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斑塊破裂動物模型的建立
本文關鍵詞:頸動脈斑塊破裂動物模型的建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建立頸動脈斑塊破裂的動物模型。方法 36只載脂蛋白E(Apo E)缺陷小鼠,隨機分為未結扎組、單純結扎組、結扎套管2天組、結扎套管4天組、結扎套管7天組和假手術組各6只,除未結扎組外各組結扎其左側頸總動脈并飼以普通飲食。假手術組小鼠套管后即刻取下套管。結扎套管2天組、結扎套管4天組、結扎套管7天組于結扎處近段放置套管,分別于套管后第2、4和7天剪取結扎側頸總動脈。血管切片,行HE、Masson膠原染色,計算病變血管管腔狹窄率、管壁厚度、單位中膜面積細胞數(shù)和單位內膜面積膠原含量;應用免疫組化法檢測平滑肌α肌動蛋白(αSMC-actin)、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 WF)表達。結果單純結扎組結扎動脈管腔內膜增生明顯,管腔狹窄,斑塊內散在分布大量泡沫細胞,斑塊表面可看到明顯纖維帽形成。未結扎組、單純結扎組管腔狹窄率分別為0.10%±0.018%、0.88%±0.033%,中膜厚度分別為(0.44±0.02)、(0.70±0.04)mm,單位中膜面積細胞數(shù)分別為(16.5±1.03)、(12.7±1.07)個,兩組比較,P均0.05。單純結扎組、結扎套管2天組、結扎套管4天組、結扎套管7天組和假手術組斑塊破裂分別為0、5、4、6、0只;單位斑塊面積內膠原含量分別為0.47±0.04、0.09±0.03、0.12±0.04、0.16±0.08、0.41±0.07,單純結扎組與套管各組比較,P均0.05。單純結扎組動脈斑塊內部和纖維帽處均可檢測到αSMC-actin表達,但纖維帽處表達更明顯;斑塊破裂后局部仍有表達,但纖維帽處表達減弱。v WF在部分斑塊內表達,在斑塊破裂處無表達。結論通過結扎并套管成功制作了小鼠頸動脈斑塊破裂模型。
【作者單位】: 濰坊市人民醫(yī)院;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關鍵詞】: 動脈粥樣硬化 斑塊破裂 免疫組織化學 載脂蛋白E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770894)
【分類號】:R-332;R543.4
【正文快照】: 動脈粥樣硬化(AS)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基礎。臨床上各種急癥多是由易損斑塊發(fā)生破裂及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阻塞管腔引起相應器官缺血壞死所致,但尚不明確導致斑塊不穩(wěn)定及破裂的確切機制。載脂蛋白E(Apo E)缺陷小鼠普通飲食即可自發(fā)高脂血癥[1,2]。大量研究[3~5]報道了Apo E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建祥;;納米醫(yī)學在動脈粥樣硬化防治中的進展[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2 趙偉峰;周明學;王綠婭;劉衛(wèi)紅;劉紅旭;李萍;;活血解毒中藥對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斑塊穩(wěn)定性、血脂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2014年03期
3 胡艷;肖踐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術在冠心病臨界病變中的應用[J];臨床醫(yī)學;2014年05期
4 張麗偉;蓋魯粵;;血管內光學相干成像技術檢測易損斑塊研究進展[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5 程紅;尹瓊;;冠心病患者血漿CXCL16與斑塊穩(wěn)定性的相關性分析[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3年05期
6 李瑩;閆明;郭吉偉;周泠淇;徐斌;鄧麗華;王觀宇;鄭萬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與晨峰血壓、心率關系的研究[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年01期
7 董葉;林紅軍;;應用速度向量成像技術評價T2DM患者頸動脈斑塊長軸力學特征[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8 張濤;周華東;王延江;蔣曉江;許志強;易旭;;老年腔隙性腦梗死的發(fā)生及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系研究[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年03期
9 羅勁勇;萬書平;;依那普利對冠心病患者血清CXCL16及高敏C反應蛋白濃度的影響[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4年02期
10 蔣志麗;李艷芳;宋俊迎;郭彥青;;激動β_3腎上腺素受體對載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肺臟血管緊張素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林玉;TIA和小卒中患者院前延誤及院內卒中復發(fā)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2 延榮強;冠狀動脈臨界病變斑塊進展的危險分層和介入治療策略[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邱原剛;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內質網(wǎng)應激—炎癥機制及環(huán)磷酰胺的保護作用[D];浙江大學;2013年
4 侯志輝;冠狀動脈CT對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的隨訪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黃元;HnrnpA1在胚胎干細胞向平滑肌細胞分化中的作用[D];浙江大學;2013年
6 馬nI;不同CD4+T細胞亞群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和斑塊破裂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趙馨娜;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修飾的LDL激活肥大細胞脫顆粒的受體途徑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8 金偉權;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與動脈粥樣硬化之間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09年
9 付東亮;尿激酶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受體(uPAR)與易損斑塊的關系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10 劉宏;EMMPRIN單克隆抗體抑制ApoE缺陷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甲_g;心肌血流儲備分數(shù)指導冠狀動脈臨界病變介入治療的臨床評價[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李洲;絕經(jīng)后女性冠心病體質分布規(guī)律及其與C-反應蛋白的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3 王夏薇;老年恒河猴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模型的建立[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楊漢玖;雙源CT評價體檢人群冠狀動脈粥樣斑塊合伴鈣化與臨床應用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5 楊一峻;MCPIP1介導MCP-1誘導的VSMC增殖[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6 崔哈申;冠脈內注射法舒地爾對STEMI直接PCI術無復流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經(jīng)子蘭;轉化生長因子-β和CD40/CD40L對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及影響[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張穎;西洋參莖葉總皂苷對絕經(jīng)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管保護效應及機制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3年
9 汪思嘉;CD4~+CD25~+FOXP3~+Treg,Th1和Th17細胞在腦動脈支架植入術后的炎癥相關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10 閆浩;胰島素對不穩(wěn)定斑塊形成的影響及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韓學府;載脂蛋白E缺陷小鼠動脈斑塊破裂的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頸動脈斑塊破裂動物模型的建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5690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50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