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拔罐加圍刺法對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疼痛及相關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12-19 10:12
目的觀察刺絡拔罐加圍刺法對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疼痛及相關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將2016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護國寺中醫(yī)醫(yī)院及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國醫(yī)堂門診部收治的128例急性期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給予刺絡拔罐加圍刺法治療,2組均治療7 d。觀察2組臨床療效,對比2組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睡眠質量QS評分及血清疼痛相關介質β-內啡肽(β-EP)、P物質(S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水平和炎性因子γ-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差異,統(tǒng)計2組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VAS評分及Q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P均<0.05),觀察組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治療后2組β-EP水平均明顯升高(P均<0.05),SP、CGRP水平則明顯下降(P均<0.05),觀察組各指標變化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l...
【文章來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0年21期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1.2.2 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2.2 疼痛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2.3 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2.4 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5 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雙重圍刺法聯(lián)合刺絡拔罐治療氣陰兩虧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 袁軍,張素釗,陳暢,邢亞情,康國輝,馮夢,孫翔,張會茹,劉定波,王岱,楊麗萍,邵云,楊青青. 河北中醫(yī). 2019(01)
[2]針灸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及對炎性細胞因子、SP水平的影響[J]. 谷鋒,李珊珊.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9(02)
[3]威伐光輔助藥物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分析[J]. 胡瑾瑾.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8(02)
[4]椎旁神經阻滯聯(lián)合皮內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近期療效觀察[J]. 王康,賈和平,任彥景.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7(11)
[5]四妙散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及對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 楊云峰.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7(07)
[6]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與Th1/Th2細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相關性探討[J]. 許潔,許綱.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7(06)
[7]刺絡拔罐結合圍刺法治療對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分析[J]. 王凱忠,梁鳳勇. 四川中醫(yī). 2017(06)
[8]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與后遺神經痛的相關性[J]. 史海軍,崔志強.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7(01)
[9]刺絡拔罐聯(lián)合腺苷鈷胺治療新發(fā)帶狀皰疹效果觀察[J]. 賀登峰,徐海東,張華軍,劉婷婷.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03)
[10]鮮藥馬齒莧外敷配合針灸圍刺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J]. 李娜,王熙.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2925724
【文章來源】: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0年21期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1.2.2 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 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2.2 疼痛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2.3 疼痛介質水平比較
2.4 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5 后遺神經痛發(fā)生率
3 討 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雙重圍刺法聯(lián)合刺絡拔罐治療氣陰兩虧型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觀察[J]. 袁軍,張素釗,陳暢,邢亞情,康國輝,馮夢,孫翔,張會茹,劉定波,王岱,楊麗萍,邵云,楊青青. 河北中醫(yī). 2019(01)
[2]針灸聯(lián)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及對炎性細胞因子、SP水平的影響[J]. 谷鋒,李珊珊.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9(02)
[3]威伐光輔助藥物治療急性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臨床分析[J]. 胡瑾瑾.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8(02)
[4]椎旁神經阻滯聯(lián)合皮內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近期療效觀察[J]. 王康,賈和平,任彥景.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7(11)
[5]四妙散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及對患者炎癥因子的影響[J]. 楊云峰. 中國中醫(yī)急癥. 2017(07)
[6]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與Th1/Th2細胞因子及血清炎性因子相關性探討[J]. 許潔,許綱.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7(06)
[7]刺絡拔罐結合圍刺法治療對帶狀皰疹急性期療效觀察及作用機制分析[J]. 王凱忠,梁鳳勇. 四川中醫(yī). 2017(06)
[8]帶狀皰疹急性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免疫球蛋白含量與后遺神經痛的相關性[J]. 史海軍,崔志強.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7(01)
[9]刺絡拔罐聯(lián)合腺苷鈷胺治療新發(fā)帶狀皰疹效果觀察[J]. 賀登峰,徐海東,張華軍,劉婷婷.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03)
[10]鮮藥馬齒莧外敷配合針灸圍刺治療帶狀皰疹急性期[J]. 李娜,王熙. 湖北中醫(yī)雜志. 2015(05)
本文編號:292572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9257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