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ORF2編碼蛋白抗原表位的特征與定位
發(fā)布時間:2018-01-08 23:15
本文關鍵詞:戊型肝炎病毒ORF2編碼蛋白抗原表位的特征與定位 出處:《東南大學》200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戊型肝炎病毒 單克隆抗體 重組蛋白 抗原表位 中和抗原表位
【摘要】: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戊型肝炎(Hepatitis E, HE)的病原體,無包膜,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含三個開放讀碼框(Open Reading Frame,ORF)ORF1、ORF2和ORF3。根據(jù)其全基因組序列分析,HEV可分為4個基因型:基因型Ⅰ,包括3個亞型,分別以HEV緬甸株(Ⅰa型)、巴基斯坦株(Ⅰb型)和摩洛哥株(Ⅰc型)為代表,以往以中國新疆株為代表的中國HEV與巴基斯坦株屬同一亞型;基因型Ⅱ,以HEV墨西哥株為代表;基因型Ⅲ,由美國株及大多數(shù)豬HEV組成;基因型Ⅳ,包括新近發(fā)現(xiàn)的HEV中國株和臺灣株。以往我國HE發(fā)病以Ⅰ型毒株為主要病原體,近期的研究報告顯示Ⅳ型HEV是目前引起我國散發(fā)性HE的主要病毒株。與其它基因型不同的是,基因型Ⅳ的基因組中有一獨特的單核苷酸插入,導致了ORF2和ORF3編碼蛋白起始密碼的移位,使得ORF2編碼蛋白比其它基因型長12個氨基酸,OFF3編碼蛋白比其它基因型短11個氨基酸。但為了便于與其它基因型毒株比較,在本研究中我們仍按照傳統(tǒng)的HEV原型毒株緬甸株的序列進行氨基酸的定位。 有較多的研究報道HEV ORF2編碼的衣殼蛋白含有多個抗原表位,特別是其富含疏水區(qū)的C端2/3部分存在多個能誘導免疫保護力的免疫優(yōu)勢B細胞抗原表位,因而ORF2編碼蛋白成為目前HEV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研究的熱點。我們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HEV ORF2基因編碼的一段由452~617位氨基酸組成的重組蛋白(簡稱p166)含有HEV構型依賴性中和抗原表位,抗原性穩(wěn)定,在I、II、III基因型毒株之間可誘發(fā)交叉中和反應。相關的靈長類動物攻擊試驗也證實HEV的Ⅰ、Ⅱ、III基因型之間可以發(fā)生交叉保護反應。但Meng等曾發(fā)現(xiàn)不同基因型HEV之間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導致的氨基酸序列改變會影響HEV的抗原性,當以不同基因型和亞型的p166對HE病人和實驗感染動物血清進行抗體ELISA滴定時,發(fā)現(xiàn)血清抗體滴度的高低與所用抗原的基因型有明顯關系,提示不同基因型HEVORF2蛋白可能具有不同的抗原表位。我們曾通過制備單克隆抗體(McAbs)進行HEV抗原表位分析,發(fā)現(xiàn)HEV第I基因型重組蛋白(p166Bur)和第II基因型重組蛋白(p166Mex)既含有HEV共同的抗原表位,又含有基因型特異性的抗原表位,提示HEV第III、IV基因型的重組蛋白中也可能含有不同于第I、II基因型的抗原表位。繼后我們又成功制備出第III基因型來源的抗-p166Us的三種不同類型McAbs,其中包括I、II、III、IV基因型共同的,III、IV基因型共有的和第III基因型特異的等,顯示不同基因型和亞型HEV ORF2編碼蛋白p166上確實存在多種類型抗原表位。 但是,對于近年在中國新發(fā)現(xiàn)的HEV第Ⅳ基因型毒株的抗原表位以及不同基因型毒株之間是否存在共同的中和抗原表位,至今尚無研究報道。因此,有必要對HEV第Ⅳ基因型毒株的抗原表位及其特點進行深入研究。為此,本研究采用代表HEV第IV基因型的中國株p166(p166Chn)為免疫原,制備抗-p166Chn的McAbs,進一步分析該基因型HEV
[Abstract]:Hepatitis E Virus ( HEV ) is a pathogen of hepatitis E ( HE ) and has no envelope . Its genome is single - strand positive strand RNA . It contains three subtypes : HEV , Myanmar ( type 鈪,
本文編號:1399063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39906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