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大鼠持續(xù)游泳運動后學習記憶能力和IL-6、IL-10表達變化
本文關鍵詞:衰老大鼠持續(xù)游泳運動后學習記憶能力和IL-6、IL-10表達變化
更多相關文章: 衰老大鼠 持續(xù)游泳運動 學習記憶 IL- IL-
【摘要】:目的:探討持續(xù)游泳運動對D-半乳糖衰老大鼠學習、記憶以及IL-6、IL-10表達的影響。方法:采用D-半乳糖衰老模型,將雄性SD大鼠分為3組:(1)生理鹽水對照組(n=10),腹腔注射生理鹽水;(2)D-半乳糖安靜組(n=10),腹腔注射D-半乳糖(100 mg/kg/d),連續(xù)8周;(3)D-半乳糖運動組(n=10),腹腔注射D-半乳糖,并進行持續(xù)游泳訓練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宮實驗評價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免疫熒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blotting)檢測下丘腦白細胞介素6(IL-6)和白細胞介素10(IL-10)表達。結果:(1)Morris水迷宮實驗結果顯示,D-半乳糖安靜組大鼠尋找平臺潛伏期的時間較生理鹽水對照組明顯延長,在目標象限游泳時間百分比(29.42±2.12)顯著低于生理鹽水對照組(45.12±1.26)(P0.05);D-半乳糖運動組潛伏期時間顯著短于D-半乳糖安靜組(P0.05),目標象限游泳時間所占百分比(35.35±1.54)較D-半乳糖安靜組增加。(2)IL-6免疫熒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跡檢測結果表明,D-半乳糖安靜組IL-6表達較生理鹽水對照組顯著增加(P0.05);D-半乳糖運動組IL-6陽性細胞數(shù)(8.32±0.43)較D-半乳糖安靜組(11.54±0.52)顯著減少(P0.05),表明持續(xù)游泳運動有助于降低衰老模型大鼠促炎因子表達水平,抑制炎癥反應。(3)IL-10免疫熒光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跡檢測結果表明,D-半乳糖運動組IL-10陽性細胞數(shù)(11.22±0.53)較D-半乳糖安靜組顯著增加(P0.05),表明持續(xù)游泳運動可上調(diào)抗炎因子表達水平。結論:持續(xù)游泳運動有助于改善衰老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并可能通過抑制下丘腦炎癥因子IL-6的表達,并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抑制炎癥反應,從而延緩衰老。
【作者單位】: 山西醫(y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
【關鍵詞】: 衰老大鼠 持續(xù)游泳運動 學習記憶 IL- IL-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1011034-2) 山西醫(yī)科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01200803) 山西醫(yī)科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基金
【分類號】:R87
【正文快照】: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衰老相關疾病越 (2)持續(xù)游泳運動干預:D-半乳糖運動組大鼠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炎性衰老是衰老研究領域的 先經(jīng)過7 d的適應性游泳訓練,每天30分鐘,然后在新成員,與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動脈粥樣硬化、 同一個泳池、同樣的溫度下進行持續(xù)游泳運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陳羅西;郭玲玲;李亮;;Morris圓形水迷宮的應用及其相關檢測指標分析[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年08期
2 夏世金;;炎性衰老研究的現(xiàn)狀和新策略[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年01期
3 沈志祥;運動與衰老[J];體育科學;2004年07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東明;;Y型迷宮實驗和Morris水迷宮實驗的比較[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年20期
2 張學君;洪霖;洪鈺竺;林棟;吳強;;電針后海穴對自閉癥模型大鼠學習和記憶能力的影響[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3 袁敏;劉貴江;劉斌;;渥曼青霉素對血管性癡呆大鼠細胞凋亡損害的影響[J];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4 陳曉瓏;王雯;張楠;劉芳麗;劉欣欣;李文杰;;鋅對鉛暴露小鼠學習記憶及海馬中BDNF表達的影響[J];工業(yè)衛(wèi)生與職業(yè)病;2013年03期
5 劉斌;唐靜;袁敏;李世英;;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CA1區(qū)自噬及微管相關蛋白1輕鏈3的表達[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6 張瑩瑩;王銀環(huán);史亞;甘力;程東慶;;金銀花水煎劑對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7 黎海燕;羅曉秋;劉承武;魏貞;彭均華;潘尚領;;白細胞介素-10啟動子多態(tài)性與巴馬地區(qū)壯族長壽家系長壽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4年18期
8 蔡浩斌;黃忠仕;黃岑漢;;壯精合劑對初老大鼠行為學及腦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5年02期
9 倫永志;孫杰;駱寧;姚曉坤;周士勝;;煙酰胺超載對大鼠血漿內(nèi)甲基化反應水平的影響[J];大連大學學報;2014年06期
10 吳瑕;黃凱;;運動與氧化應激[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沈志祥;鄭潔皎;劉翠鮮;趙劍;;跑臺運動訓練對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響[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主題報告、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10年
