療效分析[J];蘇州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徐鐘渭;譚永達;徐紅;;進行HIV/AIDS陽性告知的實踐與思考[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學術年會暨2007年當代浙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莊英杰 黃顯斌 唐明山;相互關愛 共享生命[N];科技日報;2002年
2 通訊員 嚴敏 記者 陳玲;多性伴、雙性接觸、無保護性性行為、男男性工作者艾滋病性病感染率高[N];杭州日報;2011年
3 采寫 本報記者 郭靜 通訊員 何婉蘋 受訪專家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主任醫(yī)師、碩士導師 李季;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識[N];廣東科技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許娟;四城市男男性行為人群性伴特征與艾滋病病毒/梅毒感染狀況[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2 王麗艷;云南省瀾滄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性伴網絡及吸毒同伴網絡特征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陳芳;HIV陽性男男性行為者性伴告知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6年
2 朱云芳;云南兩所醫(yī)院女性人工流產現(xiàn)狀與心理測評及應對方式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李琪;HIV陽性男男性行為者性伴動員檢測可行性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年
4 李曉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性伴生存質量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5 廖留妹;男性接觸者中男性性工作者與非男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相關因素對比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6 宇方;MSM人群HIV高危行為同伴群干預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陳鑫;中國部分地區(qū)男男性行為人群艾滋病流行現(xiàn)況及趨勢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1192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71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