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虛-肝郁脾虛不同證候模型大鼠水鹽及血管調節(jié)變化及與疏肝健脾方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肝郁-脾虛-肝郁脾虛不同證候模型大鼠水鹽及血管調節(jié)變化及與疏肝健脾方的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肝郁 脾虛 肝郁脾虛 證候模型 水鹽代謝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柴疏四君子湯
【摘要】:目的:探查肝郁、脾虛、肝郁脾虛證模型大鼠水鹽及血管調節(jié)的功能變化和柴疏四君子湯的影響。方法: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肝郁組、肝郁給藥組、脾虛組、脾虛給藥組、肝郁脾虛組、肝郁脾虛給藥組。模型組分別采用慢性束縛、飲食失節(jié)+過度疲勞、慢性束縛+飲食失節(jié)+過度疲勞的方法,連續(xù)造模4周。于造模第15天,分別予柴疏四君子湯3.57g·kg-1·d-1灌胃,連續(xù)14d。結果:與正常組比較,3個模型組腎素(PRL2)、血管緊張素(AII)、醛固酮(ALD)升高,心鈉素(ANP)降低(P0.05,P0.01),肝郁脾虛組抗利尿激素(AVP)升高(P0.05)。與相應模型組比較,肝郁給藥組AVP升高(P0.05);脾虛給藥組ANP升高,ALD降低(P0.05);肝郁脾虛給藥組PRL2、AII、ALD、AVP降低,ANP升高(P0.05)。結論:肝郁、脾虛、肝郁脾虛三證模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鹽代謝和血管調節(jié)異常,柴疏四君子湯對肝郁脾虛證具有較為全面的改善作用。
【作者單位】: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關鍵詞】: 肝郁 脾虛 肝郁脾虛 證候模型 水鹽代謝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柴疏四君子湯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81173193)~~
【分類號】:R259;R-332
【正文快照】: 肝主疏泄、藏血,其疏泄不及,氣機郁滯,可致血行不暢,津液輸布代謝障礙,水液滯留;脾主運化、統(tǒng)血,其無力運化,統(tǒng)化不及,則水濕停滯,血行異常。由此可知,中醫(yī)肝、脾功能與現代血管調節(jié)及水鹽代謝功能緊密相關。本研究以參與血管和水鹽代謝調節(jié)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reni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東平;饒秦文;;肝郁脾虛的現代認識[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年17期
2 ;肝郁脾虛的理論與實驗研究[J];湖南醫(yī)學院學報;1979年03期
3 張超良;肝郁脾虛癥的治療一得[J];新中醫(yī);1985年01期
4 金益強;李學文;黃秀蘭;iJ臣宇;;肝郁脾虛病人小腸吸收功能障礙的觀察[J];湖南醫(yī)學院學報;1979年04期
5 柯利民;;浮腫(肝郁脾虛)治驗一則[J];中醫(yī)藥學報;1980年Z1期
6 路志正;;肝郁脾虛指關節(jié)腫痛證治[J];山西中醫(yī);1986年04期
7 孫飛;彭海燕;;抑木扶土法在HBV相關性肝病中的運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8 陳嵐;;淺談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兼血瘀證[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1年04期
9 陳照基;陳世禧;甘子華;;痛瀉要方合參苓白術散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2年10期
10 李聰;謝鳴;趙榮華;么元超;王邦眾;;肝郁—脾虛—肝郁脾虛不同證候模型大鼠血液流變學變化及疏肝健脾方的作用[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珊;包劍鋒;;肝郁脾虛因素對四氯化碳誘發(fā)大鼠實驗性肝纖維化影響的研究[A];第6屆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大會論文集[C];2011年
2 李鐵男;李楊;李季委;;枳術菝葜飲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23例[A];第二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消化疾病診治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3 張曉剛;呂志平;;慢性乙型肝炎隱證型可能是肝郁脾虛證的前期階段[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三屆內科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商志偉;司銀楚;楊學智;牛欣;;在校大學生亞健康肝郁脾虛狀態(tài)的脈診屬性辨識[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鄭逢民;季海鋒;;自擬柴郁訶子湯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56例[A];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與科學發(fā)展——瑞安市第十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11年
6 江海松;;陳意治療肝郁脾虛、濕熱內蘊證的幾點體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常見病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程遠;;應用腹針治療中風后郁證肝郁脾虛候的隨機對照研究[A];2005全國中醫(yī)腦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李鐵男;李楊;李季委;;枳術菝葜飲治療肝郁脾虛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34例[A];第二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會議暨國家級中西醫(yī)結合消化系統(tǒng)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9 程遠;唐啟盛;;針刺治療老年期中風后郁證肝郁脾虛候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老年神經病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6年
10 王濟;顧立剛;王慶國;彭桂英;李瑞生;王秀茜;;肝郁脾虛因素促進DEN誘發(fā)大鼠實驗性肝癌的研究[A];全國中醫(yī)藥科研與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陳金偉;中醫(yī)細治抑郁癥[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2 秦志仁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針藥合用治呃逆[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歡歡;自擬肝郁脾虛方治療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馬金生;慢性應激肝郁脾虛模型大鼠下丘腦弓狀核NPY及其受體Y1變化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王濟;肝郁脾虛因素對腫瘤生長和Th1/Th2細胞亞群平衡影響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4 陸霜紅;龍柴方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濕熱內阻證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俞橋;舒肝健脾活血顆粒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血瘀證)的臨床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6 周小軍;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虛、濕熱中阻證的證型特點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2年
7 唐亞蘭;丹梔逍遙散對橋本甲亢肝郁脾虛挾熱證的臨床干預與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8 黎穎婷;基于肝脾辨證中醫(yī)藥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朱巖;柔肝顆粒治療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肝郁脾虛兼血瘀型)患者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10 曲洪彬;護肝滴丸治療肝郁脾虛夾濕熱型酒精性肝炎的臨床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82104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98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