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是全球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使艾滋病成為可防可控的慢性傳染病。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的傳染源管理模式對減少HIV新發(fā)感染從而遏制艾滋病流行具有重要意義。以HAART為核心的診斷治療防控措施對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傳染性、減少HIV新發(fā)感染。UNAIDS于2014年提出了“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即90%的HIV/AIDS得到診斷發(fā)現(xiàn),90%診斷發(fā)現(xiàn)的HIV/AIDS接受抗病治療,90%接受治療的HIV/AIDS病毒載量得到抑制;但達到“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能否實現(xiàn)UNAIDS提出的至2030年使HIV新發(fā)感染下降90%的目標在國際上存在不同觀點,缺乏真實世界中“3個90%”目標實現(xiàn)對降低HIV新發(fā)感染作用的探索研究。二是降低HIV/AIDS病死率,傳染源累積增多,一旦發(fā)生治療失敗,傳播風險增大。山東省于2003年開始HIV/AIDS檢測和抗病毒治療,抗病毒治療HIV/AIDS數(shù)不斷增多,但未見以大樣本為基礎的全面系統(tǒng)評價診斷治療措施、治療HIV/AIDS生存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谝陨戏治,在艾滋病疫情逐年上升、治療人數(shù)急劇增長的現(xiàn)況下,了解山東省艾滋病感染診斷治療現(xiàn)狀,探討診斷治療對降低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作用,分析影響診斷治療及生存狀況的因素,對遏制山東省艾滋病的傳播流行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目的了解山東省艾滋病感染診斷治療及“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現(xiàn)狀;探討診斷治療對降低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的作用;探索山東省HIV/AIDS診斷后接受隨訪治療及獲得病毒抑制的影響因素;分析山東省抗病毒治療HIV/AIDS的生存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1.以山東省現(xiàn)存活HIV/AIDS為研究對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山東省艾滋病感染診斷治療及“3個90%”防治目標進展現(xiàn)狀;2.基于風險估計方程模型,將HIV/AIDS的診斷治療及病毒抑制與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建立聯(lián)系,分別探討“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實現(xiàn)以及真實世界中診斷治療措施對降低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的作用;3.以2014-2016年山東省新診斷HIV/AIDS為研究對象,分析HIV/AIDS診斷后的隨訪治療及病毒抑制狀況,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其影響因素;4.以2003-2015年山東省成人抗病毒治療HIV/AIDS為研究對象,分別運用經典生存分析方法(K-M法和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以及競爭風險模型(CIF法和F-G模型)分析抗病毒治療HIV/AIDS的生存狀況和影響因素。結果1.2013-2017年,山東省艾滋病感染、診斷發(fā)現(xiàn)、接受抗病毒治療及獲得病毒抑制人數(shù)逐年增多,“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進展狀況均呈逐年上升趨勢,趨勢變化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截至2017年底,山東省估計現(xiàn)存活HIV/AIDS有17100例,診斷發(fā)現(xiàn)11590例,接受抗病毒治療9713例,獲得病毒抑制6182例;“3個90%”防治目標進展狀況為診斷發(fā)現(xiàn)率67.67%、抗病毒治療率83.81%、病毒抑制率63.65%;17100例HIV/AIDS中,有5510例未被診斷發(fā)現(xiàn),其中同性傳播病例占90.80%;有738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療,其中同性傳播病例占83.51%;有10918例病毒未抑制,其中經同性傳播者占77.41%。2.基于風險估計方程,山東省“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實現(xiàn),如果HAART使HIV/AIDS傳染性降低科研條件下的結果96%時,2013-2017年HIV年新發(fā)感染下降比例分別為 65.19%、64.19%、61.86%、58.50%及 54.03%;如果 HIV/AIDS傳染性降低真實世界的數(shù)值53%時,2013-2017年HIV年新發(fā)感染下降比例分別為33.59%、32.62%、30.46%、27.57%和24.09%。與提高抗病毒治療率相比,提高HIV/AIDS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和治療HIV/AIDS的病毒抑制率可使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下降更快。