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與e抗原含量的關系
本文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與e抗原含量的關系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與e抗原含量(HBeAg)的關系。方法:在醫(yī)院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間診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抽取72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法、Abbott微粒子酶免疫熒光法對本組患者HBV-DNA、e抗原含量進行檢測,并分析HBV DNA、e抗原含量之間的關系。結果:1)HBeAg(+)者、HBeAg(-)者和e系統(tǒng)雙陽者之間HBeAg水平、HBV-DNA水平兩兩對比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1),HBV-DNA與HBeAg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e抗原轉陰并不能準確反應病毒復制是否停止;2)輕度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最高,其余依次是重度患者、中度患者,其兩兩對比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或P0.05)。結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與e抗原含量的關系密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越重,其HBV-DNA水平越低,其病變程度與患者的病毒量呈現(xiàn)負相關關系。
【作者單位】: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
【分類號】:R512.62;R440
【正文快照】: 本研究為確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脫氧核糖核酸(HBV-DNA)與e抗原含量(HBeAg)的關系,對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進行HBV-DNA、e抗原含量檢測,現(xiàn)報道本組檢測結果如下。1資料與方法1.1臨床資料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為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到醫(yī)院就診,其臨床檢查結果均與我國《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MA Wen li;DNA Diagnosis and Gene Therapy:Advances and Prospects in the 21st Century[J];深圳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鄔素芳,陳剛,王薇,徐茜,辜海念,盧運萍,周利平,杜娟,李輔軍,廖國寧,馬丁;Value and Feasibility of HPV DNA Test in Cervical Scraping Smears[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英德文版);2005年04期
3 鄭官增,朱函平,袁文平;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DNA[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05年11期
4 趙曉濤;;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外周血液中病毒DNA以何種標本最佳?[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5期
5 ;Comparison of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the COBAS Amplicor test for quantit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serum sampl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8年03期
6 ;建立RDPCR技術檢測p53基因的DNA損傷[J];癌變.畸變.突變;2001年04期
7 ;Anti HBc titres and HBV DNA in Indian blood donors[J];中國輸血雜志;2001年S1期
8 謝華,覃桂芳,許志興;應用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人乳頭瘤病毒DNA[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宋曉東;使用菲律賓基因資料庫評估無母親DNA檢測的病例[J];國外醫(y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2年06期
10 吳清敏,劉巧紅,滕云,沈凌汛,王慧,陳燕,楊真榮;外周血DNA提取方法的比較[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4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曄;杜智;楊斌;高英堂;;檢測外周血中游離DNA的應用前景(綜述)[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暨首屆生物醫(yī)學工程前沿科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梁;張波;殷俊;劉長林;;雙核銅配合物誘導DNA凝聚[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杜珍武;王茜;張玉成;吳玫;劉佳南;張桂珍;;凝膠成像分析系統(tǒng)檢測DNA含量的適用范圍研究[A];第十二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郁佳佳;施維;鞠少卿;;循環(huán)游離DNA完整性檢測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5 陳丹;潘世揚;夏文穎;Fang Wang;Jian Xu;Bing Gu;Peijun Huang;;Plasma DNA Samples Extracted by the BILATEST Kit with Magnetic Beads is NOT Suitable for Total Plasma DNA Quantification by the PicoGreen Assay[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6 王大明;吳國光;唐斯;鄒紅巖;李楨;;8000份樣本快速全血DNA抽提結果影響因素的分析[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三屆輸血大會論文專輯[C];2004年
7 唐斯;王大明;李楨;;三種DNA快速抽提試劑的比較[A];中國輸血協(xié)會第四屆輸血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文楷;;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結核分枝桿菌—DNA對肺結核的診斷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yè)委員會第六屆全國臨床檢驗實驗室管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吳仲文;魯海峰;李蘭娟;盛吉芳;左鍵;;糞便DNA抽提方法的比較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九次感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10 ;Development of Array-based Technology for Detection of HAV Using Gold-DNA Probes[A];2006年度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記者 陳丹;活細胞內進行DNA計算獲得成功[N];科技日報;2013年
2 記者 劉霞;英研發(fā)“兆像素”DNA復制技術[N];科技日報;2011年
3 ;美國會稱DNA測病不可靠[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4 記者 毛黎;美開發(fā)出DNA損傷快速檢測新方法[N];科技日報;2010年
5 倪紅梅;日本:DNA檢測,除了親子鑒定,還能用來美容[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雪蓮;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LAMP)技術檢測旋毛蟲DNA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6年
2 鐘華;新型DNA/納米粒子生物功能化探針在DNA和細胞檢測中的應用[D];青島科技大學;2011年
3 魯衛(wèi)平;DNA生物傳感器快速檢測病原微生物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張橋;負載非病毒載體/DNA的基質介導基因傳遞系統(tǒng)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樊愛萍;基于金納米微粒的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和特定序列DNA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6 高緒芳;RDPCR定位檢測DNA損傷及其在檢測環(huán)境致癌物對K-ras基因損傷中的應用[D];四川大學;2007年
7 鄭靜;基于納米金膠和磁性納米顆粒的DNA和凝血酶蛋白質電化學檢測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龔鋮;新型靶向性肽型DNA載體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夏涵;新型壓電石英DNA傳感器微陣列的構建及其在血液感染病原菌快速檢測中的應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10 李子玲;分枝桿菌DNA的多重聚合酶鏈反應檢測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曉蘋;多苯并咪唑鈷配合物-DNA凝聚體細胞攝取途徑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2 潘美;DNA等溫擴增檢測副溶血性弧菌的新技術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6年
3 李琴;基于石墨烯氧化物-DNA傳感器對凝血酶高靈敏檢測的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4 田s,
本文編號:129759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297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