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預處理對輻射誘導的細胞凋亡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06 22:13
【摘要】:近年來隨著醫(yī)療保健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核工業(yè)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接受射線的機會日益增多,醫(yī)源性照射和非醫(yī)源性照射對機體造成放射損傷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大。放射損傷輕者引起基因突變,細胞凋亡,組織變性壞死,器官功能低下,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重者則出現(xiàn)器官功能衰竭,出現(xiàn)急、慢性放射綜合征,故對放射損傷防治的研究受到了廣大學者的極大關注。近年來,探討如何調(diào)動機體的內(nèi)源性保護機制,已成為進行放射損傷防治研究的新思路。 預處理作為一種普遍存在、具有共同內(nèi)在機制的內(nèi)源性保護現(xiàn)象,可以誘導不同環(huán)境因子間的交叉保護作用。缺氧預處理的方法簡便易行,保護作用確切。為證實缺氧預處理對放射損傷交叉保護作用的存在并揭示其可能機制,尤其是與缺氧密切相關的核轉錄因子-缺氧誘導因子-1和凋亡相關蛋白Bcl-2/Bax 在保護效應中的作用以及對氧自由基的影響,進而為放射損傷防護提供新線索,本課題以對射線敏感的大鼠空腸上皮來源的IEC-6細胞為觀察對象,以37℃、5%CO2-95%N2混合氣孵育2h復氧24h為預處理模型,采用35Gy60Coγ射線照射后細胞的凋亡率、存活率為主要指標,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術,對此進行了探討。 研究發(fā)現(xiàn):1. 與單純35Gy60Coγ射線照射組相比,37℃、5%CO2-95%N2混合氣孵育2h復氧24h的IEC-6細胞接受照射后,細胞的凋亡率和微核率分別由20.16±0.96%、85.00±5.16‰降至13.65±1.17%、61.00±4.32‰(p0.01、p0.01),存活率則由52.36±3.51%提高到65.36±4.16%(p0.05),光鏡和電鏡下細胞的損傷也明顯減輕。2. 與正常組相比,缺氧預處理2h復氧24h,培養(yǎng)液的氧濃度和培養(yǎng)體系中自由基產(chǎn)量沒有明顯變化,排除了氧效應和預處理后自由基的變化對輻射效應的直接影響。缺氧預處理(HPC)后24h SOD活性明顯增強(p0.01 vs 對照組),明顯抑制了照射后MDA的生成(p0.01 vs HPC合并放射組)。3. 缺氧明顯上調(diào)HIF-lα蛋白表達;使用PI-3K抑制劑LY294002抑制HIF-lα蛋白表達后,阻斷了HPC對IEC-6細胞放射損傷的保護作用;使用HIF-lα特異性拮抗劑也很大程度阻斷了預處理的保護作用。4. WP=8 HPC明顯增加了預處理后24h-48h Bcl-2mRNA和蛋白的表達,與預處理第二窗口出現(xiàn)的時間相一致;LY294002和HIF-lα拮抗劑明顯降低了Bcl-2的表達;而預處理對Bax的影響并不顯著。 所獲結論如下:1. HPC 2h對24h后IEC-6細胞的放射損傷有交叉保護作用,HPC明顯減少了35Gy γ射線照射引起的細胞凋亡,提高了細胞存活率。2. 此模型中,排除了氧效應和預處理后自由基的變化對輻射效應的直接影響;預處理誘導的SOD參與了HPC的延遲保護作用。3. HIF-1在HPC的延遲保護效應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4. HIF-1在預處理中的作用部分是通過間接上調(diào)Bcl-2表達來實現(xiàn)的。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363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4
【分類號】:R3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任l,
本文編號:2651938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6519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