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素受體1與FAK在血吸蟲肝纖維化小鼠肝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hanges of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annabionoid receptor1,CB1) and adhesion kinase (focaladhesion kinase,FAK) in liver tissue of mice with schistosomiasis hepatic fibrosis, an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hepatic fibrosi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Methods: forty male Kunming mice of clean grad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n = 10) and model group (n = 30). After 8 weeks, all the mice were killed and the liver tissues were taken for prepar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ibrosis, the model group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tissue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rosis was observed by Masson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B1 in liver tissue and 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CB1mRNA and FAK mRNA in liver tissue. Results: 1 at the end of 8 weeks, the results of HE staining and Masson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ormal liver tissue structure was normal, the normal liver tissue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the egg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were deposit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s and inflammatory cells were found around them. The hepatic fibrosis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in mice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2. Compared with normal group, the model group had egg nodule and fibrosis in varying degrees (P < 0.01). The expression of CB1,CB1mRNA and FAK mRNA were observed in the egg nodules and around the portal vein in the group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ibrosi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1). 3. With the increase of liver fibrosis, the expression of CB1,CB1mRNA and FAK mRNA also increased (P < 0. 05 or < 0. 01). Conclusion: 1. Cannabinoid receptor 1 can promote blood. The mechanism and pathway of hepatic fibrosis induced by paragonimias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tivation of FAK. Further activation of PI3K related to.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575.2;R532.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輝;FAK家族的新成員——Pyk2[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2年02期
2 衛(wèi)利民,張斌,僧靖靜,王公平,楊振;FAK、UPA在胃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4年01期
3 王文靜;王茂玉;王明玉;;雌激素、Fak與乳腺癌關系的研究進展[J];實用癌癥雜志;2008年01期
4 毛賀輝;蘇國強;;FAK基因RNAi慢病毒載體的構建與鑒定[J];腫瘤防治研究;2010年12期
5 楊紅軍;整合素激活FAK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與大腸癌[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2003年03期
6 王虎,浦佩玉;PTEN突變與膠質(zhì)瘤的侵襲性生長[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2004年02期
7 劉國祥;內(nèi)皮細胞和細胞外基質(zhì)的粘附對內(nèi)皮屏障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0年03期
8 桂律,許祖德,羅金芳,林梅綏,李如昌;膀胱尿路上皮癌MMP-2表達及其與FAK、p53、bcl-2、Ki-67的關系[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3年01期
9 張艷麗;丁巖;孟煒;;FAK與β-catenin在子宮內(nèi)膜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12期
10 蔡婷,雷群英,查錫良;TGF-β1短時處理降低肝癌細胞與Fn的粘附及FAK的磷酸化[J];實驗生物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劉娜;梁正賢;孫岸_";孫偉正;雍彥禮;王銘;;補髓生血顆粒對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FAK達及FAK磷酸化水平的影響[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陳英武;張靖華;平金良;徐煒;顧棟燁;;E-cadherin、FAK在聲門上喉癌組織表達與頸淋巴結隱性轉(zhuǎn)移的相關性探討[A];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成立60周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3 侯濱;單吉賢;;FAK、ILK及PTEN與大腸癌侵襲轉(zhuǎn)移的關系[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陳英武;張靖華;平金良;徐煒;顧棟燁;;E-cadherin、FAK、nm23-H1蛋白表達與聲門上型喉癌頸淋巴結轉(zhuǎn)移的相關性[A];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分會成立60周年慶典暨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胡惠靜;劉彥虹;;GPⅢaT1565C點突變對FAK磷酸化影響的研究[A];2009年全國微循環(huán)與血液流變學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專題報告及論文集[C];2009年
6 孟奎;陳錦;孟凡青;王益華;戴小波;;IGF-1R、FAK及survivin在胃癌組織中表達及其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7 沈立成;楊藝;劉毅;李小紅;朱傳剛;王海生;;鴨具有作為血吸蟲轉(zhuǎn)運宿主的可能性嗎?[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寄生蟲學分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睿璞;;湖北省血防地區(qū)土地整理與新農(nóng)村建設[A];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張世萍;戴玉海;江洪;孫志波;李紅軍;趙玉寶;;施用油茶餅殺滅釘螺的研究[A];全國畜禽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污染監(jiān)測與控制治理技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立吾 朱霞 劉重慶 熊國春;血吸蟲防治的漢川樣本[N];孝感日報;2010年
2 ;協(xié)議運價有路可尋[N];國際商報;2000年
3 唐衛(wèi)華;石臺縣政協(xié)建議 整合資源防治血吸蟲[N];江淮時報;2010年
4 記者 蔡朝陽;血防工作要真抓狠抓會抓[N];湖北日報;2011年
5 記者 聶海峰 實習生 陸省寧 通訊員 郭章洪;民生召喚下的海鹽“衛(wèi)生藍圖”[N];嘉興日報;2011年
6 黃棟 新建縣政協(xié)委員 向景雍 新建縣血防協(xié)會會長 朱艷燕;抓好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的幾點思考[N];光華時報;2010年
7 ;科學防治 再送“瘟神”[N];人民長江報;2011年
8 記者 何紅衛(wèi) 通訊員 張祖會;湖北省長王國生調(diào)研泉明漁業(yè)合作社[N];中國漁業(yè)報;2011年
9 王蒙娜;2011年血防目標確定[N];蕪湖日報;2011年
10 記者 江晟;堅定信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 勤勉工作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N];蕪湖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冰清;FAK在腎間質(zhì)纖維化中的作用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蔡秀梅;PTEN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體Ⅲ引起的細胞侵襲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劉冬平;EphrinA1在神經(jīng)膠質(zhì)瘤中的作用及食管癌的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7年
4 畢方方;NGF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后血管再生的作用及其機制[D];中南大學;2007年
5 韓正濱;轉(zhuǎn)錄因子Nanog的表達導致HEK-293細胞發(fā)生惡性轉(zhuǎn)化及相關機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8年
6 潘曉晶;角膜真菌感染黏附分子機制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7 趙嵐;三肽化合物酪絲纈肽對肺癌轉(zhuǎn)移的治療作用及對整合素—粘附斑激酶(FAK)信號傳導通路影響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吳燕華;RTN4B促血管新生生物學活性的鑒定暨整合素β_3在肝癌中的功能初探[D];復旦大學;2009年
9 秦瑾;FRNK對體內(nèi)外心肌肥大的抑制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張金平;αv和β_1整合素通過FAK信號通路介導了Aβ對海馬神經(jīng)元的神經(jīng)毒性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歐陽兵;大麻素受體1與FAK在血吸蟲肝纖維化小鼠肝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南華大學;2013年
2 李業(yè)華;FAK沉默對甲狀腺癌侵襲和轉(zhuǎn)移能力影響的體外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焦征;FAK在人腦膠質(zhì)瘤中的表達及其與EphA2相關性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4 馮珊珊;FAK與EZH2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吉林大學;2012年
5 孫柯;EGFR和FAK在前列腺癌中的表達及吉非替尼在前列腺癌細胞株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鄭永勝;shRNA抑制FAK表達治療甲狀腺癌侵襲及轉(zhuǎn)移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祁興巖;尋常型銀屑病皮損中FAK與ERK2的表達與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范麗麗;整合素α_5β_1、整合素α_vβ_3和FAK在上皮性卵巢腫瘤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河南科技大學;2010年
9 仇君;湖北省血吸蟲疫區(qū)居民知識態(tài)度行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10 王志霞;抗血吸蟲化合物的合成與活性化合物的作用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28348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28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