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結構的HIV-1整合酶抑制劑的虛擬篩選
本文關鍵詞:基于結構的HIV-1整合酶抑制劑的虛擬篩選
更多相關文章: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整合酶 抑制劑 虛擬篩選 PyRx
【摘要】:目的虛擬篩選基于結構的HIV-1整合酶抑制劑。方法從PDB(Protein Data Bank)下載HIV-1整合酶催化核心結構域與LEDGF/p75整合酶結合結構域(integrase binding domain,IBD)的晶體結構(PDB ID:2B4J),通過AutoDockTools對結構進行處理;從ZINC數(shù)據(jù)庫下載化合物結構,用PyRx處理和轉換成pdbqt格式,建立一個處理后的化合物數(shù)據(jù)庫;以HIV整合酶為靶點,通過新的虛擬篩選工具PyRx運行AutoDock Vina,對ZINC數(shù)據(jù)庫的化合物進行虛擬篩選;分析得到的小分子抑制劑與整合酶之間的結合情況,并用PyMol對小分子抑制劑與整合酶的結合模式進行3D建模。結果經(jīng)3輪篩選,發(fā)現(xiàn)5個高活性的HIV-1整合酶抑制劑ZINC9486894、ZINC47636331、ZINC57383520、ZINC68964708、ZINC73549421;5個小分子抑制劑與整合酶之間的結合主要是氫鍵結合力和疏水相互作用。結論通過PyRx運行AutoDock Vina,從ZINC數(shù)據(jù)庫的化合物中篩選出5個新的HIV-1整合酶抑制劑。
【作者單位】: 遵義醫(y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貴州省免疫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基地;
【關鍵詞】: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整合酶 抑制劑 虛擬篩選 PyRx
【分類號】:R373.9
【正文快照】: HIV-1整合酶(integrase)可以催化前病毒整合進入人類基因組,而整合進入人類基因組是病毒利用人類細胞機制完成其自身的復制和增殖的第一步,也是整個病毒感染周期的關鍵步驟[1]。有研究表明,除了催化病毒cDNA插入人類基因組以外,整合酶還在病毒復制周期中發(fā)揮其他功能,如將病毒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谷萬港;張麗;張旋;;HIV-1整合酶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在Hela細胞中的表達和定位[J];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峗;;HIV-1整合酶與人體LEDGF/p75相互作用界面抑制劑發(fā)現(xiàn)研究[A];第八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舒向榮;小豆蔻明誘導骨髓微環(huán)境中多發(fā)性骨髓瘤細胞Caspase依賴性凋亡[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羅小娟;鱧腸(Eclipta Prostrata)生物生態(tài)學特性及其化學防除的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2 張亞蘭;Abacavir引發(fā)的遺傳異質(zhì)性SADR分子機理初探[D];重慶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仁,邱業(yè)先;植物性脲酶抑制劑的篩選[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2 王嵩;黃旭日;高雪峰;趙熹;孫家鍾;;SARS冠狀病毒3CL蛋白酶及其抑制劑的理論研究[J];高等學;瘜W學報;2006年03期
3 鄭雅楠;楊宇;呂國忠;谷祖敏;;土壤放線菌分離方法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6年06期
4 孫泰;何玲;劉國卿;;P-糖蛋白抗凋亡機制及相關藥物[J];藥學進展;2006年09期
5 曾廣智;黃火強;譚寧華;嵇長久;潘蓄林;;碳酸酐酶Ⅱ及其抑制劑研究進展[J];云南植物研究;2006年05期
6 郭嘉亮;陳衛(wèi)民;;細菌群體感應信號分子與抑制劑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07年02期
7 劉幸海;董衛(wèi)莉;張傳玉;王寶雷;馬翼;李正名;;KARI酶及其抑制劑[J];化學進展;2008年11期
8 張鳳珍;;大腸桿菌耐藥機制和消除耐藥性方法概述[J];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9 江程;張曉進;沈征;尤啟冬;;紡錘體驅(qū)動蛋白抑制劑[J];化學進展;2010年01期
10 Шуба М. Ф.;翁永泰;;某些氧化磷酸化抑制劑對平滑肌物理電緊_5的影響[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196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敏;章曉聯(lián);葉新山;;五種糖苷轉移酶抑制劑衍生物的篩選及其對TH1、TH2的選擇性抑制[A];湖北省暨武漢市免疫學會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趙鈺嵐;許根俊;許傳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結構功能及相關抑制劑[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3 李艷梅;;Aβ、Amylin等蛋白質(zhì)構象錯誤抑制劑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4 張杰;劉瑩;惠答美;劉亦;宿文輝;宗志紅;于秉治;;新的蛋白激酶抑制劑HBRP基因真核表達體系的建立[A];第七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5 陳曉光;李燕;韓銳;;法尼基蛋白轉移酶生物學特性及抑制劑研究[A];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6 施蘊渝;李翔;韓世莆;戚正武;R.Boelens;R.Kaptein;;二維核磁共振和計算機分子動力學模擬結合確定胰蛋白酶抑制劑在溶液中的空間結構[A];第五屆全國波譜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1988年
