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全球炭疽研究演化及其熱點可視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9-23 07:40
最新研究估算全球約有18.3億人生活在炭疽風險區(qū)域內(nèi)。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全球炭疽研究成果數(shù)量豐碩且總量在增長。【目的】對全球炭疽研究文獻進行探析,以獲取其研究領域演化趨勢及熱點變化!痉椒ā炕赪OS來源文獻,運用科學計量方法,對1998–2018年全球炭疽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綜合運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中文獻共被引、文獻突現(xiàn)、關鍵詞共現(xiàn)等工具,探析全球炭疽研究領域演化趨勢及其熱點變化。【結果】全球炭疽研究可分為1998–2004年"多維暴發(fā)"、2005–2013年"持續(xù)探索"和2014–2018年"新興熱點"3個研究階段!窘Y論】炭疽快速實時痕量檢測和新型炭疽疫苗有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炭疽研究熱點。
【文章來源】:微生物學報. 2020,60(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每年度全球炭疽研究文獻數(shù)量(1998–2018)
由圖2可見,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炭疽桿菌菌株(Bacillus anthracis strain)、炭疽芽胞(anthrax spore)、致命吸入性炭疽(fatal inhalational anthrax)、炭疽芽孢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spore)、炭疽毒素受體(anthrax toxin receptor)、致死毒素(lethal toxin)是重要聚類,它們體現(xiàn)了全球炭疽研究領域的主要熱點主題。其中,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的聚類最大,體現(xiàn)了其在全球炭疽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通過共被引聚類計算得到文獻共被引主要聚類概況(表1)。由表1可見,聚類從0開始編號,即聚類0是最大的集群,聚類1是第二大集群。按照Cite Space對聚類標簽的3種不同提取算法,即TFIDF、LLR和MI,分別列出了聚類名稱。其中LLR產(chǎn)生的聚類標簽更加符合研究實際情況,TFIDF和MI產(chǎn)生的個別聚類標簽代表性較好(表1的斜體詞語所示)。由于“平均發(fā)表年”體現(xiàn)了一個聚類中文獻的平均發(fā)表年份,時間越晚說明該聚類越具有研究前沿性。因此,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人類保護性抗體(human anti-PA Ig G)發(fā)表年限較晚的聚類體現(xiàn)了全球炭疽研究當時的前沿熱點。輪廓系數(shù)(Silhouette)取值越接近1,說明這個聚類的主題越明確,聚類文章內(nèi)容越接近,代表研究者關注這個問題越集中。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抗炭疽(countering anthrax)、人類保護性抗體(human anti-PA Ig G)的輪廓系數(shù)分別是0.876、0.783、0.749,說明研究者比較集中關注這些方向。
將構建的文獻共被引網(wǎng)絡,按照共被引時間軸順序展示,得到橫軸為引文發(fā)表年份、縱軸為聚類編號的文獻共被引時間軸圖譜(圖3)。圓形節(jié)點越大表示該文獻被引用次數(shù)越多。各研究聚類的不同顏色代表該聚類首次出現(xiàn)共被引鏈接的時間不同,不同顏色區(qū)域表示全球炭疽研究不同階段。紫色區(qū)域生成時間比橙色區(qū)域早,橙色區(qū)域生成時間比黃色區(qū)域早。由圖3可見,依據(jù)時間軸圖譜變化的聚類顏色,可將全球炭疽研究劃分為3個階段,即:1998–2004年“多維暴發(fā)”研究階段、2005–2013年“持續(xù)探索”研究階段和2014–2018年“新興熱點”研究階段。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nthrax: A disease of biowarfare and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J]. Ajay Kumar Goe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5(01)
本文編號:3405312
【文章來源】:微生物學報. 2020,60(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每年度全球炭疽研究文獻數(shù)量(1998–2018)
由圖2可見,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炭疽桿菌菌株(Bacillus anthracis strain)、炭疽芽胞(anthrax spore)、致命吸入性炭疽(fatal inhalational anthrax)、炭疽芽孢桿菌(Bacillus anthracis spore)、炭疽毒素受體(anthrax toxin receptor)、致死毒素(lethal toxin)是重要聚類,它們體現(xiàn)了全球炭疽研究領域的主要熱點主題。其中,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的聚類最大,體現(xiàn)了其在全球炭疽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通過共被引聚類計算得到文獻共被引主要聚類概況(表1)。由表1可見,聚類從0開始編號,即聚類0是最大的集群,聚類1是第二大集群。按照Cite Space對聚類標簽的3種不同提取算法,即TFIDF、LLR和MI,分別列出了聚類名稱。其中LLR產(chǎn)生的聚類標簽更加符合研究實際情況,TFIDF和MI產(chǎn)生的個別聚類標簽代表性較好(表1的斜體詞語所示)。由于“平均發(fā)表年”體現(xiàn)了一個聚類中文獻的平均發(fā)表年份,時間越晚說明該聚類越具有研究前沿性。因此,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人類保護性抗體(human anti-PA Ig G)發(fā)表年限較晚的聚類體現(xiàn)了全球炭疽研究當時的前沿熱點。輪廓系數(shù)(Silhouette)取值越接近1,說明這個聚類的主題越明確,聚類文章內(nèi)容越接近,代表研究者關注這個問題越集中。保護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抗炭疽(countering anthrax)、人類保護性抗體(human anti-PA Ig G)的輪廓系數(shù)分別是0.876、0.783、0.749,說明研究者比較集中關注這些方向。
將構建的文獻共被引網(wǎng)絡,按照共被引時間軸順序展示,得到橫軸為引文發(fā)表年份、縱軸為聚類編號的文獻共被引時間軸圖譜(圖3)。圓形節(jié)點越大表示該文獻被引用次數(shù)越多。各研究聚類的不同顏色代表該聚類首次出現(xiàn)共被引鏈接的時間不同,不同顏色區(qū)域表示全球炭疽研究不同階段。紫色區(qū)域生成時間比橙色區(qū)域早,橙色區(qū)域生成時間比黃色區(qū)域早。由圖3可見,依據(jù)時間軸圖譜變化的聚類顏色,可將全球炭疽研究劃分為3個階段,即:1998–2004年“多維暴發(fā)”研究階段、2005–2013年“持續(xù)探索”研究階段和2014–2018年“新興熱點”研究階段。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Anthrax: A disease of biowarfare and public health importance[J]. Ajay Kumar Goel.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2015(01)
本文編號:340531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40531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