2 邱遠;;不同年齡個體心肺功能及血脂水平對長期登山鍛煉的應答[A];體質研究與健康促進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志祥;運動對老年小鼠骨代謝和凋亡相關基因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豐彬;負重訓練和補充大豆多肽干預大鼠骨骼肌衰老效果及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韓肖華;電針結合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腦缺血大鼠星形膠質細胞激活和海馬突觸可塑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4 黃麗敏;負重跑臺訓練對衰老大鼠骨骼肌的作用效果及MGF基因表達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董曉華;蛇床子素對AD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李熙;p38MAPK信號通路在逆灸防治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大鼠中的作用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7 馮曉東;電針神庭、百會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的臨床及機制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8 馬婧;米諾環(huán)素在皮層下缺血性血管性癡呆中的新治療策略及其對少突膠質細胞的作用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9 張義鵬;~(131)Ⅰ顱內(nèi)近距離放療對大鼠認知功能和海馬結構的影響[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10 楊春;外源性脂肪源干細胞移植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性能力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劍;有氧運動對2型糖尿病大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學指標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王茂杰;運動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漿胰島素及心臟功能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侯婧;煤工塵肺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改變及腦組織中MDA、SOD的水平變化[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李娜;鋁致癡呆模型中Caspase-3基因的干預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王翠娜;玉米花絲安全性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李文惠;不同負荷間歇負重跑訓練對老齡大鼠骨骼肌MG29蛋白的影響[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付松芳;體育舞蹈對老年男性下肢肌力和骨密度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8 陳霞;衰老機制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及延緩衰老的途徑[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9 楊萍;依達拉奉(必存)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10 郭艷芬;發(fā)育期補充DHA對大鼠空間學習記憶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D];武漢工業(yè)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亞麗;輕度間隔性有氧運動的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2 王安利,池健,相子春,王寧,宋純理;對有氧運動(游泳)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一)——游泳對不同月齡小鼠自由基代謝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3 王安利,池健,相子春,王寧,宋純理;對有氧運動(游泳)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一)——游泳對不同月齡小鼠自由基代謝的影響(續(xù)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4 張葳,張昱1,趙晴,楊永梅;β-淀粉樣蛋白對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學習記憶及海馬超微結構的影響[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5 薄濤;陳勇;毛定安;李艷芳;朱曉華;;新生大鼠反復驚厥對腦內(nèi)γ-氨基丁酸A受體α1和γ2亞單位表達的長期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6期
6 王林;傅先明;錢若兵;牛朝詩;魯明;;嗎啡成癮大鼠的行為學及腦內(nèi)核團形態(tài)學改變的研究[J];中華神經(jīng)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7 張建東,侯一平,宋焱峰,張朗,王德貴;大豆磷脂酰膽堿提高幼年大鼠學習記憶能力及海馬突觸素的表達[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9期
8 袁德培,李軍,王平;補腎活血化痰方對AD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及腦神經(jīng)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響[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4期
