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對THP-1巨噬細胞CD36表達及脂質蓄積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高糖對THP-1巨噬細胞CD36表達及脂質蓄積的影響
【摘要】:目的觀察高糖對THP-1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CD36表達和脂質蓄積的影響。方法用不同濃度的D-葡萄糖(分別為5.6、11、20、30及35 mmol/L)、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50 mg/L ox-LDL+20mmol/L D-葡萄糖孵育THP-1巨噬細胞24 h,油紅O染色觀察細胞內脂質蓄積情況,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檢測細胞內總膽固醇水平,定量PCR與免疫印跡分析法分別檢測THP-1巨噬細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達。結果隨著D-葡萄糖處理THP-1巨噬細胞濃度的增加,CD36 mRNA和蛋白的表達逐漸增加(P0.05);高糖可協(xié)同ox-LDL誘導THP-1巨噬細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達上調(P0.05),并增加細胞內總膽固醇水平(P0.05)。結論高糖可誘導THP-1巨噬細胞CD36的表達上調,并促進細胞內脂質蓄積。
【作者單位】: 南華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動脈硬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湘南學院病理研究所;
【關鍵詞】: 高糖 CD 脂質蓄積 THP-巨噬細胞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270360) 湖南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重點項目(2014FJ2012) 湖南省衛(wèi)生廳醫(yī)藥衛(wèi)生科研計劃課題(B2014-070)
【分類號】:R363
【正文快照】: 巨噬細胞來源的泡沫細胞在內皮下間隙大量聚集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變早期的一個重要特征[1]。清道夫受體CD36屬于B族清道夫受體[2],在單核/巨噬細胞上有豐富的表達[3],它作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主要受體而參與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曾穎;孫玉慧;黃延錦;易光輝;;過氧化體增殖物激活型受體γ對巨噬細胞脂質蓄積及CD36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2年02期
2 陳燦;劉江華;祖旭宇;文格波;;胰島素信號通路與動脈粥樣硬化[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鄧大同;;糖尿病與脂代謝異常[J];安徽醫(yī)藥;2008年03期
2 朱蔚莉;孔振興;楊霄;袁民紹;;急性高血糖、內皮功能及運動對其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3 郭文濤;王來友;郭姣;;體外丹酚酸B改善四環(huán)素致脂肪肝的作用及機制初探[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4 鐘小娟;陳天偉;陳元紅;陳芳輝;李宙雪;劉麗麗;劉美岐;黃起壬;;ox-LDL對血管內皮細胞促聚集和促黏附相關分子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年04期
5 Reawika Chaikomin;Christopher K Rayner;Karen L Jones;Michael Horowitz;;Upper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glycemic control in diabetes mellitu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35期
6 周園媛;王戰(zhàn)建;;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氧化應激與糖尿病心血管并發(fā)癥[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12期
7 黃曉婷;楊冬業(yè);鄭楚;范志敏;劉漫君;韋桂寧;;八角莽草酸的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年11期
8 馮婷婷;李永臻;李霓;劉暢;王瀟;許艷妮;司書毅;;化合物IMB-1680體外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活性研究[J];藥學學報;2014年05期
9 張蓉;李梅芳;李連喜;俞立波;趙催春;屠印芳;陸俊茜;包玉倩;賈偉平;;應用酵母雙雜交篩選與FAM172A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劉冰冰;高糖、高脂對大鼠骨骼肌細胞胰島素信號蛋白和Leptin受體基因表達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吳仁容;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體重增加的遺傳學機制和防治對策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3 崔蘭;延邊地區(qū)成人胰島素抵抗與多代謝異常的相關性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4 秦蒙;基于蛋白芯片技術研究ox-LDL損傷血管內皮的分子靶標及中藥創(chuàng)新藥物的發(fā)現(xiàn)和機制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琴;代謝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血流儲備的研究[D];寧夏醫(yī)學院;2006年
2 祖秀宏;高糖和oxLDL對HUVEC-12細胞株LOX-1和IL-1β表達的影響[D];南華大學;2007年
3 齊延飛;ZDF大鼠糖尿病腎病發(fā)病機制的確立及五層龍的治療作用[D];吉林大學;2007年
4 邵小娟;皮下及網(wǎng)膜脂肪組織巨噬細胞表型轉換在NAFLD發(fā)生過程中的作用[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權偉;丹酚酸B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林惠;丹參注射液干預腦梗死大鼠SVZ干細胞增殖作用的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孫琳;馮驚濤;易光輝;;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與膽固醇的雙向轉運[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年01期
2 靳文英;陳紅;;CD36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年07期
3 易光輝,唐朝克,莫中成,楊永宗;PPAR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與發(fā)展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學;2004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管必隆;李維信;;小白鼠肝臟巨噬細胞的發(fā)生和分化[J];解剖學報;1965年04期
2 趙玉驊;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病例(SSPE)時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1976年04期
3 馬佳毓;刀豆素A(ConA)對低濃度小鼠脾淋巴細胞的刺激——腹腔滲出細胞的作用[J];國際免疫學雜志;1983年05期
4 于一,郭艷茹,孟繁菁,岳旭;巨噬細胞在激活過程中形態(tài)和功能的改變[J];解剖學雜志;1988年02期
5 程琪琳,邱德凱,張泳;蟲草脂質體對小鼠巨噬細胞的作用[J];現(xiàn)代免疫學;1989年03期
