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病理論文 >

寧夏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9-17 07:22

  本文關鍵詞:寧夏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留守兒童 行為問題 農村地區(qū) Logistic回歸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寧夏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現(xiàn)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應用一般情況調查表、父母養(yǎng)育方式問卷(EMBU)、艾森克人格問卷(EPQ兒童版)、Piers-Harri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HCSS)和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CBCL家長版),對寧夏南部山區(qū)所抽取班級的1905名中小學生進行調查。結果①兒童行為問題總檢出率為18%(343/1905);留守與非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分別為20.9%和16.0%,兩者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χ2=7.66,P=0.006);漢族留守與非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分別為17.0%和11.2%,兩者比較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χ2=6.64,P=0.010);回族留守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25.1%顯著高于漢族留守兒童檢出率17.0%(χ2=7.51,P=0.006);②多因素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父母外出打工情況(OR=1.239)、內外向人格(OR=0.807)、神經質人格(OR=1.310)、父親過度保護(OR=1.727)、母親拒絕否認(OR=1.561)和自我意識總分(OR=0.613)最終進入方程,可以直接預測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發(fā)生,其中情緒不穩(wěn)定、父親過度保護、母親拒絕否認以及父母均外出打工是危險因素,而性格外向(高分特征)和自我意識良好是保護因素。結論寧夏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發(fā)生率較高,影響因素較多,應從社會、家庭、個性塑造等方面著手進行預防。
【作者單位】: 寧夏醫(yī)科大學;
【關鍵詞】留守兒童 行為問題 農村地區(qū) Logistic回歸分析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編號:2012BAJ18B07-02)
【分類號】:R395
【正文快照】: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大規(guī)模向城市轉移,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應運而生,,并呈逐漸增加趨勢,全國婦聯(lián)2013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總數(shù)約6102.55萬人,占農村兒童總數(shù)的37.7%[1]。留守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長期與父母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與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2 高健;;農村留守兒童自我意識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1期

3 雷芳;;不同地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特征比較[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年01期

4 ;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獨生子女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調查,防治和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年01期

5 徐為民;唐久來;吳德;許曉燕;楊李;;安徽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的現(xiàn)狀[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11期

6 鄭同剛;王樹明;周昭紅;舒端;李靜;鄭念祥;張連生;;不同監(jiān)護人的留守兒童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0年12期

7 黨云皓;姚梅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0年11期

8 張建育;賀小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與人格特征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8期

9 杜亞松,唐慧琴,包玉娟,王玉薇,鄭惟莊;十類特殊家庭子女心理衛(wèi)生狀況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1期

10 全國婦聯(lián)課題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 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J];中國婦運;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永華;戴福強;蔣秀蘭;王凌云;;1212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首診資料分析[J];安徽醫(yī)學;2011年04期

2 王賀茹;金春華;張建娜;宋文紅;;不同時期兒童行為問題的比較研究[J];北京醫(yī)學;2011年01期

3 劉寶花,黃悅勤,王燕玲,張桂芝,王玉鳳;4~6歲幼兒行為問題的病例對照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2年03期

4 李兵;吳紅梅;周斌;;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育視域下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年07期

5 王永娟;沈汪兵;劉國雄;袁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樸婷姬;秦紅芳;;朝鮮族海外留守青少年自我概念、家庭結構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東疆學刊;2011年03期

7 廖全明,劉宗發(fā);我國中小學學生的問題行為及其干預——目前國內關于學生問題行為研究的文獻綜述[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馬云霞;劉業(yè)海;臧艷;;睡眠呼吸障礙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及手術治療的意義[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年07期

9 何耐靈,朱明,張琴芳,宋潤芳;通州市農村2~3歲兒童行為問題的調查[J];中華兒童保健雜志;1995年03期

10 程紅,劉筱嫻,石淑華,楊小莉,吳云云,尹豐;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與4~5歲兒童行為問題相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黨云皓;;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現(xiàn)狀調查[A];經濟策論(上)[C];2011年

2 吳映雄;;父母外出打工對“留守兒童”學習成績的影響——基于西部五省小學六年級的實證分析[A];2010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華炳春;鄭珠麗;楊膺;吳自蓉;;兒童心理行為障礙925例分析[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首屆兒童康復學術會議暨中國殘疾人康復協(xié)會第八屆小兒腦癱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喬曉紅;俞建;高鴻云;;性早熟女童行為問題及家庭影響因素調查[A];第23屆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研討會暨兒科名中醫(yī)講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5 齊小強;陳陸松;濮忠浩;黃敏;周凌志;;留守兒童情緒行為及個性特征變化研究[A];2013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六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戴斌榮;;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及教育對策[A];“新城鎮(zhèn)化背景下義務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機制研究”2014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青少年情緒—行為問題、家庭功能、認知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3 張瑛秋;青春發(fā)育突增期(高峰年齡)不同發(fā)育類型學生體質特征及健康促進[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4 錢英;學齡兒童執(zhí)行功能行為評定量表父母版的引進及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中的應用[D];北京大學;2008年

