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細胞系LAD2的培養(yǎng)及肥人細胞脫顆粒模型的建立
本文關鍵詞:肥大細胞系LAD2的培養(yǎng)及肥人細胞脫顆粒模型的建立
【摘要】:目的培養(yǎng)人肥大細胞系LAD2和建立IgE介導的肥大細胞脫顆粒模型,為研究Ⅰ型超敏反應提供體外實驗模型。方法噻唑藍(MTT)檢測細胞生長曲線,細胞染色及電鏡觀察,Biotin-IgE致敏LAD2細胞,鏈霉親和素(Streptavidin)攻擊,測定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釋放,判斷LAD2細胞的激活效應。結果 MTT檢測LAD2細胞的倍增時間為10d;細胞染色及電鏡發(fā)現(xiàn)細胞內有致密顆粒,隨著BiotinIgE致敏濃度的升高,組胺及β-氨基己糖苷酶釋放量均逐漸升高。結論人肥大細胞系LAD2培養(yǎng)成功,建立了由IgE介導的脫顆粒模型,為進一步研究Ⅰ型超敏反應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皮膚科;第三軍醫(yī)大學藥學院藥理教研室;第三軍醫(yī)大學軍事預防醫(yī)學院全軍復合傷研究所;
【關鍵詞】: 肥大細胞 模型 組胺 脫顆粒 Ⅰ型超敏反應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972647)
【分類號】:R329.2
【正文快照】: .g反應和抑制由IgK介導的過敏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受體(農達水平低、顆粒禽Iji?少1卜2丨新近建立從人骨髓及臍血中分離誘導培養(yǎng)的肥大細胞,成木吊的肥人細胞系I-AD2細胞來源J.-肥大細胞增多癥患貴、培養(yǎng)周期較長,因此獲得永生化人肥大細胞系用r.片的ft髓,「丨丨}0N、..丨(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孫仁山,劉榮卿;肥大細胞脫顆粒的標志[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1年02期
2 楊嵐;李蕾;陳國千;;肥大細胞功能和介質釋放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年08期
3 幸曉燕;王青;周聯(lián);鄧向亮;;一種大鼠腹腔肥大細胞分離方法[J];免疫學雜志;2011年07期
4 郭永超;李振興;林洪;;組胺、類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在肥大細胞體外釋放過程中的相互關系[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09年12期
5 孫仁山,陳曉紅,冉新澤,程天民;高親和力IgE受體介導的信號傳導及其相關的抑制性受體[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5年04期
6 孫仁山;伍津津;;過敏治療及其相關的基礎免疫學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莊玉;呼格吉樂圖;趙風華;;肥大細胞研究概述[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1年09期
2 王然;王曉東;李鳳煥;李秀全;;高爾基體蛋白GP73在肝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13期
3 盧帥軍;厲倩;朱長玲;陳錕;譚龍益;;妊娠母體血清hPL、uE3水平與子癇前期的關系[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13期
4 劉春霞;杭杲;;過敏原檢測與過敏性疾病治療的研究進展[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年S1期
5 胡克;肖錦秀;黃翠萍;;脂多糖對哮喘小鼠肥大細胞活化及p38蛋白激酶表達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年10期
6 楊永強;陳曉紅;李怡然;陳波;冉新澤;楊濤;孫仁山;;SELEX技術篩選鈣通道特異性核酸適配體及其抗肥大細胞活化的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7 章高平;柯江維;陳強;劉建梅;李嵐;楊智輝;吳愛民;李建;;哮喘患兒血清中可溶性干細胞因子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宋曉晶;羅明富;蔣瑾;張金鈴;;大鼠胃腧穴注射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抗體對肥大細胞分布及功能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劉曉云,包振民;中國對蝦體內一種結締組織顆粒細胞的電鏡觀察和組化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鄧向亮;周聯(lián);王麗虹;王青;王培訓;;血塞通致RBL-2H3細胞與原代肥大細胞脫顆粒特性的比較[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幸曉燕;大鼠腹腔肥大細胞分離及魚腥草注射液致其脫顆粒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莊玉;絨山羊肥大細胞的組織化學分析[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3 毛麗娟;痛瀉要方對腹瀉型IBS患者腸粘膜肥大細胞活化的影響[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4 王洪海;子宮內膜肥大細胞介質與奶牛子宮內膜炎關系的研究[D];東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楊淑萍;易激膠囊對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模型大鼠VIP和MC表達的影響的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6 郭相杰;過敏性猝死豚鼠IgE含量的死后變化規(guī)律及肥大細胞脫顆粒的觀察[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7 劉曉艷;食物、花粉、青霉素等過敏病人血清特異性IgG抗體[D];鄭州大學;2006年