3.2014-2016年山東省新診斷的6253例HIV/AIDS接受隨訪率94.51%,保持隨訪率92.59%,抗病毒治療率88.32%,病毒抑制率71.36%。診斷后1年內接受隨訪HIV/AIDS的治療比例是1年后隨訪者的4.60倍(95%CI:2.88-7.34)。保持隨訪HIV/AIDS的治療比例是未保持隨訪者的7.40倍(95%CI:6.05-9.05),病毒抑制比例是未保持隨訪者的7.59倍(95%CI:4.23-13.49)。開始治療至首次病毒載量檢測的時間中位數(shù)為343天,42.38%的HIV/AIDS在治療1年后才接受首次病毒載量檢測。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①HIV/AIDS接受隨訪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HIV/AIDS接受隨訪比例是小學及以下病例的3.14倍(OR=3.14,95%CI:2.07-4.78);診斷基線年齡≥45歲的HIV/AIDS接受隨訪比例是15-24歲年齡組病例的0.64倍(OR=0.64,95%CI:044-0.95);與重點人群咨詢檢測發(fā)現(xiàn)HIV/AIDS相比,醫(yī)療機構檢測發(fā)現(xiàn)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40倍(OR=0.40,95%CI:0.31-0.52),羈押場所檢測發(fā)現(xiàn)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45倍(OR=0.45,95%CI:0.22-0.91);與現(xiàn)住址在魯東地區(qū)HIV/AIDS相比,魯中地區(qū)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64倍(OR=0.64,95%CI:0.47-0.86),魯西地區(qū)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47倍(OR=0.47,95%CI:0.35-0.62);與同性傳播感染的HIV/AIDS相比,異性傳播感染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78倍(OR=0.78,95%CI:0.60-0.99),靜脈注射吸毒感染病例接受隨訪比例是其0.41倍(OR=0.41,95%CI:0.18-0.92)。②HIV/AIDS保持隨訪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HIV/AIDS保持隨訪比例是小學及以下病例的1.77倍(OR=1.77,95%CI:1.15-2.71);診斷基線年齡≤45歲的HIV/AIDS保持隨訪比例是15-24歲年齡組病例的0.56倍(OR=0.56,95%CI:0.37-0.85);醫(yī)療機構檢測發(fā)現(xiàn)HIV/AIDS保持隨訪比例是重點人群咨詢檢測發(fā)現(xiàn)病例的0.53倍(OR=0.53,95%CI:0.42-0.66);與現(xiàn)住址在魯東地區(qū)HIV/AIDS相比,魯中地區(qū)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0.73倍(OR=0.73,95%CI:0.56-0.96),魯西地區(qū)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0.50倍(OR=0.50,95%CI:0.38-0.65);靜脈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保持隨訪比例是同性傳播感染病例的0.27倍(OR=0.27,95%CI:0.11-0.64);與診斷基線CD4水平≤200個/ul的HIV/AIDS相比,診斷基線CD4水平為201-350個/ul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3.12倍(OR=3.12,95%CI:2.33-4.16),351-500 個/ul 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 4.06 倍(OR=4.06,95%CI:3.00-5.50),≥501個/ul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4.76倍(OR=4.76,95%CI:3.59-6.32)。③HIV/AIDS接受治療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HIV/AIDS接受治療比例是小學及以下病例的1.69倍(OR=1.69,95%CI:1.12-2.54);診斷基線年齡≥45歲HIV/AIDS接受治療比例是15-24歲年齡組病例的1.64倍(OR=1.64,95%CI:1.11-2.42);羈押場所檢測發(fā)現(xiàn)HIV/AIDS接受治療比例是重點人群咨詢檢測發(fā)現(xiàn)病例的0.13倍(OR=0.13,95%CI:0.08-0.20);與現(xiàn)住址在魯東地區(qū)HIV/AIDS相比,魯中地區(qū)病例接受治療比例是其0.75倍(OR=0.75,95%CI:0.61-0.93),魯西地區(qū)病例接受治療比例是其0.75倍(OR=0.75,95%CI:0.59-0.94);靜脈注射吸毒感染HIV/AIDS接受治療比例是同性傳播感染病例的0.31倍(OR=0.31,95%CI:0.13-0.76);與診斷基線CD4 水平≤200個/ul的HIV/AIDS相比,診斷基線CD4 水平為201-350個/ul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0.48倍(OR=0.48,95%CI:0.29-0.78),351-500個/ul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0.23倍(OR=0.23,95%CI:0.15-0.37),≥501個/ul的病例保持隨訪比例是其0.13倍(OR=0.13,95%CI:0.08-0.20)。