9 范小蘭,王瑋,趙小貞;年齡、性別因素對大鼠Morris水迷宮測試成績的影響[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10 周國興,王春旭,劉正清;熱應激預適應對小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解剖學研究;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許曉峰;李世森;邸建勇;;游泳運動對老年人身體形態(tài)及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年07期
2 胡曉峰,馬慧娟;游泳運動中的若干醫(yī)學問題[J];游泳;1997年04期
3 高峰;何玉秀;郝強;牛凌坤;金鳳霞;;孕期低強度游泳運動對哺乳期過度喂養(yǎng)子代肥胖大鼠下丘腦弓狀核食欲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2年06期
4 呂慧玲;宋慧芳;夏仲年;張衛(wèi)國;閻八一;楊桂姣;;不同形式游泳運動后大鼠孤束核內(nèi)c-fos的表達[J];神經(jīng)解剖學雜志;2011年04期
5 劉倩倩;肖國強;;游泳運動對肥胖及肥胖抵抗型NAFLD大鼠干預效果的對比研究[J];體育學刊;2013年01期
6 李云清;;游泳運動對大學生心血管功能的影響[J];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7 楊李旺;楊桂姣;王迎春;李楠;;長期游泳運動后大鼠大腦額葉運動相關腦區(qū)c-fos的表達[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8 關宇光;王安利;杜屏;;不同負荷游泳運動對大鼠血漿尾加壓素Ⅱ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8年01期
9 史仍飛;王順利;魏安奎;袁海平;張平;;游泳運動促進大鼠骨骼肌生長及p70s6k和rpS6蛋白的表達[J];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3年05期
10 何玉秀,張雪琳,姚玉霞;大鼠游泳運動后骨骼肌UCP_3mRNA表達的時相性變化[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趙平;董敏輝;丁華;宋吉銳;;游泳運動對中老年人肺通氣功能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2 何玉秀;焦廣發(fā);高峰;鄧曉茜;李秀楠;;幼齡期游泳運動對大鼠成年后脂肪組織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3 王超;劉坤;;腦缺血前游泳運動促進缺血后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神經(jīng)化學機制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3)[C];2011年
4 白勝超;安楠;;游泳運動對生長期大鼠骨骼肌重量的影響[A];2013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暨“運動與健康”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3年
5 王莉;張華俐;陸融;周彥嬌;馬睿;呂軍強;李曉蕾;陳麗娟;姚智;;十肽化合物CMS001增強小鼠的游泳運動耐受性[A];第六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何玉秀;張雪琳;姚玉霞;;有氧游泳運動對大鼠骨骼肌UCP_3mRNA表達水平的時相性影響[A];2002年第9屆全國運動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2年
7 王世建;劉紹生;張海峰;何玉秀;;12周游泳運動對胰島素抵抗大鼠骨骼肌HSP72和JNK蛋白表達的影響[A];2011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會議暨“運動與骨骼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孟思進;李常艷;雷曉妮;;不同負荷游泳運動對老齡小鼠骨骼肌mTOR、p70s6k和ERK1/2磷酸化表達的影響[A];2011年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yè)委員會會議暨“運動與骨骼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楊軍;白介素-6在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運動降壓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2 馬楠;轉化生長因子β_1在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運動降壓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3 經(jīng)卓;IGF1-IGF1R系統(tǒng)在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運動降壓中的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4 齊潔;硫化氫在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運動降壓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揚州大學;2011年
5 馬彬;不同負荷游泳運動對大鼠橫紋肌細胞調(diào)節(jié)蛋白與超微結構的影響[D];揚州大學;2011年
6 李楠;不同游泳運動后大鼠海馬結構c-fos的表達[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呂慧玲;不同形式游泳運動后大鼠孤束核和延髓腹外側區(qū)c-fos的表達[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張媛;慢性強迫游泳運動對大鼠放射性認知功能障礙影響及相關機制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9 楊李旺;長期游泳運動后大鼠額葉運動腦區(qū)c-fos的表達[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025457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102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