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OT、SS及胃腸道ICC細胞探討柴胡疏肝散促進肝郁模型鼠胃腸動力作用機制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從MOT、SS及胃腸道ICC細胞探討柴胡疏肝散促進肝郁模型鼠胃腸動力作用機制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柴胡疏肝散 慢性不可預知應激 肝郁證 胃動素 生長抑素 Cajal間質細胞
【摘要】:目的:觀察柴胡疏肝散對肝郁模型鼠胃排空、胃腸激素以及小腸細胞微結構等的影響,從胃腸激素、ICC細胞等角度,揭示該方對肝郁模型鼠胃腸動力的藥理學作用及機制,揭示中藥從肝治脾整體調(diào)節(jié)的優(yōu)勢所在。方法:1.肝郁大鼠模型的建立:采用包括禁食、禁水、低溫游泳、高溫環(huán)境、水平震蕩、夾尾、晝夜顛倒七種刺激方法,每日隨機選用一次,造模3周,并測定造模前后大鼠一般情況、體重、進食量以及強迫游泳不動時間用于評價造模效果。2.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血清MOT、SS及胃排空功能的影響:造模后,按各組劑量每天10 ml·kg-1ig給藥2周,柴胡疏肝散高、低劑量組給藥濃度分別為:21.0,10.5 g·kg-1,嗎丁啉組給藥濃度為:10 mg·kg-1,空白組及造模組均給以等體積生理鹽水。并于造模前、造模后及給藥后分別使用ELISA法測定各組大鼠血清MOT、SS含量,酚紅法測定胃排空率。3.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ICC-DMP細胞的影響:取正常組、造模組、給藥各組大鼠距離幽門1 cm的上段8 cm的小腸組織,沿系膜緣剖開去除內(nèi)容物,固定液中固定后常規(guī)制備電鏡切片,電鏡觀測ICC-DMP的超微結構。結果:1.實驗一結果:造模前后,正常組大鼠的一般狀態(tài)較為穩(wěn)定。造模后,造模組大鼠毛發(fā)逐漸轉為凌亂干結,活動逐漸減少,出現(xiàn)倦怠、乏力、嗜睡等表現(xiàn);情緒由穩(wěn)定變?yōu)橐着^而低落;進食逐漸減少;大便逐漸變軟甚至便溏。造模組強迫游泳不動時間顯著延長,與正常組相比,差異顯著(p0.01)。體重方面,正常組大鼠的體重穩(wěn)步增長,而造模組體重增長緩慢甚至出現(xiàn)負增長,差異顯著(p0.01)且這種改變與性別無關,胃腸激素方面,造模前后對比,造模各組MOT分泌明顯減少(P0.05)而SS分泌均明顯升高(P0.05)。2.實驗二結果:造模前后對比,實驗二結果與實驗一基本相似,可認為造模成功。給藥后,進食量方面,給藥組與正常組進食量相當(P0.05)。且較模型組進食量均有增加(P0.05),其中嗎丁啉組日均進食量增加更為明顯(P0.01)。體重方面,各組大鼠體重均有回升,尤其以嗎丁啉組回升較快,與造模組相比差異顯著(P0.05)。給予中藥的兩組大鼠,低劑量組體重恢復速度較慢,然而高劑量組恢復速度較快。行為學指標方面,造模組不動時間長于空白組(P0.05),而中藥高、低劑量組不動時間均顯著短于造模組及西藥組(P0.05),且中藥組間沒有明顯差異。胃排空方面,正常組及各給藥組胃排空率均高于模型組(P0.05),且柴胡疏肝散低劑量組差異更為明顯(P0.01),而各治療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胃腸激素水平方而,造模組MOT分泌雖有所恢復,與空白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總體仍小于空白組,而給藥組MOT水平均高于造模組及空白組(P0.05)。給藥后,與正常組相比,嗎丁啉組血清SS含量降低(P0.05)。與模型組相比,給藥組血清SS含量均有顯著下降(P0.01)。4.實驗三結果:肝郁證模型組ICC-DMP總體數(shù)目減少,與平滑肌細胞及神經(jīng)纖維末梢有縫隙連接;細胞呈多邊形,胞質少,線粒體擴張、脊斷裂,粗面內(nèi)質網(wǎng)擴張,細胞核內(nèi)常染色質豐富。經(jīng)高劑量柴胡疏肝散治療后,ICC-DMP數(shù)量明顯增加,細胞呈梭形,胞質稀少,胞質內(nèi)糖原顆粒豐富,部分內(nèi)質網(wǎng)擴張,細胞核桿狀,異染色質豐富,部分線粒體腫脹,但明顯少于造模組。低劑量柴胡疏肝散治療后大鼠小腸ICC-DMP結構改善及數(shù)量恢復雖不及高劑量組,但已有好轉趨勢。嗎丁啉組ICC-DMP結構改善尚不明顯。結論:1.柴胡疏肝散增加大鼠進食量及體重,縮短強迫游泳的不動時間。2.柴胡疏肝散改善肝郁模型大鼠胃腸動力的機制可能是通過上調(diào)血液MOT、SS含量。3.柴胡疏肝散可以一定程度上促進模型大鼠小腸ICC-DMP的數(shù)量和形態(tài)的恢復。
【關鍵詞】:柴胡疏肝散 慢性不可預知應激 肝郁證 胃動素 生長抑素 Cajal間質細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285.5;R-332
【目錄】: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英文縮略詞表11-12
- 前言12-13
- 第一章 理論研究13-18
- 1. 中醫(yī)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認識13-15
- 1.1 病因病機認識13-14
- 1.2 辨證分型14-15
- 1.3 治療方法15
- 2. 西醫(yī)學對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認識15-18
- 2.1 對病因認識的進展15-16
- 2.2 對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16
- 2.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16-18
- 第二章 實驗研究18-37
- 第一節(jié) 實驗一:肝郁證大鼠模型的建立18-23
- 材料與方法18-19
- 1 材料18
- 1.1 動物18