7 李艷軍;劉娟;劉雁勇;劉威;董之海;;蛇磷脂酶A_2抑制劑的研究概況[A];第七屆全國酶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張小利;玉琳;袁靜;孫智;朱攀;施華宏;;維甲酸X受體(RXR)激動劑/抑制劑對熱帶爪蟾胚胎的致畸效應[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9 陳磊;李有勇;侯廷軍;;P糖蛋白抑制劑的理論預測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陳慰祖;朱海梅;王存新;;用分子對接研究HIV-1整合酶C端區(qū)的DNA結合位點[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丹;科學家破解整合酶的三維結構[N];科技日報;2010年
2 閆麗新;陶一之找到H5N1病毒弱點[N];健康報;2007年
3 陳超;科學家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素抑制劑[N];科技日報;2010年
4 常麗君;研究揭示搗亂細胞被“刺殺”機制[N];科技日報;2010年
5 于洋 田野;生物分子識別研究取得新成果[N];吉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龐小東;蛋白質(zhì)和配體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小肽抑制劑設計方法初探[D];復旦大學;2010年
2 王燁;A型H1N1流感病毒神經(jīng)氨酸酶天然產(chǎn)物抑制劑的計算機模擬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李南;肺炎鏈球菌組氨酸激酶(VicK)的同源模建及其先導抑制劑的篩選和鑒定[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徐煥宇;構建表達φC31整合酶的工具鼠[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萬小波;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劑選擇性及其JAK2激酶調(diào)控機制的計算化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6 鄒冠玉;FHC、Bim相互作用在細胞凋亡中作用及φC31整合酶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7 王紹鋒;蛋白質(zhì)酪氨酸磷酸激酶ALK和MET的抑制劑篩選以及蛋白質(zhì)酪氨酸磷酸酶PTPRU的表達與表征[D];吉林大學;2010年
8 劉明;蛋白質(zhì)與配體相互作用機理的分子模擬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劉知學;前體蛋白質(zhì)加工酶抑制劑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4年
10 宋康康;抑制劑對酪氨酸酶的效應及其對黑色素生成調(diào)控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蒙蒙;結合虛擬篩選、分子動力學以及MM-PBSA方法對昆蟲β-N-乙酰己糖胺酶的新型潛在抑制劑的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2 馮微宏;HIV-1整合酶的生物活性及酶動力學分析[D];浙江大學;2006年
3 楊佳倩;5-氨基乙酰丙酸脫水酶的克隆表達與酶學性質(zhì)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陳源;孔雀綠—磷鉬雜多酸法測定磷酸二酯酶活性及其抑制劑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張寶花;復雜體系生物物理化學行為的理論研究初探[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6 郭函子;冬棗(Ziziphus jujuba Mill.)果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多克隆抗體制備及抑制劑篩選[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1年
7 鄧靜;幾種小分子物質(zhì)對胰蛋白酶部分性質(zhì)的影響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8 張春樂;抑制劑對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應及抗菌活性[D];廈門大學;2007年
9 林敏;抑制劑對蘑菇酪氨酸酶與馬鈴薯多酚氧化酶抑制效應的比較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10 李屹松;酵母蛋白酶A抑制劑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79089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79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