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內分泌調控網絡
本文關鍵詞:青春期的內分泌調控網絡
【摘要】:哺乳動物青春期發(fā)育受內分泌機制調控,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脈沖釋放增加是青春期啟動的標志。這種增加依賴于GnRH神經網絡中跨突觸的和膠質神經元的相互作用,包括神經元及膠質興奮性輸入的增加和跨突觸抑制的減少。這個調控網絡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但應包括多級網絡調控。本文將從調控青春期啟動的GnRH網絡的各個層次對調控因素進行綜述。
【作者單位】: 軍事醫(yī)學科學院疾病預防控制所毒理學評價研究中心;
【關鍵詞】: 青春期 GnRH 內分泌網絡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172699)資助課題
【分類號】:R339.31
【正文快照】: 近幾年關于青春期啟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內分泌機制方面,其中GnRH脈沖式分泌是關鍵。研究顯示青春期啟動是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受多個不同的調節(jié)系統控制,由“下丘腦-垂體-性腺”軸(HPGA)執(zhí)行[1],其中多種因素影響GnRH的分泌,終反應是興奮性和抑制性雙重因素協同作用的結果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曉紅;王寧;;轉錄因子與micro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功能聯系及差異[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0年10期
2 吳杭;張部昌;馬清鈞;;鏈霉菌自動調控因子的研究進展[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7年12期
3 占玲俊;楊雷;周冬生;郭兆彪;楊瑞馥;秦川;;鼠疫菌cAMP受體蛋白對毒力相關基因yopD調控的初步研究[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9年08期
4 譚左平;徐紅林;王士同;堵國成;;基于能量因子的基因調控網絡重構[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0年01期
5 武維華;;植物響應低鉀脅迫及鉀營養(yǎng)高效的分子調控網絡機制研究[J];中國基礎科學;2007年02期
6 田鵬;岳俊杰;梁龍;黃培堂;;基因調控網絡的生物信息學研究[J];生物技術通訊;2006年02期
7 趙金紅;趙金艷;黃勇富;林秀坤;;SRY基因調控網絡的研究進展[J];四川畜牧獸醫(yī);2010年08期
8 易東,李輝智;基因調控網絡研究與數學模型的建立[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3年24期
9 高宏生;伍瑞昌;王運斗;王世鑫;;生物分子調控網絡研究進展[J];軍事醫(yī)學科學院院刊;2008年04期
10 王計平;史華平;毛雪;李潤植;;轉錄因子網絡與植物對環(huán)境脅迫的響應[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6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夏雪峰;孫之榮;;動態(tài)貝葉斯網絡結合先驗生物學知識構建調控網絡[A];第九次全國生物物理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王曉東;齊穎新;姜宗來;;一種從穩(wěn)態(tài)微陣列數據構建轉錄調控網絡的條件三元互信息新方法[A];第九屆全國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崔光照;張勛才;曹祥紅;;重建轉錄調控網絡[A];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徐江;李皓東;陳利清;王毅;劉麗麗;何柳;武維華;;擬南芥蛋白激酶CIPK、鉀通道蛋白AKT1及鈣信號感受器CBL參與的鉀吸收分子調控網絡[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王寧寧;湯雪奴;常立;;擬南芥ACC合成酶基因家族調控網絡的初步研究[A];2007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6 張迎迎;何祖華;;GA代謝新途徑的發(fā)現與應用探討[A];2007中國植物生理學會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7年
7 黃勛;滕虎;修志龍;馮恩民;;細胞周期調控機制的數學模型與分析[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余剛;楊玉榮;;Caenorhabditis elegans異時性基因控制線蟲的壽命[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譚寧;;一類具有超級不動點的網絡拓撲特征[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5論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宋純鵬;;植物干旱和缺水反應調控網絡的細胞遺傳學研究[A];河南省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記者 許琦敏;“全球特工”高效調控生命活動[N];文匯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游雪晴;用計算機“解讀生命”[N];科技日報;2000年
3 劉德培;全基因組研究 揭示人生奧秘[N];人民日報;2004年
4 ;生命科學四項課題將獲國家高額資助[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2年
5 記者 許琦敏;蛋白質“打的”去“工地”[N];文匯報;2007年
6 余海若;諾貝爾獎為何64次聚焦生命信使[N];大眾科技報;2004年
7 孫國根;科學家提出酪氨酸丟失新假說[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婧;小鼠bHLH轉錄因子家族預測及其大腦調控網絡的構建[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2 王慧;Fis蛋白在沙門氏菌中的全局調控網絡及其對致病島的調控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3 王嫻;蛋白殘基可溶性預測及基因表達數據分析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4 樸冠英;GK大鼠糖尿病發(fā)展中的活躍調控網絡[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5 周展;鏈霉菌轉錄調控和轉運分泌的功能基因系統進化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楊長庚;大菱鲆(Sch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免疫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性質與功能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余佳;紅系分化相關基因分析及人造血相關miRNA和miRNA基因簇的初步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8 鄭峰;Rgg轉錄調節(jié)因子對高致病性2型豬鏈球菌毒力與代謝的調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舒坤賢;PAP1和PAP2基因的克隆及其相關生物信息學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10 田寶磊;PML及PML-NBs調控細胞凋亡機制的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暢;小鼠腦中基因調控網絡的構建及功能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臧衛(wèi)東;擬南芥鹽和干旱脅迫下調控網絡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鄧小龍;禾谷鐮刀菌FgRab7功能及其調控網絡初探[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4 王偉;基于微分方程模型的基因調控網絡初步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李艷圃;植物miRNA跨物種調控機制初步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6 柳偉偉;基因調控網絡的微分方程模型構建及初步分析[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7 朱黃瓊;實驗時間點的選取對基因調控網絡構建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9年
8 張彥琦;基因調控網絡建立的數學模型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劉淑敏;水稻轉錄因子OsBP-73靶基因的初步篩選與水稻基因OsRRM及其同源基因OsRRMT相互作用因子的篩選[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唐唯其;植物光信號傳導途徑的生物信息學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4376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94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