④HIV/AIDS首次病毒載量抑制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HIV/AIDS首次病毒載量抑制比例是小學及以下病例的 2.00 倍(OR=2.00,95%CI:1.31-3.07);與治療基線 CD4 水平≤200 個/ul 的HIV/AIDS相比,治療基線CD4水平為201-350個/ul的病例病毒抑制比例是其2.36倍(OR=2.36,95%ci:1.77-3.15),351-500個/ul的病例病毒抑制比例是其2.11倍(OR=2.11,95%CI:1.58-2.82),≥501個/ul的病例病毒抑制比例是其2.66倍(OR=2.66,95%CI:1.75-4.03);臨床機構接受治療HIV/AIDS病毒抑制比例是疾控機構接受治療病例的1.29倍(OR=1.29,95%CI:1.34-1.68);治療過程漏服藥物的HIV/AIDS首次病毒載量抑制比例是未發(fā)生藥物漏服病例的0.55倍(OR=0.55,95%CI:0.33-0.90)。定性訪談結果顯示,“擔心別人知道感染狀況受到歧視”以及“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良好”是HIV/AIDS不愿意接受隨訪的主要原因;“自我感覺身體狀況良好、不治療無影響”、“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及“一直吃藥,擔心別人知道感染狀況而歧視(怕暴露)”是HIV/AIDS不愿意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4.2003-2015年山東省共有5593例成人HIV/AIDS納入抗病毒治療隊列,隨訪20382.67人年,艾滋病相關死亡260例,病死率為1.28/100人年(95%CI:1.12-1.43)。不同年份開始抗病毒治療的HIV/AIDS的病死率隨時間呈下降趨勢(P0.001);按照治療基線CD4水平分組后,治療基線CD4水平≤200個/ul(晚治療)HIV/AIDS的病死率隨時間變化趨勢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86),治療基線CD4水平200個/ul HIV/AIDS的病死率隨時間呈下降趨勢(P=0.002)。CIF法估算艾滋病相關死亡累積發(fā)生率1年3.08%,3年4.21%,5年5.37%,10年7.59%。F-G模型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HIV/AIDS艾滋病相關死亡發(fā)生風險是小學及以下者的0.40倍(HR=0.40,95%CI:0.24-0.65),現(xiàn)住址在魯中部地區(qū)的HIV/AIDS艾滋病相關死亡發(fā)生風險是在魯東地區(qū)的1.39倍(HR=1.33,95%CI:1.01-1.89),醫(yī)療機構檢測發(fā)現(xiàn)HIV/AIDS艾滋病相關死亡發(fā)生風險是重點人群咨詢檢測發(fā)現(xiàn)者的1.39倍(HR=1.39,95%CI:1.06-1.80),治療基線方案含NVP的HIV/AIDS發(fā)生艾滋病相關死亡風險是含EFV者的1.36倍(HR=1.36,95%CI:1.03-1.88),治療基線臨床癥狀Ⅲ/Ⅳ期的HIV/AIDS發(fā)生艾滋病相關死亡風險是I/Ⅱ期病例的2.61倍(HR=2.61,95%CI:1.94-3.53),診斷1年后才接受隨訪HIV/AIDS發(fā)生艾滋病相關死亡風險是診斷1年內隨訪者的2.02倍(HR=2.02,95%CI:1.30-3.15),診斷基線CD4水平≤200個/ul的HIV/AIDS發(fā)生艾滋病相關死亡風險是200 個/ul 者的 3.41 倍(HR=3.41,95%CI:2.59-4.59),治療基線 CD4水平≤350個/ul的HIV/AIDS發(fā)生艾滋病相關死亡風險是350個/ul者的5.48倍(HR=5.48,95%CI:2.32-12.72)。結論1.山東省艾滋病診斷發(fā)現(xiàn)率、抗病毒治療率及病毒抑制率與“3個90%”防治目標仍存在差距,特別是診斷發(fā)現(xiàn)和病毒抑制環(huán)節(jié);未被診斷發(fā)現(xiàn)、未接受抗病毒治療及病毒未抑制的HIV/AIDS中主要是經同性傳播感染的HIV/AIDS。2.診斷治療防控措施可使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下降;真實世界中,實現(xiàn)“3個90%”艾滋病防治目標,山東省HIV新發(fā)感染下降比例為24.09%-33.59%。擴大抗病毒治療覆蓋面同時,重點要加強HIV/AIDS的診斷發(fā)現(xiàn)、提高治療效果,可使HIV新發(fā)感染下降比例最大化。3.及時并保持隨訪可提高HIV/AIDS接受治療及取得病毒抑制比例。HIV/AIDS接受隨訪和治療的影響因素有HIV/AIDS的文化程度、診斷基線CD4水平、診斷基線年齡、傳播途徑、樣本來源及現(xiàn)住址等;治療HIV/AlIDS獲得病毒抑制與HIV/AIDS的文化程度、治療基線CD4、治療機構及治療過程漏服藥物有關聯(lián)。真實世界中,由于存在治療HIV/AIDS不及時接受隨訪采血檢測以及實驗室集中檢測病毒載量等問題,山東省病毒載量檢測存在滯后現(xiàn)象,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及傳染性的判斷評價。4.文化程度、現(xiàn)住址、樣本來源、確證后隨訪及時性、治療基線CD4水平、治療基線方案及治療基線臨床癥狀分期等因素與山東省抗病毒治療HIV/AIDS的生存狀況有關聯(lián)。治療基線CD4200個/ul的HIV/AIDS病死率下降,傳染源累積增多。以艾滋病相關死亡為研究結局事件的生存分析中,由于艾滋病非相關死亡與艾滋病相關死亡互為競爭風險事件,經典生存分析法將艾滋病非相關死亡作為截尾事件分析會產生競爭風險偏倚,高估艾滋病相關死亡發(fā)生率;競爭風險模型可控制該偏倚。
