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血管內皮細胞在體外應力培養(yǎng)前后的形態(tài)學分析
本文關鍵詞:兔血管內皮細胞在體外應力培養(yǎng)前后的形態(tài)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內皮細胞 體外應力培養(yǎng) 生物反應器 掃描電鏡 HE染色
【摘要】:應用血管生物反應器培養(yǎng)兔頸總動脈血管,通過掃描電鏡、HE染色方法考察體外應力培養(yǎng)前、后的兔頸總動脈內皮細胞形態(tài)變化。掃描電鏡觀察顯示:應力培養(yǎng)前后內皮細胞均為梭形束狀,但培養(yǎng)后內皮細胞短軸間隙加大。HE染色切片表明,培養(yǎng)前血管內皮細胞層清晰可見,培養(yǎng)3 d后血管內皮細胞層連續(xù)、相對完整。實驗結果表明,利用生物反應器體外應力培養(yǎng)的兔血管內皮細胞基本能夠保持形態(tài)的完整性,體外應力培養(yǎng)可以作為一種評估手段用于心血管支架材料與血管相互作用在器官水平上的研究。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
【關鍵詞】: 內皮細胞 體外應力培養(yǎng) 生物反應器 掃描電鏡 HE染色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71701)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SWJTU09BR211)
【分類號】:R329
【正文快照】: 血管內皮細胞是一層連續(xù)覆蓋整個血管內腔表面的單層扁平鱗狀細胞,具有感應與效應雙重功能,在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發(fā)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3]。目前,在心血管支架材料與血管相互作用關系的研究中,常采用細胞水平的研究手段,如材料與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等共同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喬華;何勝虎;;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檢測方法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年04期
2 米寧;高允生;;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與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10期
3 邱雅慧;;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以及損傷修復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10期
4 劉波,姜宗來,張炎,劉艷春,覃開榮,楊向群;血管體外應力培養(yǎng)系統(tǒng):一種新的血管生物力學實驗模型[J];醫(yī)用生物力學;2001年04期
5 杜明偉;方長青;王秀茹;姜海嬌;陳江帆;李建華;;血管內皮標記物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在胸水細胞中的表達和意義[J];微生物學雜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志雄;奚廷斐;王迎軍;王春仁;席葆樹;張建;谷涌泉;陳曉松;;小口徑組織工程血管生物反應器的制造[J];北京生物醫(yī)學工程;2008年04期
2 金瀟;朱陵群;龐鶴;;益氣活血解毒法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誘導內皮細胞黏附作用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2010年08期
3 張洪鑫;楊柳;段小軍;李忠;;模擬正壓和負壓流的簡易平行板流動腔模型的初步應用[J];重慶醫(yī)學;2006年12期
4 王曉偉,徐志云,張寶仁,黃盛東,韓林,張裕東,葉福林;組織工程心臟瓣膜體外脈動反應器的初步研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年10期
5 路靜;白睿華;楊洪艷;黃幼田;鄭智敏;趙繼敏;趙明耀;董子明;;原代臍靜脈內皮細胞與臍靜脈內皮細胞株的生物學特性比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8年20期
6 楊永紅;武彥何;羅婧;胡英;廖忠俊;;吸入糖皮質激素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3年03期
7 付毅;;運動和中藥對大鼠血管內皮功能影響機制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年13期
8 劉靜嫻;徐秋林;蘇磊;王立群;;蛋白酶活化受體1在內皮細胞中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3年17期
9 方長清;姜躍峰;姜海嬌;方思涵;李建華;;惡性胸腔積液中肺腺癌的EGFR、VEGF和P53的表達及分子生物學意義[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4年03期
10 白敏;;血三七水煎液抑制大鼠動脈粥樣硬化及其機制研究[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4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裴麗;張軍平;;PCI術后中醫(yī)病機探討[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心病分會全國第十二次學術年會暨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心病分會換屆選舉工作會議論文精選[C];2010年
2 劉中勇;李林;方家;陳寧南;鄧鵬;方險峰;鄒國輝;;補腎活血促進人臍靜脈內皮原代細胞NO表達[A];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次活血化瘀專業(yè)學術年會暨血瘀證與肝腎疾病研究培訓班論文集[C];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卿;燈盞細辛血管保護作用及南方紅豆杉等葉綠體基因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2 戴小福;轉染人熱休克蛋白70基因(hHSP70)對大鼠同種異體移植血管病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高懷林;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的建立與絡氣虛滯型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病理生理機制及通絡藥物干預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王天輝;S100A4蛋白對運動氧化應激致心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分子調控[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9年
