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河北省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06 15:01

  本文關鍵詞:河北省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手足口病 脫甲癥 其他腸道病毒 VP1區(qū) 基因特征


【摘要】:目的:了解河北省監(jiān)測點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流行特征,研究其病原學特征,為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監(jiān)測和預防控制提供科學依據,為我國手足口病并發(fā)癥的研究積累資料。方法:1根據國家手足口病監(jiān)測方案和河北省往年手足口病發(fā)病情況利用單純隨機抽樣方法選取張家口、承德、保定、石家莊和邢臺市五個監(jiān)測點。2選擇石家莊、保定及承德市2013年1-6月發(fā)病的手足口病實驗室診斷病例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結果對調查方案微調后,對五個監(jiān)測點2014年1-9月發(fā)病的手足口病實驗室診斷病例進行脫甲癥回顧性調查。3采用熒光定量PCR對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病例標本進行復核,同時將標本接種RD細胞進行病毒分離,對其他腸道病毒陽性的標本進行Cox A6和Cox A10型別鑒定。4設計各型別病毒VP1區(qū)測序引物,對分離株VP1區(qū)進行擴增及序列測定,分析各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并構建系統進化樹,對手足口病伴脫甲癥分離株的基因變異情況進行分析。5利用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結果:1 2013年上半年預調查手足口病實驗室診斷病例295例,成功隨訪調查295例,應答率為100%。2014年1-9月手足口病實驗室診斷病例1446例,成功隨訪到1446例,應答率為100%。2 1741例手足口病患者以0-5歲為主,共1586例,占全部病例的91.1%。5-10歲組142例,占8.2%,10歲以上組13例,占0.7%。男性1085例,女性656例,男女比例為1.65:1。散居兒童1364例,幼托兒童327例,學生46例,其他4例。石家莊病例數最多,為691例,其他依次為保定352例,承德351例,邢臺282例,張家口38例。3 1741名手足口病患者中45例出現指(趾)甲脫落癥狀,均無外傷和家族脫甲情況,且排除其他疾病,脫甲率為2.6%。其中,男性26名,女性19名,男女比例為1.37:1。除1名35歲患者外,其余患者年齡分布在0~6歲之間,平均(1.75±1.31)歲,0~3歲年齡組病例數占75.6%。散居兒童37例,幼托兒童6例,學生和成人各1例。石家莊病例數最多,為25例,承德10例,保定9例,張家口1例,邢臺0例。各監(jiān)測點的脫甲率依次為石家莊3.6%,承德2.8%,保定2.6%,張家口2.6%,邢臺0%。各地區(qū)脫甲率兩兩比較發(fā)現,石家莊和承德市脫甲率均高于邢臺市。4 45例脫甲癥患者脫甲發(fā)生時間和手足口病發(fā)病時間的間隔,從發(fā)病前10天到發(fā)病后86天不等,平均(29.62±16.37)天。發(fā)病前10天和3天脫甲者各1例,發(fā)病后0~10天3例,10~20天7例,20~30天11例,30~40天11例,40~50天8例,50~86天3例。脫甲數量從1個至20個指(趾)甲脫落程度不等,平均每名患者有3.07個指(趾)甲發(fā)生脫落。僅發(fā)生指甲脫落的有26例,僅趾甲脫落的有8例,指甲和趾甲均有脫落的11例,指甲與趾甲的脫落率分別為82.2%和42.2%,兩者差別有統計學意義。45例均為手足口病輕癥患者。手足口病發(fā)病時,41例有發(fā)熱癥狀,45例均出現皮疹癥狀,32例有口腔炎表現,8例發(fā)生咽痛,3例發(fā)生咳嗽癥狀,2例發(fā)生流涕癥狀,2例既有咽痛又有流涕癥狀。5 1696名未脫甲患者HEV71陽性有800例,Cox A16陽性標本388例,其他腸道病毒陽性標本508份。45例手足口病伴脫甲癥患者中其他腸道病毒感染病例43例,其中41例為Cox A6,2例為ECHO30,HEV71感染者1例,Cox A16感染1例。6手足口病伴脫甲癥患者標本經病毒分離,得到HEV71毒株1株、Cox A16毒株1株、Cox A6毒株2株和ECHO30毒株2株,進行VP1區(qū)擴增測序。序列核苷酸同源性比較發(fā)現,HEV71脫甲毒株HBTJ14008與4株未脫甲分離株的同源性為94.6%~96.2%,與C4a亞型分離株同源性高于其他亞型,提示其均為C4a亞型。Cox A16脫甲毒株HBTJ14001與4株未脫甲分離株的核苷酸同源性為91.5%~99.2%,與B1b亞型分離株同源性高于其他亞型,提示其均屬于B1b亞型。Cox A6脫甲毒株與4株未脫甲分離株同源性為94.5%~98.8%,與近年來我國各地的分離株同源性高達94.6%~98.7%,與芬蘭等地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分離株同源性為92.7%~98.6%。2株ECHO30毒株核苷酸同源性高達99.1%,與G亞型分離株同源性高于其他亞型,提示其為G亞型。7利用MEGA5.2軟件構建的系統進化樹顯示HEV71脫甲與未脫甲分離株在同一支,均為C4a亞型,均與HEV71國際標準株Br Cr親緣關系較遠。Cox A16脫甲與未脫甲分離株在同一支,均為B1b亞型且均與Cox A16國際標準株G-10親緣關系較遠。Cox A6分離株與國際標準株Gdula及我國山東1996年之前的分離株親緣關系較遠,而與近年來的分離株親緣關系較近。ECHO30分離株HBTJS010、HBTJS055在同一分支,均屬于G亞型,與我國各地2008年之前的分離株不在同一分支,親緣關系較遠,而與我國各地近幾年的分離株親緣關系較近。結論:1河北省手足口病患者中有脫甲癥發(fā)生,但脫甲發(fā)生率較低;脫甲癥主要發(fā)生于手足口病后20-40天,指甲脫落率高于趾甲脫落率。2脫甲癥主要發(fā)生于散居兒童,極少數成人也可發(fā)病。伴脫甲癥的手足口病發(fā)病時臨床癥狀較輕,偶見特殊部位皮疹。3河北省手足口病監(jiān)測點的主要手足口病病原是HEV71,而引起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主要病原是Cox A6。4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病毒分離株與未脫甲分離株VP1區(qū)序列無明顯基因變異情況,與我國各地近年來的分離株均屬同一亞型,也沒有明顯意義的變異。
【關鍵詞】:手足口病 脫甲癥 其他腸道病毒 VP1區(qū) 基因特征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512.5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英文摘要7-11
  • 英文縮寫11-12
  • 前言12-13
  • 材料與方法13-21
  • 結果21-26
  • 附圖26-34
  • 附表34-45
  • 討論45-48
  • 結論48
  • 參考文獻48-51
  • 附件51-54
  • 綜述 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的研究進展54-63
  • 參考文獻59-63
  • 致謝63-64
  • 個人簡歷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Tzou-Yien Lin ,何愛華;臺灣腸道病毒71型暴發(fā)流行:發(fā)生與確認[J];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2003年06期