- 1.2 儀器18
- 1.3 實驗試劑18
- 2. 方法18-19
- 2.1 分組與造模18
- 2.2 取材18
- 2.3 指標檢測18
-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學處理18-19
- 結果19-21
- 3.1 大鼠一般狀態(tài)觀察19
- 3.2 對行為學指標的影響19
- 3.3 對大鼠體重變化的影響19-20
- 3.4 對血清MOT、SS水平的影響20-21
- 討論21-23
- 4.1 肝郁模型制備的原理21-22
- 4.2 肝郁大鼠行為學指標的變化22
- 4.3 肝郁證大鼠胃腸激素的變化22-23
- 第二節(jié) 實驗二: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血清MOT、SS及胃排空功能的影響23-31
- 材料與方法23-24
- 1. 材料23
- 1.1 動物23
- 1.2 藥物23
- 1.3 儀器與試劑23
- 2. 方法23-24
- 2.1 分組與造模23-24
- 2.2 取材24
- 2.3 指標觀測及方法24
- 2.4 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24
- 結果24-29
- 3.1 對大鼠進食量變化的影響24-25
- 3.2 對大鼠體重變化的影響25-27
- 3.3 對大鼠強迫游泳不動時間的影響27
- 3.4 對大鼠胃排空的影響27-28
- 3.5 對大鼠血清MOT的影響28
- 3.6 對大鼠SS的影響28-29
- 討論29-31
- 4.1 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體重變化的影響29
- 4.2 柴胡疏肝散對大鼠進食量的影響29-30
- 4.3 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行為學指標的影響30
- 4.4 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胃排空率的影響30
- 4.5 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血清MOT、SS的影響30-31
- 第三節(jié) 實驗三:柴胡疏肝散對肝郁證大鼠ICC-DMP細胞的影響31-34
- 材料與方法31-32
- 1. 材料31
- 1.1 動物31
- 1.2 藥物31
- 1.3 儀器與試劑31
- 2. 方法31-32
- 2.1 分組與造模31
- 2.2 取材31
- 2.3 指標觀測31-32
- 結果32
- 討論32-34
- 第四節(jié) 參考文獻34-37
- 結語37-38
- 附錄38-44
- 參考文獻42-44
-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獲得的研究成果44-45
- 致謝45-46
- 個人簡歷4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明;柴胡疏肝散治療咳嗽[J];四川中醫(yī);1990年06期
2 張媛媛;柴胡疏肝散的臨床運用概況[J];中成藥;2000年11期
3 胡成鰲;柴胡疏肝散臨床運用舉隅[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1年12期
4 鄭建軍,吳新華,李光明;柴胡疏肝散治療腫瘤患者抑郁癥63例[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2年09期
5 莊天衢;柴胡疏肝散治療非細菌性慢性前列腺炎58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2年06期
6 崔悅;柴胡疏肝散治頑咳[J];浙江中醫(yī)雜志;2003年02期
7 陳利民,陳明來;柴胡疏肝散治療神經(jīng)官能癥213例[J];中國民間療法;2003年02期
8 徐亞民;柴胡疏肝散治療非潰瘍性消化不良癥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9 鄒培;李主一;;柴胡疏肝散治療胸壁挫傷96例[J];河北中醫(yī);2005年12期
10 汪芳東,王多成;柴胡疏肝散臨床運用舉例[J];河南中醫(yī);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凌;;柴胡疏肝散治療單純性頭痛32例療效分析[A];第三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2 邱新建;黃熙;陳澤奇;任平;黃衛(wèi);秦鋒;黃君;何娟;王楊;劉昭前;周宏灝;;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服用柴胡疏肝散后促胃腸動力物質阿魏酸和水合橙皮內(nèi)酯藥物動力學研究[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基礎理論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湖南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y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鄭逢民;;鄭中堅運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三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魏國生;劉景蘭;;柴胡疏肝散治療慢性胃炎108例臨床觀察[A];第四屆全國民族醫(yī)藥學術交流暨《中國民族醫(yī)藥雜志》創(chuàng)刊10周年慶典大會論文集[C];2005年