【圖文】: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逡逑2.3邋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率逡逑山東。龋桑郑粒桑模釉\斷發(fā)現(xiàn)率,即第一個90%目標完成情況見圖1和圖2。逡逑卡方趨勢檢驗分析結果顯示,2013-2017年,山東。龋桑郑粒桑模釉\斷發(fā)現(xiàn)率逡逑從邋48.84%增加到邋67.78%邋(2=35.83,邋P<0.001);其中,男性邋HIV/AIDS邋的診斷發(fā)逡逑現(xiàn)率從邋47.32%上升至邋70.51%邋(2=42.97,尸<0.001)(圖邋1);經同性傳播邋HIV/AIDS逡逑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從40.98%上升至59.98%邋(Z=24.65,P<0.001)(圖2)。逡逑卡方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每一年不同性別、傳播途徑的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逡逑率分析結果顯示,女性病例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自2014年以來一直低于男性(圖1,逡逑尸<0.001);經同性傳播HIV/AIDS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低于其他傳播途徑(圖2,尸<0.001邋)。逡逑100.00逡逑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逡逑2.3邋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率逡逑山東省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率,即第一個90%目標完成情況見圖1和圖2。逡逑卡方趨勢檢驗分析結果顯示,2013-2017年,山東省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率逡逑從邋48.84%增加到邋67.78%邋(2=35.83,邋P<0.001);其中,男性邋HIV/AIDS邋的診斷發(fā)逡逑現(xiàn)率從邋47.32%上升至邋70.51%邋(2=42.97,,尸<0.001)(圖邋1);經同性傳播邋HIV/AIDS逡逑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從40.98%上升至59.98%邋(Z=24.65,P<0.001)(圖2)。逡逑卡方檢驗分析結果顯示,每一年不同性別、傳播途徑的HIV/A:IDS診斷發(fā)現(xiàn)逡逑率分析結果顯示,女性病例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自2014年以來一直低于男性(圖1,逡逑尸<0.001);經同性傳播HIV/AIDS的診斷發(fā)現(xiàn)率低于其他傳播途徑(圖2,尸<0.001邋)。逡逑100.00逡逑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512.91;R18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潔;吳穎嵐;鄒穎;陳霞;;2012-2016年湖南省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綜合干預措施利用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衛(wèi)生雜志;2017年05期
2 司海龍;張嘉萌;趙倩麗;;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J];山西青年;2017年05期
3 魯娜娜;;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也可以很陽光[J];健康向導;2017年03期
4 卓光蕓;;艾滋病感染孕產婦的心理護理[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年10期
5 ;預防醫(yī)務工作者感染HIV病毒的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1993年12期
6 朱炳法,陸德源,王一飛,王卓群,秦石曉,吳萬齡,洪金秧;肛交易引起艾滋病感染的原因何在?[J];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學報;1988年03期
7 井關基弘;曹興午;;隱孢子蟲癥——原蟲的生物學特性與診斷方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88年05期
8 ;重視女性艾滋病感染[J];醫(yī)藥與保健;2005年08期
9 魏士雄;庫雄;劉建忠;王蕾;魏然;鄭澤順;張艷佶;;高校大學生艾滋病感染頻發(fā)原因初探[J];中國性科學;2018年04期
10 胡媚;張子婷;劉賓紅;;艾滋病感染多重耐藥菌的干預措施[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年2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龍福;鄧艷華;馮長華;劉瓊;;兩勞人員的艾滋病感染狀況及感染途徑變化研究進展[A];第六屆中國臨床微生物學大會暨微生物學與免疫學論壇論文匯編[C];2015年
2 陸利君;;上海市羈押勞教人員中艾滋病感染篩查情況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全國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國熱帶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徐紅;倪生光;蔣志強;;流動人口艾滋病感染現(xiàn)狀與防控策略[A];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學術年會暨2007年當代浙學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郭建蓮;張陽根;江先海;謝志雄;;艾滋病感染馬爾青霉菌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王海新;程海;肖中朋;;沈丘縣MSM艾滋病感染狀況及相關行為特征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艾滋病、丙型肝炎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5年
