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背景: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發(fā)展,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和動物的危害已成為國際性研究熱點。前期研究提示,某些廣泛存在于環(huán)境中的外來化合物(主要是人工合成化合物)可通過各種途徑富集于人和動物體內(nèi),干擾內(nèi)源性激素的合成、分泌、釋放、運輸、結合、效應及清除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顯出模擬或拮抗內(nèi)源性激素的作用,從而導致生殖功能下降、生殖系統(tǒng)畸形和惡性腫瘤等的發(fā)病率增加。該類化合物被稱為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因子(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EEDs)。在眾多的EEDs中,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塑料及化工產(chǎn)業(yè)的增塑劑,近年來已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EEDs。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全球范圍男性精液質(zhì)量呈下降趨勢,已有研究表明這種現(xiàn)象與EEDs的抗雄激素作用有關。附睪作為精子成熟和獲能的重要場所,附睪上皮細胞在此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推測EEDs損害附睪上皮細胞可能是導致精液質(zhì)量下降、附睪功能障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擬通過動物實驗探討DEHP對附睪的病理及功能損害的機制,并探尋保護因子,對針對性治理環(huán)境污染、預防和改善男性生殖功能障礙、促進人類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的:探討DEHP對附睪的生殖毒性和生殖內(nèi)分泌干擾的機理,探尋DEHP毒性作用的拮抗劑。 方法:實驗分為體內(nèi)和體外實驗兩部分,實驗對象為雄性昆明小鼠。(1)體內(nèi)實驗:實驗動物選擇性未成熟期(PND20)的雄性小鼠和性成熟期(PND50)雄性小鼠,每期動物隨機分為四組: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DEHP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各組動物經(jīng)灌胃建立染毒模型,每天連續(xù)灌胃10天后處死動物,進行以下檢測:附睪重量測量,附睪組織光鏡和電鏡觀察,平均附睪管直徑和附睪上皮高度測量,免疫組織化學法(SABC)檢測附睪組織中AR及ER表達水平。(2)體外實驗:選取PND20和PND50小鼠附睪分別進行附睪上皮細胞原代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第三天,將不同時期小鼠附睪上皮細胞分別隨機分為四組:正常對照組、睪酮對照組、DEHP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第10天終止培養(yǎng),進行以下檢測:附睪上皮細胞增殖生長情況;MTT法測定細胞活力;附睪的功能性指標SA含量、α-1、4-糖苷酶及LDH活性。 結果: 體內(nèi)實驗: 性未成熟期(PND20)雄性小鼠: (1)DEHP組附睪重量較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減輕(p0.01);(2)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平均附睪管腔直徑縮小,附睪上皮高度降低(p0.01);(3)光鏡觀察可見DEHP組附睪上皮細胞空泡變性、脫落、上皮細胞纖毛排列紊亂甚至斷裂、附睪間質(zhì)組織增生、附睪管腔中精子數(shù)量減少,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附睪組織未見明確病理改變;(4)透射電鏡觀察可見DEHP組附睪上皮細胞內(nèi)線粒體腫脹、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池擴張、溶酶體數(shù)目增多、管周平滑肌細胞肌纖維減少而線粒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增生,DEHP+葡萄糖酸鋅組僅見附睪上皮細胞內(nèi)線粒體腫脹,正常對照組和玉米油組附睪組織未見明顯異常;(5)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AR表達水平下降(p0.01);(6)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玉米油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ER表達水平升高(p0.01);(7)正常對照組、玉米油對照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間比較,各種實驗結果無顯著差異。 性成熟期(PND50)雄性小鼠: (1)各組附睪重量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2)各組平均附睪管腔直徑、附睪上皮高度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3)光鏡觀察各組附睪組織未見明確病理改變;(4)透射電鏡觀察各組附睪組織未見明確異常;(5)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AR表達水平下降(p0.01);(6)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ER表達水平升高(p0.01);(7)正常對照組、玉米油對照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間比較,各種實驗結果無顯著差異。 體外實驗: 性未成熟期(PND20)雄性小鼠: (1)MTT試驗提示DEHP組細胞活性與正常對照組、睪酮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比較降低(p0.01); (2)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睪酮組、DEHP+葡萄糖酸鋅組SA含量升高(p0.01); (3)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p0.05)、睪酮組(p0.01)附睪上皮細胞原代培養(yǎng)上清液中α-1、4-糖苷酶活性降低; (4)DEHP組較正常對照組LDH活性下降(p0.01);(5)正常對照組、睪酮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間比較,各種實驗結果無顯著差異。 性成熟期(PND50)雄性小鼠: (1)MTT試驗提示DEHP組細胞活性與正常對照組、睪酮組比較降低(p0.01); (2)DEHP組較睪酮組SA含量升高(p0.01); (3)各組附睪上皮細胞原代培養(yǎng)液上清中α-1、4-糖苷酶活性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4)各組LDH活力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5)正常對照組、睪酮對照組和DEHP+葡萄糖酸鋅組間比較,各種實驗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 結論:(1) DEHP是一種明確的環(huán)境內(nèi)分泌干擾因子,能影響附睪的發(fā)育和功能;(2) DEHP可能直接作用于附睪引起其結構和功能的損傷;(3) DEHP對附睪的生殖毒性作用主要發(fā)生于性未成熟期;(4)鋅對DEHP所致附睪生殖毒性有拮抗作用。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R36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國天義;馬莉如;嚴炎;徐東嵐;;精漿α-1,4糖苷酶測定及其在無精子癥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安徽醫(yī)學;1993年04期
2 徐邦生,蔡云平;小鼠睪丸、附睪發(fā)育過程中的形態(tài)學研究[J];交通醫(yī)學;2001年01期
3 王德才,徐紅巖,尚麗,周序斌,張建平;缺鋅大鼠睪丸及附睪的病理組織學變化[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1998年03期
4 王煒,魏光輝,鄧永繼,張曉萍;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致小鼠隱睪睪丸和附睪的組織病理學改變[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4年11期
5 周佩軍;唾液酸與附睪精子的成熟[J];男性學雜志;1994年04期
6 杜位良 ,常德貴 ,張?zhí)?,王久源 ,張蜀武 ,丁之德;增精顆粒對大鼠附睪功能性指標GPC及SA的影響[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4年01期
7 丁之德,吳競梅,王卓群,董賽珍,張君慧,吳明章;大鼠精子在附睪內(nèi)成熟中膜唾液酸含量變化的研究[J];生殖與避孕;1993年05期
8 張樹成,王弘毅,王介東;1981~1996年我國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質(zhì)量的變化分析[J];生殖與避孕;1999年01期
9 胡向農(nóng),張忠林;體外附睪功能模型的建立與研究[J];生殖醫(yī)學雜志;1997年02期
10 侯中林,王紅,范凌松,王化潮,姜艷香,李雅芳;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酯對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J];衛(wèi)生毒理學雜志;1999年02期
,
本文編號:
235758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357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