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驗動物中鼠管狀線蟲的分子鑒定和感染調查
發(fā)布時間:2017-08-30 03:12
本文關鍵詞:中國實驗動物中鼠管狀線蟲的分子鑒定和感染調查
【摘要】:目的對鼠管狀線蟲進行分子鑒定和感染調查,為國家標準的修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923批5199只SPF動物(包括:1批5只猴,3批25只小型豬,28批55只兔,13批248只地鼠,37批198只豚鼠,93批459只大鼠,742批4179只小鼠,5批25只雞和1批5只鴨)和145批1389只清潔動物(包括:1批3只兔,4批31只地鼠,16批157只豚鼠,32批268只大鼠和92批930只小鼠)來自全國50個不同的廠家。應用直接鏡檢實時動態(tài)顯微視屏攝錄技術結合形態(tài)學鑒定方法,進行鼠管狀線蟲感染篩查。應用多重PCR和測序技術,鑒定分離的鼠管狀線蟲ITS(內轉錄間隔區(qū))、28S rRNA(28S核糖體RNA)、nad1(NADH脫氫酶亞單位1)和cox1(細胞色素C過氧化物酶亞基1)基因,從分子水平上確證鼠管狀線蟲感染。結果應用直接鏡檢實時動態(tài)顯微視屏攝錄技術,從動物中檢出鼠管狀線蟲的蟲卵、幼蟲和成蟲。根據鼠管狀線蟲的卵細胞、幼蟲、雌雄成蟲的大小和形態(tài)來鑒定蟲種。應用多重PCR測序技術,能從分離的單個鼠管狀線蟲的蟲卵、幼蟲和成蟲中鑒定出ITS、28S rRNA、nad1和cox1基因,與其他不同種屬的寄生蟲無交叉反應。應用直接鏡檢實時動態(tài)顯微視屏攝錄技術,從5199份SPF和1389份清潔動物樣本中分別檢出鼠管狀線蟲陽性樣本285份和135份。應用多重PCR和測序技術,鑒定證明這些陽性樣本中確實含有鼠管狀線蟲特異性的DNA。測序結果顯示,不同動物分離的鼠管狀線蟲的ITS、28S rRNA、nad1和cox1部分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達100%。SPF和清潔動物的鼠管狀線蟲感染率分別為5.5%(285/5199)和9.7%(135/1389)。結論應用直接鏡檢實時動態(tài)顯微視屏攝錄技術聯合多重PCR測序技術能夠快速精準檢測鑒定出鼠管狀線蟲。鼠管狀線蟲的人獸共患本質可以視作為公共衛(wèi)生的一個預警。良好的動物質量控制對保護人類身體健康和保障人民用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對中國SPF和清潔動物的鼠管狀線蟲進行了分子鑒定和感染調查。
【作者單位】: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關鍵詞】: 實驗動物 鼠管狀線蟲 分子鑒定 感染調查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No.2013BAK11B03)
【分類號】:R383.1
【正文快照】: 鼠管狀線蟲隸屬于線蟲綱(Nematoda)、尖尾目(Oxyurida)、管狀科(Syphaciidae)、管狀屬(Syphacia),也稱蟯蟲(Pinworm),寄居于腸道,輕度感染時無明顯臨床癥狀,重度感染時引起神經精神癥狀、生長發(fā)育障礙、腹痛腹瀉、腸炎等[1,2]。鼠管狀線蟲感染一方面損壞宿主的神經系統(tǒng)、血液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R.L.GRICE,P.PROCL.V,周文琴 ,張?zhí)m群;鼠管狀線蟲卵的體外孵化[J];醫(yī)學動物防制;1994年04期
2 張業(yè)彬;;鼠管狀線蟲蟲卵檢查方法的比較[J];實驗動物科學;1987年03期
3 黃冰,邱國光,黎福榮,黃文革,陳穎青,陳系古;實驗動物大、小鼠管狀線蟲防治研究[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1996年03期
4 冉靖北;萬啟惠;魏玉;;小鼠群四翼無刺線蟲和隱藏管狀線蟲感染情況的調查[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1987年04期
5 李鑫;陳曉梅;范文穎;鄧均有;宋慧群;朱興全;林瑞慶;;小鼠隱藏管狀線蟲線粒體cox1基因的擴增及序列分析[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年12期
6 崔黎明,劉鍵,,王彥平,劉兆銘,連建安;三種鼠管狀屬線蟲的同工酶電泳比較分析[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1995年04期
7 崔黎明,劉建,李淑紅,劉兆銘;三種鼠管狀屬線蟲的蛋白質等電聚焦電泳分析[J];中國實驗動物學雜志;1997年02期
8 耽志賢;;實驗大鼠鼠管狀線蟲調查[J];北京實驗動物科學;1991年03期
9 ;[J];;年期
本文編號:756942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7569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