6 王蒞;;新疆勞教場所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狀況分析[A];第七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7 吳立奇;;艾滋病感染類產堿假單胞菌所致原發(fā)性敗血癥1例分析[A];2004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羅俊;王秀嫦;;六枝特區(qū)2013年新羈押人員艾滋病感染情況調查分析[A];貴州省預防醫(yī)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傳染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wèi)生人才培養(yǎng)論壇論文集[C];2014年
9 許嵐;陳宇;;無錫市無償獻血人群艾滋病感染情況分析[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四屆輸血大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磨力耿;;吸毒勞教人員艾滋病監(jiān)控及治療[A];第十屆全國藥物依賴性學術會議暨首屆中美藥物濫用和HIV/HCV共病專題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黃小希;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N];中國青年報;2013年
2 記者 李志廷;我區(qū)現(xiàn)存艾滋病感染及患者1281例[N];寧夏日報;2016年
3 記者 李弈萱 劉康;岳陽艾滋病感染人群增幅下降[N];岳陽日報;2016年
4 ;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回應媒體報道四川一名艾滋病感染兒童遭驅離一事[N];中國人口報;2014年
5 李紅 董輝;河南省首次為艾滋病感染兒童發(fā)放基本生活費[N];中國信息報;2013年
6 記者 呂諾 胡浩;我國艾滋病感染幾乎波及所有人群[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7 劉濤;青年已成我省艾滋病感染主要人群[N];太原日報;2010年
8 記者 李曉;我市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增至675例[N];蘇州日報;2009年
9 桂濤;我國老年人和學生艾滋病感染呈上升趨勢[N];大眾科技報;2009年
10 邊集;加急報告:艾滋病感染人數(shù)激增[N];科技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娜;山東省艾滋病感染診斷治療流行病學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婭丹;有償獻血引發(fā)艾滋病感染:風險境遇與風險規(guī)避[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邢健男;我國吸毒者艾滋病感染的空間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年
3 王燕飛;女性性工作者性傳播感染艾滋病感染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4 張倩倩;江蘇省部分地區(qū)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感染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鄒華春;使用互聯(lián)網的男男性行為者性行為特征與艾滋病感染影響因素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6 唐慧;CCR5Δ32、CCR5m303a、CCR2-64I多態(tài)性與伊犁維族HIV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相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7 唐慧;CCR5△32、CCR5m303a、CCR2-64Ⅰ多態(tài)性與伊犁維族HIV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相關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0年
8 皮琦;靜脈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險行為干預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9年
9 萬誠煒;戒毒場所HIV/AIDS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李桀;湘西地區(qū)老年人HIV感染途徑及相關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D];南華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
268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