8 孟杰;免疫正常人群和免疫異常人群血清中類胰蛋白酶含量的測定[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周昱;細胞色素C與TRPV通道開通的關系[D];復旦大學;2009年
10 黃建芳;河蝦主要過敏原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河蝦過敏原不同組分共同表位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敏毓;王祥林;;關于肥大細胞脫顆粒及介質釋放的機理[J];安徽醫(yī)學;1980年02期
2 張慧云;王順蘭;林麗艷;林青;貝寧;何韶衡;;IL-12刺激肥大細胞IL-13分泌與ERK信號轉導通路的關系[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2期
3 孫仁山,胡川閩,劉榮卿,王延江,胡厚祥;高親和力IgE受體α鏈cDNA的克隆及序列測定[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4 向軍儉,張在軍,毛露甜,鄧寧,楊紅宇;食品過敏原體外激發(fā)小鼠致敏肥大細胞組胺釋放[J];廣東醫(yī)學;2005年05期
5 孫仁山,劉榮卿;肥大細胞脫顆粒的標志[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1年02期
6 劉東方;肥大細胞脫顆粒機制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4年02期
7 馮百歲;張文萍;陳永忠;王勝啟;陳香宇;程鵬;楊平常;;TLR2和NOD2在肥大細胞激活中的作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08年04期
8 張慧云;何韶衡;;蛋白酶激活受體在鼠肥大細胞的表達[J];臨床檢驗雜志;2009年01期
9 甘露;朱東興;黃明元;楊永宗;;肥大細胞在平滑肌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形成中的作用[J];免疫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范學強,姬勝利,遲延青,曹吉超;脫硫酸化與多硫酸化肝素衍生物對肥大細胞脫顆粒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華,何韶衡;組胺對肥大細胞激活的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4年03期
2 郭薇,陳玉川,劉水平,成建定;肥大細胞體外脫顆粒的檢測方法[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2年08期
3 鄭浩,李卓婭,龔非力,姜曉丹,馮瑋,徐勇,熊平;跨膜型SCF與分泌型SCF對肥大細胞生物學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1年08期
4 陳曉宇;肥大細胞的異質性[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1年04期
5 蘇濤 ,程冠生;G蛋白偶聯(lián)的PI_3Kr在肥大細胞功能中的核心作用[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2年05期
6 郭洪勝;肥大細胞在器官纖維化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機制[J];醫(yī)學綜述;2004年08期
7 朱良如;肥大細胞與胃腸感覺和運動[J];國外醫(yī)學.消化系疾病分冊;2000年04期
8 謝華,何韶衡,鄭堅;蛋白酶抑制劑對肥大細胞類胰蛋白酶分泌的影響[J];免疫學雜志;2002年04期
9 何韶衡,何永松,謝華;人肥大細胞的IgE依賴性組胺和類胰蛋白酶分泌[J];免疫學雜志;2004年05期
10 王天有,程懷江,陳永躍,原憲立;肥大細胞起源的研究[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樂仁;楊冬梅;歐德淵;;蛙科動物肥大細胞的組織化學與形態(tài)學研究[A];第二屆中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術大會暨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汝小美;朱寶珍;劉秀珍;葛忠良;;小鼠肥大細胞輻射損傷特點的初步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3 林小平;趙海濤;陳萍;孫麗;馮新利;謝華;;rIL-12和rIFN-γ霧化吸入抑制過敏性氣道肥大細胞活化的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變態(tài)反應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4 許樂仁;楊冬梅;歐德淵;;牛蛙肥大細胞的組織化學與形態(tài)學[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病理學分會第十五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物病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周衍東;雷紅娟;崔宗杰;;紫外光(UVA)誘導的肥大細胞胞漿鈣振蕩和細胞胞吐[A];第六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楊冬梅;許樂仁;歐德淵;付學智;;牛蛙肥大細胞超微結構的觀察及其與外周神經(jīng)的關系[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獸醫(yī)病理學分會第十五次、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物病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十四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7 