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熒光定量PCR技術在乙型肝炎病毒檢測中的應用評價
本文選題:乙型肝炎病毒 + 多重聚合酶鏈式反應; 參考:《安徽醫(yī)藥》2016年09期
【摘要】:目的評價普通熒光定量PCR技術與羅氏內標法熒光定量PCR技術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檢測中的意義。方法采集HBV患者的血清190份,分別用兩種方法進行檢測,通過相關性分析和Kappa檢驗評價兩種試劑檢測結果之間的差異性及一致性。結果 (1)190份標本中,羅氏Cobas試劑與國產試劑檢測結果呈線性相關(R2=0.670 7,P0.05);(2)分成HBeAg(+)與HBeAg(-)兩組比較,兩組中Cobas試劑與國產試劑檢測均呈線性相關(R2=0.586 4,P0.05;R2=0.522 6,P0.05);(3)根據不同HBeAg狀態(tài)和抗病毒要求的DNA載量對標本進行一致性分析,HBeAg(+)組Kappa值為0.752;HBeAg(-)組Kappa值為0.381。結論對于HBeAg(+)患者,可以應用國產試劑檢測患者的HBV-DNA水平,而對于HBeAg(-)患者,建議應用Cobas試劑檢測其患者的HBV-DNA水平。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routin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FQ-PCR) and Roche internal standard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 in the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Methods 190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BV were collected and detected by two methods. The difference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reagents were evaluat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Kappa test. Results among 190 samples,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obas reagent and domestic reagent. The resul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HBeAg () and HBeAg- (). There was a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Cobas reagent and domestic reagent in both groups. The Kappa value of HBeAg () group was 0.381.The Kappa value of HBeAg () group was 0.381.The consistency analysis was based on different HBeAg status and DNA load required by HBeAg () group (Kappa value was 0.752HBeAg-C), and the Kappa value of HBeAg () group was 0.381.The Kappa value of HBeAg () group was 0.381. Conclusion the HBV-DNA level of HBeAg- (HBeAg-) patients can be detected by domestic reagent, and the HBV-DNA level of HBeAg- (HBeAg-) patients should be detected by Cobas reagent.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病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72737)
【分類號】:R512.62;R44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志敏;;聯(lián)合檢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臨床意義探討[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年03期
2 鄧蘭平;;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臨床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年04期
3 ;水源中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可能性[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78年06期
4 郭麗楓;李路平;;465名醫(yī)務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的檢測[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1987年02期
5 徐啟豐;;雞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的檢測[J];廣后醫(yī)學;1987年04期
6 武峰,張身梅,劉燦征,高龍霞;輸血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J];職業(yè)醫(yī)學;1997年01期
7 段文冰;鞠瑛;王子娥;宋曉斐;劉義慶;閆壯敏;張炳昌;;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及肝功能指標之間的關系研究[J];華西醫(yī)學;2014年01期
8 王巖,陳克林,蔣哲鋒,王曉靜;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對乙型肝炎病毒的檢測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年03期
9 郭紅亮;程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5項標志物兩種判讀方式結果的比較[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8年06期
10 王福生;焦晉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檢測的臨床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9年2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伯安;侯俊;李永利;徐軍;史佳彬;毛遠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相互作用蛋白基因的克隆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2 周國平;陳敏;王永忠;杭雙榮;m翔科;;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多態(tài)性的臨床研究[A];第四屆全國臨床檢驗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祝成亮;李艷;郝世勇;張平安;李從榮;;乙型肝炎病毒對載脂蛋白B表達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王念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檢測及其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5 姚春紅;;37例乙型肝炎病毒少見模式檢測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6 林裕龍;暴旭廣;莫炳強;;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與病毒復制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7 徐傳和;;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抗-HBc-IgM與ALT的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8 溫懷凱;董文堅;陶洪群;;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含量變化研究[A];2009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9 朱亞珍;朱榮;朱虹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p16INK4A基因啟動子甲基化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平安;李艷;楊相升;;IL-10基因啟動子-592A/C多態(tài)性與HBV感染預后的關系[A];湖北省暨武漢市微生物學會分析微生物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屆第五次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賈雙榮;MLPA結合RT-PCR快速檢測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韋耐藥[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魏振宏;質粒用于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室內質量控制的效果評價[D];蘭州大學;2016年
2 馮相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與病毒核酸含量、肝功能相關性分析[D];延邊大學;2009年
3 程邦寧;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_1抗原與其DNA相關性研究及基因型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閆道杰;萊蕪地區(qū)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臨床意義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6年
5 萬鐵林;影響HBeAg/eAb系統(tǒng)的多因素分析[D];蘭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3713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203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