2 劉銘,任剛,張大勇,朱青,蘇飛,杜雯,喻浩,于傳寧;2003年貴州省急性弛緩性麻痹病例腸道病毒監(jiān)測分析[J];貴州醫(yī)藥;2004年08期

3 ;“腸道病毒71型感染的診斷與治療”試題[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年09期

4 蔣建國;水中的病毒[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衛(wèi)生學分冊);1979年02期

5 何家鑫;王碧錦;蘇用年;林桂華;田文琪;;腸道病毒傳播動態(tài)觀察[J];福建醫(yī)藥雜志;1981年02期

6 趙錦銘;腸道病毒[J];北京醫(yī)學;1985年06期

7 新宮正久,劉瑞璋;偶蹄類動物腸道病毒抗癌作用的研究——由鹿分離的腸道病毒性狀[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1985年01期

8 楊蘇河;楊林;張楚瑜;王祖卿;;醫(yī)院污水中腸道病毒的分離與鑒定(摘要)[J];鐵道勞動安全衛(wèi)生與環(huán)保;1987年03期

9 吳家駒;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結膜炎[J];中國公共衛(wèi)生;1991年01期

10 雅德;;抗腸道病毒的新藥[J];國外醫(yī)學情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勇勝;;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肺水腫的預測及干預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七次全國兒科學術大會論文匯編(下冊)[C];2012年