許樂仁;M M Carr;K R Parsons;A W Walls;G A Hall;;用小鼠抗人類肥大細胞類胰蛋白酶單克隆抗體通過免疫過氧化物酶技術鑒定豬和牛的肥大細胞[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8 楊冬梅;許樂仁;;免疫組化法證實牛蛙肥大細胞中類胰蛋白酶的存在[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9 王化坤;房經(jīng)貴;高志紅;婁曉鳴;沈志軍;章鎮(zhèn);;精確預測(AFC):一種新穎快速高效分離微衛(wèi)星的方法[A];第二屆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與基因發(fā)掘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李永平;嚴宗毅;廖福龍;;凝血過程的血液流變學模型[A];1999中藥研究論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李山;肥大細胞處于免疫系統(tǒng)抗病第一線[N];科技日報;2010年
2 醫(yī)學博士,大醫(yī)院里的小醫(yī)生 薄三郎;無法無天的蚊子[N];東方早報;2011年
3 金 戈;癢,,神秘的人體感覺[N];中國商報;2003年
4 撰文 晨風;科學家構建4億年前奇異海洋生物3D模型[N];中國海洋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長征;5-HT和組胺對經(jīng)小腦頂核和底丘腦核介導的運動行為的調控及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2 唐澤耀;肌球蛋白輕鏈的非Ca~(2+)依賴性磷酸化特征及其影響因素[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龔彥文;剪切力作用下紅豆杉細胞一氧化氮和MAPK調控模型的動態(tài)特征[D];天津大學;2006年
4 程文俊;復合富血小板血漿可注射型組織工程骨的構建與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5 于紅博;黃土丘陵溝壑區(qū)植物蒸騰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轉換模型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年
6 呂海婷;生物分子的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計算化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汪麗娜;肥大細胞膜機械敏感性離子通道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梁曉歡;阿米洛利結合蛋白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宮中的表達與調節(jié)[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劉秀紅;黑帶蛙(Rana nigrovittata)皮膚抗菌肽的分子多樣性、結構與功能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8年
10 林慧敏;離子通道模型的靜電勢計算[D];北京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冬梅;牛蛙肥大細胞的形態(tài)學和組織化學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2 沈競;江蘇省1980-2000(三期)景觀格局變化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3 趙紅瓊;新疆奶牛子宮內膜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其治療中草藥的篩選[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5年
4 汪官余;寶圣湖浮游植物與若干生態(tài)因子相互關系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王玲;川西北地區(qū)主要灌叢類型生物量及其模型的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9年
6 周芳燁;青春雙歧桿菌對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影響[D];安徽理工大學;2007年
7 臧茹;富馬酸生產菌株米根霉的菌種選育及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D];浙江大學;2007年
8 姚紅艷;幾種生殖激素與牛蛙生殖器官肥大細胞數(shù)量相關性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9 韓潔;枯草桿菌B_1⑥菌株胞外多糖的初步研究[D];貴州大學;2007年
10 吳昊;主動式核酸芯片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55122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5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