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傳染病防治制度_陳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等案的刑法學分析
本文關鍵詞:傳染病犯罪的防治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蘭州大學》 2014年
陳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等案的刑法學分析
姚春華
【摘要】:近幾年,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犯罪活動在全國各地時有發(fā)生。這些犯罪活動,形式多樣,但危害結果是引起公眾心理的極度恐慌,對群眾的正常生產(chǎn)、生活和機關、公司等單位的秩序造成嚴重影響,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下稱本罪)是為了懲治恐怖犯罪活動而制定的,但隨著犯罪手段的多樣化,犯罪工具信息化等特點,本罪的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又由于法條的抽象和概括,致使法律適用上存在定罪與量刑的標準與尺度不夠統(tǒng)一等問題。學術界與司法界對本罪的認定方面還存在較大分歧,故筆者結合案例對本罪進行探析和研究。 本文通過分析三個案例,提出關于本罪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運用文獻分析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依據(jù)刑法學通說,結合案例對本罪的構成要件進行探究,并逐一回答了案例中存在的爭議問題,進一步明確本罪的認定。通過探究國外一些國家關于對本罪的法律規(guī)定,以期尋求我國對本罪的相關問題的解決路徑,對反恐法的出臺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本文分為案例介紹、理論分析、司法認定、解決建議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三個案例,認真分析出案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并梳理出爭議點。 第二部分,結合三個案例進行理論分析,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包括以下內(nèi)容:結合三個案例進一步分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的構成要件,尤其是對經(jīng)常遇到“認定難”,還有此類犯罪中“編造行為”和“故意傳播行為”、“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認定,并結合案例給予法理分析,逐一回答了第一部分中的爭議焦點。 第三部分,司法認定。在司法實踐中,有些罪名與本罪相似,容易混淆,為進一步明確本罪,對本罪與他罪的關系等問題給予明確的界定,筆者并對三個案例進行分析。 第四部分,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國外一些國家的對本罪的研究,指出對我國關于本罪的借鑒意義,提出對本罪不足之處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D924.3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奇中;論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J];福建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高銘暄;張杰;;關于我國刑法中“恐怖活動犯罪”定義的思考[J];法學雜志;2006年05期
3 姜嫦蓉;;論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中虛假恐怖信息的認定——以地震謠言為切入點[J];法制與社會;2011年33期
4 童偉華;論恐怖主義犯罪的界定[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袁建偉;;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賈學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之實證解讀[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7 張華;金某編造虛假恐怖信息案[J];人民司法;2002年07期
8 于同志;陳伶俐;;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若干問題研究[J];人民司法;2005年12期
9 黃京平,彭輔順;論選擇性罪名[J];山東公安?茖W校學報;2004年02期
10 秦明華;編造虛假恐怖信息罪若干問題探析[J];犯罪研究;2005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贊;懲治恐怖主義犯罪立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四萍;傳染病犯罪的防治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年
2 戴晶瑩;網(wǎng)絡失范言論的刑法規(guī)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客觀真實是訴訟證明的終極目標——訴訟證明標準之理性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4期
2 顧承衛(wèi);楊小明;;為功利主義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飛南;;試論政治倫理化的底線、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會的制度生態(tài)訴求[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體間性哲學視角下的德育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3期
5 周云水;;從《禮儀問答寫卷》看吐蕃倫理文化與儒家倫理的關系[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6 趙天寶;;大學生新生入學教育芻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1期
7 韓軼;;西方國家的刑罰目的觀及其對我國刑罰目的界定的啟示——兼論懲罰犯罪應界定為我國刑罰目的[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進[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2年02期
9 李學寬;郭志遠;;反傳聞規(guī)則對我國刑事審判方式改革的啟示[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10 張曙光;;一種“事實關系”型行為——刑法中持有之規(guī)范論描述[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長軍;;財產(chǎn)理論與建構和諧社會[A];科學發(fā)展:社會管理與社會和諧——2011學術前沿論叢(下)[C];2011年
2 廖榮輝;;在新形勢下檢察機關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路徑選擇[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孫光駿;;關于刑事和解的幾個法律問題[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呂禮華;;死刑問題探討[A];第二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6年
5 樂紹光;周彬彬;;相對不起訴權監(jiān)督機制探析[A];第四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熊霞;;檢察職權科學配置研究——以特定重大犯罪案件檢察職權的立法完善為視角[A];第五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陳緒新;;“被迫現(xiàn)代性”與當代中國倫理精神重構——我們需要一種積極倫理學[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8 劉仁貴;;再論倫理與道德的關系[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9 杜早華;;論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道德危機——從自律與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田海平;;憲政倫理的問題意識與政治擔當[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長坤;刑事涉案財物處理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趙寧;罪狀解釋論[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陳玲;背信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吳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態(tài)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6 張東平;近代中國監(jiān)獄的感化教育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李俊義;非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國際法律地位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8 陳琦;海上人身損害賠償制度論[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9 劉衛(wèi)先;后代人權利論批判[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翟艷芳;全球教育的理念與實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江婷;基于社區(qū)發(fā)展的我國農(nóng)業(yè)生態(tài)補償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昀;廢物污染環(huán)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9年
3 范園園;我國行政程序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玉玉;論檢察機關在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資格[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邈;突發(fā)事件中緊急權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園;信息化時代教育技術人文精神的缺失與重構[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秦璐;網(wǎng)絡輿情引導方法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許璘哲;網(wǎng)絡虛擬財產(chǎn)為盜竊罪對象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應云總;論公民個人信息的刑法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李嘉杰;商業(yè)賄賂司法解釋若干問題評析與適用[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健;;言論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評論;2000年02期
2 楊春洗,苗生明,楊春洗;論刑法法益[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6期
3 黃風;;國際引渡合作規(guī)則的新發(fā)展[J];比較法研究;2006年03期
4 于改之;;社會相當性理論的體系地位及其在我國的適用[J];比較法研究;2007年05期
5 黃澗秋;;論國際刑法中的“或引渡或起訴”原則[J];當代法學;2008年01期
6 修志君;國際法有關制止國際恐怖主義問題探析[J];東方論壇(青島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7 黃學賢;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則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8 周光權,盧宇蓉;犯罪加重構成基本問題研究[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9 田宏杰;恐怖主義犯罪的界定[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10 趙秉志;杜邈;;我國反恐怖主義立法完善研討[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趙秉志 杜邈;[N];法制日報;2011年
2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京平 博士研究生 蔣熙輝;[N];人民法院報;2002年
3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于宏建;[N];人民日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田毅;[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3年
5 趙雯;[N];檢察日報;2004年
6 記者 蔣曉峰、冉維;[N];人民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甄雪燕;近百年中國傳染病流行的主要社會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網(wǎng)數(shù)字出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華大學 84-48信箱 大眾知識服務
京ICP證0404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wǎng)證(京)字008號
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 新出發(fā)京批字第直0595號
訂購熱線: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務熱線: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線咨詢:
傳真:010-6278036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20475號
本文關鍵詞:傳染病犯罪的防治對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406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2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