2 徐勇勝;;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肺水腫的預測及干預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兒科呼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陳友鵬;梁旭競;;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中樞神經系統損害及其免疫發(fā)病機制[A];第四屆中國醫(yī)師協會感染科醫(yī)師大會暨傳染病診治高峰論壇、浙江省醫(yī)學會肝病、感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崔大偉;謝國良;葛霞琴;秦志梅;鄭書發(fā);余斐;范劍;樓濱;陳瑜;;雙重熒光定量RT-PCR檢測腸道病毒方法的建立及應用[A];2012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張欣;鄧小玲;管大偉;鄭煥英;郭雪;楊杏芬;柯昌文;;2008年廣東省腸道病毒71型分離株全基因組核苷酸序列分析[A];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防治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羅文英;趙衛(wèi);曹虹;劉建軍;張仁利;;腸道病毒71型感染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比較蛋白質組學研究[A];新發(fā)傳染病研究熱點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袁藝;宋國維;曹玲;崔小岱;錢淵;朱春梅;伏謹;馬連華;許崢;朱汝南;鄧潔;王芳;趙林清;;腸道病毒相關的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兒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王彥霞;康鍇;黃學勇;陳豪敏;許汴利;;河南省2011年健康人群腸道病毒帶毒率監(jiān)測[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新發(fā)和再發(fā)傳染病201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錢澄懷;熊華;;嬰幼兒糞便標本中晶格樣結構物與腸道病毒的關系[A];第五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10 侯俊;馬洪濱;李魯平;楊靜;郭靜霞;劉愛霞;徐軍;聶為民;李伯安;毛遠麗;;腸道病毒71型血清學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省衛(wèi)生廳;腸道病毒及其引發(fā)的疾病[N];福建日報;2008年

2 許俊芳 趙秋英(遼寧中醫(yī)學院);夏季,,謹防腸道病毒侵襲寶寶健康[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5年

3 孫晨;阜陽病毒60天[N];中國經營報;2008年

4 健康時報記者 李桂蘭;夏季腸道病會耍新花樣[N];健康時報;2012年

5 周立民;阜陽789名兒童感染腸道病毒,死亡19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6 本報記者 王均珠;我市未見腸道EV71感染病例[N];貴陽日報;2008年

7 復旦大學兒科醫(yī)院教授 時毓民;哪些腸道病毒容易侵襲嬰幼兒[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8年

8 特約記者 曾航邋本報記者 周揚;阜陽致命EV71病毒調查[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9 記者 袁立新 通訊員 段立華;腸道病毒71型研究步步深入[N];健康報;2000年

10 本版編輯邋代群 崔靜 周立民 熊潤頻;阜陽EV71感染事件:已有585例患兒痊愈[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為勇;南昌與武漢地區(qū)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2 常軍亮;長春地區(qū)腸道病毒71型小鼠模型的致病性及對候選疫苗的保護性評價[D];吉林大學;2015年

3 羅文英;腸道病毒71型感染人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的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侯俊;腸道病毒71型基因分析、病毒拯救、毒力及免疫原性的比較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4年

5 茅凌翔;腸道病毒71型分子流行病學調查及miRNA抑制腸道病毒71型體外復制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6 張文清;RT-PCR對水中腸道病毒滅活效果及機制的評價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6年

7 杜海威;腸道病毒71型2C蛋白調節(jié)NF-κB活化的機制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4年

8 潘文勝;新型病原體的探索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1999年

9 曹蕾;腸道病毒71型病毒樣顆粒的制備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2年

10 胡永峰;我國手足口病病原學調查及小干擾RNA抑制腸道病毒71型體外復制的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博;人神經細胞粘附分子及其配體1在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中的表達[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趙芳芳;河北省手足口病伴脫甲癥病例的流行病學特征分析[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朱艷菊;2009-2010年云南省腸道病毒相關無菌性腦炎的分子流行學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5年

4 孫峰;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點及腸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李文鳳;基于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的人類腸道病毒區(qū)域性流行型別變遷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6 吳紅敏;2012~2014年聊城市手足口病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7 陳姝蒙;2012年云南省邊境地區(qū)健康兒童腸道病毒攜帶情況調查[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郭華;腸道病毒基因變異與小兒中樞感染的實驗和臨床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9 梁穎;腸道病毒71型與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相關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10 楊秀惠;腸道病毒遺傳性分析及早期實驗室診斷方法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52662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52662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42a64***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