5 林葉新;PPARs篩選模型的構建及抗糖尿病天然藥物活性成分的篩選[D];重慶大學;2013年
6 戴青原;內臟脂肪素對氧化應激HUVECs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婁靜;尾靜脈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致大鼠As早期病變及銀杏葉片的預防作用[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易小民;全蝎純化液對凝血酶誘導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作用的影響[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3 張冬慧;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豬冠狀動脈的舒張作用及機理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4 王蕾蕾;葡萄糖負荷對血管內皮功能和氧化應激的影響及那格列奈的干預作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5 安英男;前列地爾對兔主動脈內皮細胞缺氧復氧損傷后抗栓功能的影響[D];遼寧醫(yī)學院;2011年
6 楊國棟;低分子量肝素(LMWH)對兔血管內膜增生抑制作用[D];鄭州大學;2011年
7 米寧;甜菜堿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8 張峰;高壓力對體外培養(yǎng)動脈中膜平滑肌細胞增殖與凋亡的影響[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3年
9 張洪鑫;流體應力對兔骨髓MSCs向血管內皮細胞表型分化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6年
10 李正美;血管組織動態(tài)培養(yǎng)裝置的實現(xiàn)與測控系統(tǒng)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瑞,黨瑜華,張菲斐;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黏附分子-1表達的影響及L-精氨酸的拮抗作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5年01期
2 湯益明,楊寧;冠心病的某些重要進展[J];江西醫(yī)藥;2001年02期
3 王鋼,陶貴周;冠心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的評價[J];錦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 徐慧,鄭楊,佟倩;卡托普利晚期預處理對人內皮細胞缺氧復氧損傷時內皮素1和一氧化氮合酶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4年02期
5 趙玉英,智光;評價血管內皮功能的方法[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年03期
6 劉相菊,高海青,沈琳,畢軼,由倍安,伊永亮,馬亞兵;阿托伐他汀對兔動脈粥樣硬化一級預防的實驗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6期
7 劉麗芳,盧海剛;鈣拮抗劑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5年05期
8 蔣紅梅,蔡美英;內皮細胞的免疫學功能[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01年03期
9 邱雅慧;;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以及損傷修復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年10期
10 陳明,胡申江;高血壓病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及治療[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5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冬;補體活化對內皮細胞的作用[J];中國心血管雜志;2000年03期
2 王翔,蔡紹皙,羅向東,王裴,羅勤,梁光萍,楊宗城;脂多糖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后內皮細胞膜脂的修飾[J];生理學報;2001年06期
3 朱廣瑾,高詠梅,吳其夏;腫瘤壞死因子對內皮細胞組織因子表達及轉錄調控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01年02期
4 熊建瓊,朱佩芳,王正國,蔣建新;髓樣分化蛋白-2在內毒素與內皮細胞結合中的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24期
5 武煥玲;范剛;張健;;內皮細胞微顆粒的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6 黃巧冰;郭曉華;李強;陳波;黃旭亮;王陵軍;王占華;王吉萍;李巧琴;;晚期糖基化終產物對內皮細胞的影響及其信號機制[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9年04期
7 呂寧;;內皮細胞的功能及其研究進展[J];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8 高而威;內皮細胞可由受體介導轉運胰島素[J];生理科學進展;1986年02期
9 吳金鶯;盛民立;;內皮細胞的免疫學功能[J];細胞生物學雜志;1991年02期
10 丁自強,李少華,費俠;血小板激活因子對肺動脈內皮細胞的直接作用[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應大君;陳衛(wèi)軍;周丁華;;內皮細胞機械感受功能的實驗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2 鄧紅;李懿萍;來茂德;;高糖環(huán)境細胞間相互作用對內皮細胞產生活性氧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3 林萍章;PualJ.Pearson;RaymondCartier;KazuhiroHashimoto;HartzellV.Schaff;;內膜再生過程中,內皮細胞之反應[A];海峽兩岸電子顯微學討論會論文專集[C];1991年
