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N1調節(jié)炎癥狀態(tài)下的肝臟Hepcidin表達及肝鐵紊亂的分子機制
本文關鍵詞:VNN1調節(jié)炎癥狀態(tài)下的肝臟Hepcidin表達及肝鐵紊亂的分子機制
【摘要】:鐵代謝紊亂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與炎癥、糖尿病、心血管等代謝性疾病息息相關,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深入研究機體鐵代謝的精密調控顯得尤為重要。Hepcidin是一種肝臟合成并分泌的抗菌多肽,富含半胱氨酸,它在調控機體鐵穩(wěn)態(tài)中起著關鍵性作用。簡單地說,機體內的Hepcidin可以與位于巨噬細胞和腸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Ferroportin1 (FPN1)蛋白結合,進而將其內化和降解。由于FPN1是胞內鐵輸出的唯一通道,所以,Hepcidin可以通過調節(jié)FPN1來調控機體鐵運輸。機體內Hepcidin的水平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會導致鐵的缺乏或過載,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疾病。因此,維持機體Hepcidin的動態(tài)平衡就變得至關重要。研究表明,Hepcidin的表達受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如機體的鐵水平、炎癥和缺氧。除此以外,人類許多代謝性紊亂疾病也與Hepcidin的紊亂密切相關,如遺傳性血色素沉著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 HH)、炎性貧血(anemia of inflammation, AI)、慢性腎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等。臨床數據顯示,在慢性炎癥病人體內Hepcidin的表達比健康人群要高,從而引發(fā)炎性貧血。對于這方面的機制研究,目前僅停留在炎性因子IL-6可通過STAT-3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信號通路增加Hepcidin的表達,但哪些媒介物傳遞炎癥信號來調控肝鐵穩(wěn)態(tài)尚未知曉。VNN1是一種在腸和肝臟組織中高表達的GPI-錨定蛋白質,具有泛酰巰基乙胺酶的活性。該酶水解泛酰巰基乙胺(pantetheine)形成巰基乙胺(pantothenic acid, vitamin B5)和半胱胺(Cysteamine)。研究表明,半胱胺(Cysteamine)在體內通過巰基二硫化物的交換反應生成氧化形式的胱胺(Cystamine),而胱胺正是許多重要代謝途徑的關鍵調節(jié)因子。實驗證明,VNN1全身性敲除的小鼠能抵抗2,4,6-三硝基苯磺酸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造成的大腸炎。然而,令人驚奇的是,用胱胺處理上述小鼠可以完全逆轉這種保護機制。綜合前人的研究結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炎癥信號、VNN1及Hepcidin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炎癥狀態(tài)下,VNN1調節(jié)肝臟Hepcidin表達及肝鐵穩(wěn)態(tài)的分子機制。本文主要采用功能獲得(gain-of-function)和功能缺失(loss-of-function)的過表達和干擾的方法。在細胞水平研究炎癥狀態(tài)下,VNN1調節(jié)Hepcidin表達及其分子機制。運用VNN1腺病毒和小干擾RNA siVNN1介導的過表達和干擾技術,采用實時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析VNN1對Hepcidin表達的影響。同時,運用普魯士藍染色的方法分析肝鐵堆積情況。在分子機制層面,我們檢測了NF-κB的活性變化。隨后,運用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實驗,研究VNN1調控hepcidin基因啟動子的轉錄活性的機制。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在小鼠的原代肝細胞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能顯著性地上調VNN1和Hepcidin的表達水平,該結果暗示了VNN1可能在LPS調控Hepcidin表達的過程中發(fā)揮著潛在的作用。過表達VNN1濃度梯度依賴性地增加Hepcidin的表達和肝鐵堆積,而干擾VNN1出現(xiàn)相反的效果。上述結果表明,VNN1和Hepcidin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性。最重要的是,干擾VNN1有效地拮抗LPS誘導Hepcidin的表達及肝鐵紊亂。在分子機制層面上,NF-κB作為經典的信號通路參與調控炎癥反應,同時,近年報道也表明在hepcidin基因啟動子的-509 bp有一個NF-κB的結合位點,可以激活hepcidin基因的轉錄,所以,我們推測VNN1可能是通過激活NF-κB的活性在轉錄水平調控hepcidin基因的表達。我們通過細胞免疫熒光實驗表明VNN1激活NF-κB的核轉位。此外,BAY 11-7082 (NF-κB的抑制劑)處理能部分削弱過表達VNN1對Hepcidin的上調效果。普魯士藍染色的結果也驗證了上述結果。細胞免疫熒光實驗進一步說明NF-κB參與VNN1調控Hepcidin表達的過程。而干擾VNN1也能部分緩解LPS對NF-κB的激活效果。熒光素酶報告基因檢測實驗表明,干擾VNN1有效地抑制LPS對hepcidin基因啟動子的激活作用。另一方面,我們的實驗中VNN1的水解產物半胱胺(Cysteamine)的氧化形式胱胺(Cystamine)完全逆轉干擾VNN1對Hepcidin表達的抑制作用,進一步證明了VNN1確實在調節(jié)肝臟Hepcidin的表達和維持肝鐵穩(wěn)態(tài)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綜上所述,我們的研究充分證明,在細胞水平上,VNN1增加肝臟Hepcidin的表達及肝鐵堆積,而NF-κB的核轉位在該現(xiàn)象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VNN1的水解產物之一半胱胺也參與此過程。我們的研究首次探討了細胞膜錨定蛋白VNN1、 Hepcidin及肝鐵堆積之間的關系,并從分子機制層面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豐富了現(xiàn)有VNN1的功能,并進一步完善了Hepcidin調節(jié)肝鐵穩(wěn)態(tài)的理論認知,同時為從不同角度治療炎癥相關的肝鐵紊亂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藥物靶點。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3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烈剛,姚平,章錫平,郝麗萍,楊雪鋒,孫秀發(fā);急性乙醇暴露對人原代肝細胞血紅素氧化酶的影響[J];衛(wèi)生研究;2004年05期
2 蔡大偉;侯艷寧;;原代肝細胞培養(yǎng)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其新藥研發(fā)中的應用[J];解放軍藥學學報;2009年03期