5 孔慶勝;濟寧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為、個性特征發(fā)育的雙生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6 蒙衡;中德兒童行為問題及其影響因素的跨文化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趙苗苗;貧困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健康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8 莫文;生存型、發(fā)展型、超越型主觀幸福感測評工具的研制與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9 王克靜;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帆;三峽庫區(qū)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心理彈性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黨云皓;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及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馬小穎;蘇州市小學生行為問題與家庭環(huán)境因素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龔風華;南通市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體育鍛煉干預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王云;初中班級留守學生的心理特點及管理策略[D];蘇州大學;2010年

5 金曉婧;蘇州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有效途徑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高曉云;父母教養(yǎng)方式、性別角色期待和小學兒童性別認同的關系[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凱;有童年期留守經歷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彈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傅穎;暴力犯罪行為與MAOA基因VNTR多態(tài)性、環(huán)境、心理特征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苗小強;我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格教育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楊陽;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與應對方式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官旭華,石淑華;兒童自我意識[J];國外醫(yī)學(社會醫(yī)學分冊);2001年01期

2 程良道;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調查及對策[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3 王東宇;小學“留守孩”個性特征及教育對策初探[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2年05期

4 李曉芳,楊淑紅,王敏娜;單親家庭子女個性特征和行為問題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年05期

5 張麗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與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6 趙紅;羅建國;李作為;黃宣銀;劉良;文紅;鐘昆;周碧英;徐鋒;;農村“留守兒童”個性及自我意識狀況的對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7 劉霞;武岳;申繼亮;邢淑芬;;小學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的特點及其與孤獨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4期

8 段玉香;;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與應付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5期

9 李志凱;;留守兒童心理彈性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4期

10 ;全國22個省市26個單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兒童行為問題調查——獨生子女精神衛(wèi)生問題的調查,防治和Achenbach's兒童行為量表中國標準化[J];上海精神醫(yī)學;199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禮平;田宗遠;;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性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年06期

2 閔永勝;姚本先;;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8年01期

3 襲開國;;農村留守兒童焦慮現(xiàn)狀及其個體差異[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4期

4 馬麗霞;趙冬梅;王廣新;劉東平;錢建華;喻支霞;;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年05期

5 張連云;;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關系與孤獨感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年01期

6 張保中;許良;;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健康促進策略探析[J];農業(yè)考古;2011年06期

7 ;全國婦聯(lián)發(fā)布報告稱:農村留守兒童達6000多萬[J];河北中醫(yī);2014年06期

8 徐為民;唐久來;吳德;許曉燕;楊李;;安徽農村留守兒童行為問題的現(xiàn)狀[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年11期

9 韓昔陽;;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年23期

10 鐘繼燦;王健;;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研究[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0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曉旭;;淺談圖書館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問題中的積極作用[A];現(xiàn)代圖書館服務: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張曉亮;潘昌榮;;探索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科學發(fā)展的新路子[A];“建設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探索科學發(fā)展新路子”理論征文活動論文集[C];2010年

3 胡振民;;關注我區(qū)農村留守兒童 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A];廣西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xié)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與改善民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戴洪偉;;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廣西自治區(qū)龍州縣調研報告[A];中國社會科學院黨校第33期進修班中國社會科學院黨校辦公室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邊境地區(qū)國情調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5 寇冬泉;譚菊放;;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素質的比較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劉書越;;河北省農村留守兒童科學素質調查研究[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2008《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論壇暨第十五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文集[C];2008年

7 劉玉連;;貴州民族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形態(tài)與發(fā)展困境[A];新中國60周年與貴州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專題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5年

9 廖杰;;農村留守兒童的特殊生活形態(tài)調查及思考[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王雙桂;;讓留守的天空不再孤獨——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活動[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文;我省部署加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N];山西日報;2007年

2 記者 廖煥兵 通訊員 郭劍峰;開展關愛教育農村留守兒童活動[N];益陽日報;2007年

3 蘇銀海邋夏吉春;河南加強農村留守兒童保護[N];人民公安報;2007年

4 柏俊林;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廣泛關愛[N];永州日報;2007年

5 季佳瑩;共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N];哈爾濱日報;2008年

6 陳麗平;中國農村留守兒童:5800萬[N];法制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葉曉楠;5800萬農村留守兒童期待關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8 高欣;省婦聯(lián)慰問農村留守兒童[N];遼寧日報;2008年

9 姜寧邋記者 王超;為農村留守兒童免費體檢[N];錦州日報;2008年

10 南澗縣關工委辦公室;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成長[N];大理日報(漢);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趙富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2 簡福平;不同孤獨感農村留守兒童對親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王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群峰;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2 張娜;農村留守兒童研究[D];貴州大學;2008年

3 任思慧;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保障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4 陳慎輝;湖南省平江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問題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5 徐文娟;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周恭宏;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秦樹文;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象分析與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8年

8 陶園園;農村留守兒童學業(yè)求助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9 白艷華;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10 楊帆;河北省農村留守兒童生存與發(fā)展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86803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86803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c5c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