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臨床診斷評分體系的建立及評價
本文關(guān)鍵詞: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臨床診斷評分體系的建立及評價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艾滋病 馬爾尼菲青霉菌病 臨床診斷評分體系
【摘要】:目的建立艾滋病(AIDS)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PSM)的臨床診斷評分體系,并對其運用價值進行初步評價。方法采用回顧性研究的方法,對柳州市人民醫(yī)院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309例AIDS住院患者的臨床和實驗室資料,通過SPSS 19.0軟件隨機化分組(建模組240例和驗模組69例)。選擇兩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出對PSM診斷有影響的獨立變量。根據(jù)各變量的β回歸系數(shù)設(shè)立相應分值,并建立PSM的臨床診斷評分體系(PSMCDS),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評價PSMCDS的預測價值,最后用驗模組的臨床資料對PSMCDS進行驗證。結(jié)果共有5個因素被篩選入模型中,分別為外周或腹腔淋巴結(jié)腫大、肝腫大、脾腫大、AST1×ULN且ASTALT、CD4+T淋巴細胞(簡稱CD4細胞)計數(shù)的自然對數(shù),建立了由這5個變量組成的PSMCDS,分別為外周或腹腔淋巴結(jié)腫大(10分)、肝臟腫大(10分)、脾臟腫大(10分)、AST1×ULN且ASTALT(達標20分)、CD4細胞計數(shù)25個/!L≤50個/!L(5分)及≤25/!L(10分)。取分值≥35.0時,用于診斷PSM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71[95%可信區(qū)間(CI):0.824~0.918(P0.05)],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分別為73.9%、87.4%、90.6%和66.4%。驗模組驗證結(jié)果:AUC為0.838(95%CI:0.746~0.930)(P0.05)。結(jié)論 5個變量建立的PSM臨床診斷評分體系簡單易行,在PSM流行地區(qū),用于評估CD4細胞計數(shù)200個/!L的AIDS病人是否合并PSM有較好的臨床診斷價值。
【作者單位】: 柳州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病科;
【基金】:柳州市人民醫(yī)院院內(nèi)立項課題(lry201311) 廣西衛(wèi)生廳自籌課題(Z2014412);廣西衛(wèi)生廳計劃課題(Z2013645)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2013GXNSFAA019213) 柳州市科學研究與技術(shù)開發(fā)計劃課題(2013J030401)~~
【分類號】:R512.91;R519
【正文快照】: 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unds of Guangxi(2013GXNSFAA019213)馬爾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分為局限型和播散型,在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中常表現(xiàn)為播散型。本病發(fā)病率高,起病隱匿,極易漏診、誤診,且多數(shù)病情嚴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胡家光;蔣忠勝;溫小鳳;李敏基;陳念;張鵬;韋靜彬;陳濤;莫勝林;;運用ROC曲線評價血清氨基轉(zhuǎn)移酶在播散性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5年08期
2 謝偉雄;梁柱石;莫讓輝;鄧宇雄;陳均防;;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肝脾B超表現(xiàn)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2年12期
3 盧祥嬋;鄧建寧;黃愛春;李雪琴;牟敏紅;歐汝志;黃磊;趙敏;;淺表淋巴結(jié)腫大的151例艾滋病患者淋巴結(jié)病理學分析[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年07期
4 吳碧君;湯慶;周愛群;梁惠穎;;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腹部超聲表現(xiàn)分析[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11年03期
5 黃麗芬;唐小平;蔡衛(wèi)平;陳諧捷;雷春亮;李凌華;張復春;;廣東地區(qū)762例住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機會性感染分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10年08期
6 李凌華;唐小平;蔡衛(wèi)平;;101例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波;何浩嵐;張堅生;白玉燕;;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重癥肺炎及馬爾尼菲青霉病一例[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6年04期
2 胡家光;蔣忠勝;溫小鳳;李敏基;陳濤;莫勝林;蒙達禮;張鵬;陳念;;艾滋病合并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臨床診斷評分體系的建立及評價[J];中國艾滋病性病;2016年06期
3 鄒旭輝;李玉葉;;馬爾尼菲青霉病的臨床與免疫學研究進展[J];皮膚病與性病;2016年03期
4 梁欣;柳明波;李春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合并血流感染143例臨床及病原菌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6年03期
5 魏艷艷;鄒桂舟;葉s,
本文編號:114111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114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