4 趙彭濤;李志超;董明清;賈斌;張莉莉;;LPS對培養(yǎng)的BPAECsⅠ型Na~+/H~+交換器活性的影響[A];第六次全國缺氧和呼吸病理生理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5 熊建瓊;朱佩芳;王正國;蔣建新;;髓樣分化蛋白-2在內毒素與內皮細胞結合中的作用[A];第十一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論文匯編[C];2006年
6 王心華;甄永蘇;;烯二炔類抗生素力達霉素抑制內皮細胞生長和誘導內皮細胞凋亡[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7 李彥榮;應晨江;易海維;衣衛(wèi)杰;孟依;劉烈剛;孫秀發(fā);;綠茶多酚對牛內皮細胞窖蛋白-1表達的影響[A];湖北省、武漢市營養(yǎng)學會第十一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蔡紹皙;張莉;韓亞剛;蔣稼歡;;流動腔底面內皮細胞圖型化研究與圖像處理[A];第十次中國生物物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汪毅;陳允欽;;高密度脂蛋白與內皮功能[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會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馬向紅;黃體鋼;楊萬松;周麗娟;;四氫生物喋呤對內皮細胞產生一氧化氮和超氧陰離子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第八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中藥抗血栓機理及對內皮細胞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取得佳績[N];科技日報;2000年
2 趙軍;耳毒性藥物對耳蝸螺旋動脈平滑肌和內皮細胞電生理特性的影響項目[N];科技日報;2007年
3 華朋;熱愛老年事業(yè) 投身老年醫(yī)藥[N];中國老年報;2000年
4 高國起;提升ACE2活性可消退動脈硬化斑塊[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5 佳愉;中藥善調理 降壓重保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6 劉道安;保護動脈內膜 減少冠心病發(fā)生[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7 韓慧;腫瘤治療最新進展[N];保健時報;2003年
8 王萌 編譯;三方法預測心臟病[N];健康時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可滿;氧化型LDL對血管內皮細胞的誘導激活[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2 賈素潔;內源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與內皮細胞通訊功能障礙及(口山)酮的保護作用[D];中南大學;2007年
3 郭志堅;晚期糖基化終產物修飾的蛋白質對人血管內皮細胞的病理生物學作用及其機制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2年
4 肖暉;內皮細胞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與細胞粘附關系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李毅;活化蛋白C對脂多糖誘導內皮細胞活化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陳麗華;一種新的內皮細胞可誘導性粘附分子的表達調變及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0年
7 鄭敏哲;初探內皮細胞膜微粒(EMPs)于體外對內皮細胞功能及凋亡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周衛(wèi)輝;尼古丁對血管內皮細胞表達細胞間粘附分子-1及其基因轉錄調控和信號轉導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9 饒小泉;MBD2基因缺陷促進血管生成并改善小鼠下肢缺血損傷[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賈俊;重組腺病毒體外轉染內皮細胞的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曉華;晚期糖基化終產物誘導內皮細胞通透性增高的作用機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李紅玲;眼鏡蛇毒金屬蛋白酶激活和損傷內皮細胞的機制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3 曹永梅;蔗糖對真空冷凍干燥兔角膜內皮細胞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2年
4 張敕;纖連蛋白及其重組肝素結合域多肽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8年
5 劉鐵峰;冠心康對同型半胱氨酸誘導內皮細胞氧化損傷作用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譚培藝;薯蕷皂苷對牛胸主動脈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張展;氯沙坦對體外循環(huán)犬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D];遵義醫(yī)學院;2010年
8 孫少衛(wèi);小凹與小凹蛋白-1介導ox-LDL的攝取及跨內皮轉運[D];南華大學;2007年
9 劉水;浮膠共培養(yǎng)中平滑肌細胞對內皮細胞血管形成及功能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10 楊小明;體外培養(yǎng)內皮細胞與血液有形成份粘附動力學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75008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75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