5 段穎;劉銅華;;柴胡疏肝散實驗研究及臨床運用進展[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內(nèi)科分會消渴病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鄭逢民;;鄭中堅運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脾胃病經(jīng)驗[A];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科學發(fā)展——瑞安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7 劉汶;范萌;陳姪;周呂;;柴胡疏肝散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氣郁結證心理及胃腸神經(jīng)敏感性、胃排空、胃腸激素等影響的臨床研究[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8 馮啟明;;柴胡疏肝散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50例的體會[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9 彭爭會;;劉華一教授應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治療慢性胃炎經(jīng)驗總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第二十四次全國脾胃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10 李光華;李魯揚;;調(diào)肝解郁治心悸[A];全國基層中醫(yī)臨床應用學術會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馬元起名中醫(yī)工作室 天津市薊縣中醫(yī)醫(yī)院 劉玉清;柴胡疏肝散治月經(jīng)過少[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陳金偉;柴胡疏肝散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療肋軟骨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3 張 純;期煩躁的防與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4 陳國華;“方藥之秘,在于劑量”[N];中國醫(yī)藥報;2001年
5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yī)院 王金亮;肝病多攻伐 氣虛不可忘[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4年
6 指導專家 武警上海市總隊醫(yī)院肝病科 潘秀珍 主任醫(yī)師 趙非一;除了“大肚腩”瘦美人也會“招惹”脂肪肝[N];上海中醫(yī)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謝偉彬;柴胡疏肝散及拆方和活性成分阿魏酸對抑郁模型大鼠的生物方劑分析藥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2 謝英;中藥促胃腸動力抗抑郁假說的提出與驗證[D];中南大學;2012年
3 吳若霞;柴胡疏肝散聯(lián)合BMSCs移植對AMI鼠心肌保護作用及對PI3K/Akt信號通路的影響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4 邱娟;柴胡疏肝散及拆方對抑郁模型大鼠行為學和腦組織p38MAPK、ERK5表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瑩瑩;柴胡疏肝散治療卒中后抑郁療效的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張智;柴胡疏肝散對大鼠胃Cajal間質細胞自噬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張曉龍;從MOT、SS及胃腸道ICC細胞探討柴胡疏肝散促進肝郁模型鼠胃腸動力作用機制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4 黃春發(fā);柴胡疏肝散干預下肢靜脈功能不全炎癥反應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呂紅偉;柴胡疏肝散對應激大鼠胃潰瘍的干預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白婕;柴胡疏肝散對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以及胃竇運動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林麗云;柴胡疏肝散治療慢性胃炎的系統(tǒng)評價[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8 阿衣努爾·木合買提巴克;加減柴胡疏肝散治療亞健康伴失眠(肝氣郁結型)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9 李丹;柴胡疏肝散對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抵抗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機制研究[D];廣東藥學院;2014年
10 陳瑩;柴胡疏肝散干預圍絕經(jīng)期氣郁體質婦女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從MOT、SS及胃腸道ICC細胞探討柴胡疏肝散促進肝郁模型鼠胃腸動力作用機制的研究
,本文編號:510981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1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