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與輕癥登革熱B細胞反應動態(tài)變化及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05-23 23:57
【目的】探討登革病毒I型(DENV-1)感染時,機體B細胞和漿細胞隨病程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與疾病嚴重性的關系,為重癥登革熱的早期預警或治療提供可能依據(jù)!痉椒ā窟x擇2014年9月至12月登革熱住院病例62例,設輕癥登革熱組(DF,n=33)、重癥登革熱組(SD,n=29)及對照組(control,n=6)。采用多色流式細胞技術(shù)分析患者急性期及極期的外周血中B細胞及漿細胞隨病程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在重癥和輕癥組的差異。進一步通過系列樣品分析同一感染者(包括輕癥和重癥各3例)漿細胞隨病程的變化,并且觀察登革病毒初次及二次感染時,B細胞及其亞群即初始B細胞、記憶B細胞和漿細胞的變化。【結(jié)果】重癥組B細胞擴增明顯高于輕癥組(P=0.013),特別是在病程第5~6天(P=0.017,0.002)。輕癥組和重癥組漿細胞與對照組相比均有明顯的增殖(P=0.011,0.032),但輕癥和重癥兩組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同一感染者系列樣品分析顯示,輕癥病例漿細胞在病程第7~8天達高峰,第10天基本恢復正常。重癥病例在病程第7~9天達高峰,但在病程10 d后仍有一定量的增殖。對于輕癥登革熱,二次感染組表現(xiàn)出更明顯的...
【文章來源】: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20,4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樣本
1.1.1 樣本來源
1.1.2 研究分組
1.2 試劑及儀器
1.3 方法
1.3.1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及保存
1.3.2 多色流式細胞技術(shù)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輕癥與重癥登革熱B細胞反應動態(tài)變化
2.2 漿細胞在輕癥和重癥登革熱病程中的變化趨勢
2.2.1 單時間點輕、重癥組漿細胞變化
2.2.2 系列時間點輕、重癥組漿細胞變化
2.3 初次和二次感染對B細胞反應的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宿主細胞抗登革病毒的應答[J]. 張萍. 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01)
[2]登革熱診療指南(2014年第2版)[J].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傳染病信息. 2014(05)
[3]19782014年我國登革熱的流行病學分析[J]. 熊益權(quán),陳清.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12)
[4]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游艷,肖建華,廖勇. 廣東醫(yī)學. 2014(11)
本文編號:3203199
【文章來源】: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20,41(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樣本
1.1.1 樣本來源
1.1.2 研究分組
1.2 試劑及儀器
1.3 方法
1.3.1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及保存
1.3.2 多色流式細胞技術(shù)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輕癥與重癥登革熱B細胞反應動態(tài)變化
2.2 漿細胞在輕癥和重癥登革熱病程中的變化趨勢
2.2.1 單時間點輕、重癥組漿細胞變化
2.2.2 系列時間點輕、重癥組漿細胞變化
2.3 初次和二次感染對B細胞反應的影響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宿主細胞抗登革病毒的應答[J]. 張萍. 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20(01)
[2]登革熱診療指南(2014年第2版)[J].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傳染病信息. 2014(05)
[3]19782014年我國登革熱的流行病學分析[J]. 熊益權(quán),陳清.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12)
[4]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游艷,肖建華,廖勇. 廣東醫(yī)學. 2014(11)
本文編號:32031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2031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