6 薛靜波;濟南假單胞菌疫苗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激活作用[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7 Pavli P;Gibson PR;王琴;;炎癥性腸病的致病因素[J];國際消化病雜志;1993年01期
8 陸承榮,豐美福;巨噬細胞激活因子的分離純化[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4年01期
9 從容,馮友梅,宗義強,張建民,,屈伸,鄧耀祖;極低密度脂蛋白對巨噬細胞載脂蛋白E基因表達的調節(jié)[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5年02期
10 黃彬,尹一兵,康格非;肺炎鏈球菌表面蛋白在細菌體外粘附中的介導作用[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8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柴嬋娟;楊志明;康玉明;肖傳實;;核因子-κB信號途徑介導血管緊張素Ⅱ誘導THP-1巨噬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9的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11次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吳南屏;常秀春;姚航平;李丹;馮磊;;RANTES蛋白對SARS病毒感染巨噬細胞的抑制效應及機制[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劉星光;姚鳴;李楠;王春梅;鄭媛媛;曹雪濤;;鈣/鈣調素依賴性蛋白激酶Ⅱ通過結合并活化TAK1和IRF3加強巨噬細胞中TLR配體誘導的炎癥因子和Ⅰ型干擾素的產(chǎn)生[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尚喜;;巨噬細胞參與泡沫細胞形成的機理[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專題講座匯編[C];2004年
5 丁健;林琳;鄭彥;杭緯;顏曉梅;;鈹?shù)募毎麛z入機制探討[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化學生物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6 王家鑫;;小鼠接種布魯氏菌疫苗引起的巨噬細胞依賴性樹突狀細胞遷移與免疫應答[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7 周南進;謝勇;黃慶倫;劉東升;;SIGIRR對巨噬細胞LPS/TLR信號通路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8 李奇;王海杰;;透明質酸對于淋巴結巨噬細胞運動的影響[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9 趙勇;;移植免疫耐受:CD4+CD25+Foxp3+調節(jié)性T細胞、巨噬細胞及交叉免疫耐受[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旭林;郭峰;王飛;王永杰;;不同濃度的AngⅡ對RAW264.7巨噬細胞AT1受體表達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侯嘉 何新鄉(xiāng);硒的神奇功能[N];中國食品質量報;2003年
2 本報記者 楊珂;了解我們的體內“衛(wèi)士”——免疫系統(tǒng)[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3 錢錚;日本 發(fā)現(xiàn)感知組織損傷并引發(fā)炎癥的受體[N];大眾科技報;2008年
4 蔣明;戴勁松;武大傷寒桿菌致病機制研究獲成果[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5 知陶;把炎癥反應排除在外[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6 劉永銘;T淋巴細胞加重動脈粥樣硬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7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心內科教授 嚴曉偉;好膽固醇可能會變壞[N];健康報;2008年
8 聞玉;天然胡蘿卜素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9 肖鑫;免疫系統(tǒng)精細調控研究獲重大進展[N];健康報;2008年
10 莊愉;新型抗結核疫苗的開發(fā)研究[N];中國醫(yī)藥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玉珍;溶酶體相關的小G蛋白Rab7b負向調節(jié)巨噬細胞Toll樣受體信號轉導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2 馬翠卿;GAS下調巨噬細胞炎癥因子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3 李偉;人臍帶間質干細胞通過巨噬細胞參與修復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4 周江睿;神經(jīng)肽Y對巨噬細胞炎性因子和小分子炎癥介質的調節(jié)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張偉;Krǔppel-like factor家族成員KllfO對巨噬細胞分泌炎癥因子的調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徐靜瑋;日本血吸蟲抗原誘導巨噬細胞極化的分子證據(jù)[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趙雁;microRNAs在α-黑素細胞刺激素抑制巨噬細胞產(chǎn)生腫瘤壞死因子-α中的作用[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8 張一;李斯特菌感染的巨噬細胞來源的微顆粒在樹突狀細胞介導的獲得性免疫中的作用[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羅沖;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小鼠內毒素血癥巨噬細胞的生物學特性[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白雪;旋毛蟲排泄分泌物調節(jié)巨噬細胞及成肌細胞功能的體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龍飛;糖皮質激素對巨噬細胞快速非基因組作用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5年
2 李永軍;糖基化終產(chǎn)物對巨噬細胞MMP-9表達與活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3 王寧飛;Rab7負向調控巨噬細胞中TLR3/4信號轉導通路的研究[D];內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郭俊杰;雙歧桿菌細胞壁的免疫調節(jié)和抑瘤作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06年
5 張小磊;巨噬細胞甘露糖受體siRNA體系的建立及對殼寡糖與巨噬細胞結合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6 朱珊;熱休克預處理及HSF1對LPS所致巨噬細胞遷移及黏附的影響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7 張建斌;氯化鈷和脂多糖對巨噬細胞RAW264.7表達HIF-1α和TGF-β1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琴;巨噬細胞功能極化的組蛋白二價修飾調控[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康耀霞;差異顯示法分析雌二醇對巨噬細胞基因表達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2年
10 劉鴻程;異種胸腺修飾對巨噬細胞功能影響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79334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9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