3 張栗;冉云;王玲;陳晨;張遵真;;茶多酚對乙醇所致原代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J];營養(yǎng)學報;2009年04期
4 谷康定,林群馨;原代肝細胞和傳代細胞對微囊藻毒素-LR的敏感性[J];毒理學雜志;2005年03期
5 鄧穎;陳杰;畢惠嫦;黃民;;原代肝細胞培養(yǎng)及其在藥物代謝和毒理學研究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6年08期
6 羅丹;劉華鋼;;原代肝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其在藥物研發(fā)中的應用[J];廣西科學;2006年04期
7 余瑩;張日華;朱自強;王林濤;;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細胞分離純化方法[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1期
8 譚洪玲;楊明會;王宇光;馬增春;高月;;大鼠原代肝細胞培養(yǎng)方法的建立[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9 杭化蓮;張磊;施曉雷;卞建民;丁義濤;;成人原代肝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凍存[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19期
10 張興元;宋向芹;張芳;歐琨;呂毅;;介紹一種簡易高效的大鼠原代肝細胞分離方法[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丁丁;辛永寧;羅兵;姜曼;劉昊剛;宣世英;;一種易于推廣的分離與培養(yǎng)小鼠原代肝細胞的方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2 王鳳飚;李濤;杜智;杜斌;張金卷;;大量幼豬原代肝細胞的分離與培養(yǎng)[A];天津市生物醫(yī)學工程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張麗芳;胡曉;;蛇床子素在大鼠原代肝細胞中代謝的研究[A];中國藥學會應用藥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中國藥理學會制藥工業(y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會議暨2008生物醫(yī)藥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4 洪勝輝;張軍;張蕊;王來娣;邵丹;張宜輝;董飚;段修軍;龔道清;;鵝原代肝細胞的簡易、高純分離及培養(yǎng)[A];安全優(yōu)質的家禽生產——第十五次全國家禽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莊鵬;江元森;馬會慧;李志剛;麥麗;楊林;姚集魯;;長期培養(yǎng)的大鼠原代肝細胞功能和形態(tài)學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6 張煒;陳文芳;齊浩;劉淼;屈穎;任兆玉;;紫外輻射對小鼠原代肝細胞細胞內鈣離子濃度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光生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和平;管媛媛;佟雷;王建明;;肝復康滴丸對四氯化碳損傷大鼠原代肝細胞的保護作用[A];2008年中國藥學會學術年會暨第八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8年
8 蘇榮勝;顏成;朱華軍;李海琴;唐兆新;;銅對肉雞原代肝細胞活性及糖原含量的影響[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家畜內科學分會第七屆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9 張先杰;王瑩;宋茂民;孫家邦;段鐘平;陳煜;張晶;鄭素軍;;三明治構型大鼠原代肝細胞長期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凈化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7年
10 楊樺;金福東;毛艷斌;張曉棠;林松;王穎;宋艾芝;劉桂芬;魯潤銘;;乳豬原代肝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A];第一屆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學術年會暨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攻關協(xié)作組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周龍;丙泊酚對小鼠原代肝細胞胰島素抵抗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2 許斌;鴨原代肝細胞對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相關蛋白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黃屹;乙型肝炎病毒在原代肝細胞共培養(yǎng)模型上的增強感染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劉振威;健康成人原代肝細胞體外實驗測定異煙肼和利福平的肝代謝和肝毒性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覃玉燕;成人原代肝細胞的分離、鑒定及其蛋白質合成與P450表達[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陳亮;成人原代肝細胞培養(yǎng)及凍存復蘇后細胞凋亡的Annexin V/PI檢測及Fas表達[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肖燕;乙酰甲喹及其代謝物的抑菌活性和對雞原代肝細胞毒性的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年
4 孫珍珍;同型半胱氨酸通過內質網應激致肝脂質蓄積作用[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張優(yōu)敬;硫化氫對小鼠原代肝細胞脂肪合成和分解的影響[D];河南大學;2015年
6 史曉麗;VNN1調節(jié)炎癥狀態(tài)下的肝臟Hepcidin表達及肝鐵紊亂的分子機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7 蔣麗娜;HCVcore蛋白誘發(fā)肝脂肪變機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8 柏靈靈;炎癥因子上調SREBP-1致小鼠原代肝細胞脂質異常聚集及損傷[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張麗芳;蛇床子素在大鼠原代肝細胞中代謝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10 薛梅;丙型肝炎病毒對樹,
本文編號:11489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14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