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乙肝表面抗原滴度預測初治未抗病毒乙肝相關性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術后復發(fā)
發(fā)布時間:2021-10-13 23:02
目的:分析術前乙肝表面抗原滴度在初治未抗病毒乙肝相關性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患者行根治性切除術后復發(fā)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預測價值。方法:本文總共篩選了301例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手術原因為乙肝相關性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所選的時間節(jié)點為2014年1月到2016年4月,患者來源為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肝膽外科病區(qū),此次研究主要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初治HBV相關性HCC患者術后短期生存狀況影響,尤其是術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對初治未抗病毒治療乙肝相關性原發(fā)性肝細胞癌根患者行治性切除術后的無瘤生存率的預后分析。結果:在隨訪25.9±16.3個月后,227例(75.4%)HCC患者出現(xiàn)了復發(fā)。在術后首年HCC累積復發(fā)率具體為34.2%,在術后第3年HCC累積復發(fā)率具體為65.4%。超過半數(shù)HCC患者(54.2%)術后2年發(fā)生早期復發(fā)。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術前HBsAg高滴度、甲胎蛋白水平>20μg/L、腫瘤多發(fā)、門靜脈侵犯、Child-Pugh分級、腫瘤無或不完整包膜、腫瘤分化級別、微血管侵犯為影響HCC患者術后無瘤生存率的高危因素。COX多因素分析顯示術前HBsAg高滴度、腫瘤多發(fā)、門靜脈...
【文章來源】: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HBsAg臨界值確定的ROC曲線圖
20圖 2-2 301 例 HCC 患者無瘤生存時間與累積無瘤生存率-2 Tumor-free survival time and cumulat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patients with HCC
圖 2-3 在無瘤生存率上 HBsAg 高、低滴度組的組間對比-3 Comparison of HBsAg high and low titer groups in tumor-frsurviva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原發(fā)性肝癌與HBV感染關系的臨床分析[J]. 凌宇,馮悅靜.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4 (19)
[2]抗病毒治療對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肝細胞癌患者根治性術后的影響[J]. 柯陽,鐘鑒宏,游雪梅,黃盛鑫,梁泳榮,向邦德,黎樂群. 中國腫瘤臨床. 2013(19)
[3]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檢測研究進展[J]. 余雪平,蘇智軍.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2(09)
[4]核苷(酸)類似物對乙肝患者肝細胞內HBV cccDNA和tDNA及血清HBsAg的影響研究[J]. 劉志紅,江建寧,李華東,陸暉,周元平,蘇明華,葛善飛,胡家光,江自成,鄧一鳴,張鷺.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08)
[5]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在肝病發(fā)展中的作用[J]. 黃神安,鄧歡,張吉翔.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07(02)
[6]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進展[J]. 張新枝,陳文郁,吳詩品.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06(02)
[7]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指標的研究[J]. 胡建國,楊少奇,郭新寧.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3(12)
[8]復發(fā)性肝細胞癌的細胞來源對復發(fā)時間的影響[J]. 黎樂群,彭濤,林進令,巫山,梁水庭,陸云飛,廖清華. 中國腫瘤臨床. 2000(08)
碩士論文
[1]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在乙肝相關性肝細胞癌根治術后預后的研究[D]. 邱警鋒.廣西醫(yī)科大學 2016
[2]乙肝表面抗原作為新的標記物補充病毒載量預測肝細胞癌患者術后復發(fā)[D]. 李巧媚.蘇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35568
【文章來源】: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HBsAg臨界值確定的ROC曲線圖
20圖 2-2 301 例 HCC 患者無瘤生存時間與累積無瘤生存率-2 Tumor-free survival time and cumulat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patients with HCC
圖 2-3 在無瘤生存率上 HBsAg 高、低滴度組的組間對比-3 Comparison of HBsAg high and low titer groups in tumor-frsurvival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原發(fā)性肝癌與HBV感染關系的臨床分析[J]. 凌宇,馮悅靜. 中國實用醫(yī)刊. 2014 (19)
[2]抗病毒治療對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肝細胞癌患者根治性術后的影響[J]. 柯陽,鐘鑒宏,游雪梅,黃盛鑫,梁泳榮,向邦德,黎樂群. 中國腫瘤臨床. 2013(19)
[3]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檢測研究進展[J]. 余雪平,蘇智軍.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2(09)
[4]核苷(酸)類似物對乙肝患者肝細胞內HBV cccDNA和tDNA及血清HBsAg的影響研究[J]. 劉志紅,江建寧,李華東,陸暉,周元平,蘇明華,葛善飛,胡家光,江自成,鄧一鳴,張鷺.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2(08)
[5]共價閉合環(huán)狀DNA在肝病發(fā)展中的作用[J]. 黃神安,鄧歡,張吉翔.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07(02)
[6]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進展[J]. 張新枝,陳文郁,吳詩品.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06(02)
[7]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肝炎病毒指標的研究[J]. 胡建國,楊少奇,郭新寧.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03(12)
[8]復發(fā)性肝細胞癌的細胞來源對復發(fā)時間的影響[J]. 黎樂群,彭濤,林進令,巫山,梁水庭,陸云飛,廖清華. 中國腫瘤臨床. 2000(08)
碩士論文
[1]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在乙肝相關性肝細胞癌根治術后預后的研究[D]. 邱警鋒.廣西醫(yī)科大學 2016
[2]乙肝表面抗原作為新的標記物補充病毒載量預測肝細胞癌患者術后復發(fā)[D]. 李巧媚.蘇州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43556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4355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