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活體成像技術快速評價DNA疫苗載體在小鼠體內(nèi)的表達
本文關鍵詞:采用活體成像技術快速評價DNA疫苗載體在小鼠體內(nèi)的表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采用活體成像技術快速評價DNA疫苗載體在小鼠體內(nèi)的表達,為DNA疫苗載體的應用和改造提供參考。方法分別構建含有螢火蟲熒光素酶基因(luciferase)及HIV-1CN54Gag基因DNA,且攜帶不同轉錄調(diào)控元件(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HPRE/WPRE的疫苗載體(p DRVI1.0Luc、p DRVI1.0HLuc、p DRVI1.0WLuc、p DRVI1.0Gag、p DRVI1.0HGag和p DRVI1.0WGag),均經(jīng)后肢脛骨前肌注射BALB/c小鼠,20μg/只。p DRVI-1.0Luc、p DRVI1.0HLuc和p DRVI1.0WLuc組僅免疫1次,于免疫后第1、7、14天采用活體成像技術檢測小鼠體內(nèi)熒光表達強度;p DRVI1.0Gag、p DRVI1.0HGag和p DRVI1.0WGag組分別于第0、2、4周進行免疫,于末次免疫后第2周進行體液(ELISA法)及細胞免疫檢測(ELISPOT法)。結果 p DRVI1.0Luc、p DRVI1.0HLuc、p DRVI1.0WLuc組小鼠于免疫后第1及7天,體內(nèi)熒光均局限分布于注射部位,未出現(xiàn)擴散轉移的現(xiàn)象,且p DRVI1.0HLuc質(zhì)粒發(fā)光強度最強(P0.05),免疫第14天各組均未檢測到明顯的熒光素酶表達;p DRVI1.0HGag組小鼠血清中抗Gag蛋白特異性抗體水平和Gag蛋白特異的分泌IFNγ的脾淋巴細胞數(shù)均明顯高于p DRVI1.0Gag和p DRVI1.0WGag組(P0.05)。結論活體成像技術可用于快速評價DNA疫苗載體在小鼠體內(nèi)的表達,為DNA疫苗載體改造及免疫策略的優(yōu)化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研究平臺。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云南省蟲媒傳染病防控研究重點實驗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研究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研究院醫(y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
【關鍵詞】: 活體成像 DNA疫苗
【基金】: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生物學研究所科技計劃項目(IMB2013ZD01)
【分類號】:R392
【正文快照】: DNA疫苗是一種新型疫苗,被稱為第三代疫苗。與傳統(tǒng)的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及蛋白亞單位疫苗比較,DNA疫苗具有安全性好、技術通用性好、可反復多次免疫、免疫反應更集中等優(yōu)勢[1]。DNA疫苗的免疫效果是由載體骨架及元件、靶抗原及佐劑、免疫方式、免疫方案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決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A Study of PCR with DNA Extracted from Single Cell Isolated from Histological Sections[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王軍陽,范桂香,勝利,袁育康;THE CONSTRUCTION AND PRELIMINARY APPRAISEMENT OF HSV-2 gD GENE DNA VACCINE[J];Academic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2002年02期
3 周莉,李樹蕾,陳輝,黃可欣,聶毓秀;DNA Damage Effect of Mixed Rare Earth Changle Crossing Placenta Barrier on Rat Embryo[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年02期
4 郭語彬;李新吾;張克純;何浩;;DNA修復功能的研究近況[J];老年學雜志;1992年04期
5 閆錫蘊;A New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Anti-DNA Antibodies[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1994年04期
6 ;The Study of Relativity between the DNA Conformation and the Canceration[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1997年02期
7 戴保民,陳莊,閻和平,趙慧業(yè),李勝富;PCR AMPLIFICATION, MOLECULAR CLONING,DNA SEQUENCE ANALYSIS AND IMMUNO/PROTECTION IN BALB/C MICE OF THE 33 kDa ENDOFLAGELLAR PROTEIN OF L.INTERRORGANS SEROVAR LAI[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1997年01期
8 葉玉梅,徐承熊;THE MECHANISM OF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BY HHO7A,ADERIVATIVE OF HAINANENSINE[J];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1997年03期
9 ;DNA as Vacine or Therapeutic Against Cancer and Viral Infections[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1998年06期
10 ;Naked DNA Against Viruses and Cancer[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199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IRF1 enhances the expression of human DNA polymeraseηin response to carcinogen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2 ;G-Quadruplex Binding of Sanguinarine:A Novel Model of Ligand Binding to Beads-on-a-String Structure of Human Telomeric DNA[A];第五屆全國化學生物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Genomic DNA Expression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Deinococcus radiodurans[A];湖南省生理科學會2008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趙志虎;張用書;楊淑靜;崔立斌;張艷紅;于秀琴;劉傳喧;馬清鈞;;鋅指蛋白的DNA識別特異性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5 ;Size-Dependent DNA Damage Effects of Dioxide Manganese Particles[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6 ;A Study on DNA Breaks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s Induced by Formaldehyde in Two Types of Mice Cells[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7 李樹;辛陽;牛青山;林子清;;陳舊性骨骼DNA提取技術的研究[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xié)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3年
8 ;Synergistic DNA Damage by Nanoparticle TiO2 and DDT in Human Hepatocytes[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9 ;A visual DNA chip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A];2004年中國科學院新生病毒性疾病控制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04年
10 ;A Study on DNA Damage of Rat Marrow Cells Induced by Formaldehyde[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錦芳;韓揭示DNA結構新奧秘[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2 記者 游雪晴;向DNA“學習”損傷修復[N];科技日報;2012年
3 付瓊;美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DNA生物時鐘[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4 記者 劉霞;新技術可確定DNA源于母親還是父親[N];科技日報;2013年
5 田學科;特殊酶拯救DNA修復[N];科技日報;2004年
6 記者 孫國根 通訊員 周揚清 陶椺爍;復旦學者破解曹操家族DNA之謎[N];健康報;2013年
7 特約撰稿 周志遠;“垃圾DNA”的逆襲[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2年
8 記者 張巍巍;英在人體細胞中發(fā)現(xiàn)四螺旋DNA結構[N];科技日報;2013年
9 記者 馬波;中國少數(shù)民族DNA基因庫建立[N];科技日報;2006年
10 范曉艷;不同生物體的DNA修復蛋白功能各異[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璐璐;哺乳動物DNA去甲基化過程關鍵酶TET2的三維結構與P暬蒲芯縖D];復旦大學;2014年
2 王艷明;TRIM調(diào)控DNA病毒感染所誘導的免疫應答及TLR信號通路的機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3 吳郁;DNA修復蛋白JWA在小鼠衰老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周桂萍;DNA雜交信號的介質(zhì)調(diào)控和酶法放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楊揚;USP19在DNA雙鏈損傷應答中的功能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6 黃慶生;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DNA改組的探索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1年
7 任精華;DNA雙鏈斷裂與修復:一個潛在的乙肝病毒整合的分子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丁國富;人TLR9受體胞外段識別CpG DNA的LRR序列和胞內(nèi)段新功能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9 馮志華;丙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1999年
10 王越;胞外DNA結合蛋白SAP調(diào)控DNA免疫識別的機制及其應用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欣欣;葉酸受體αDNA疫苗的構建及免疫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國藥科大學;2013年
2 汪洋;防齲DNA疫苗pVAX1-SG在小鼠體內(nèi)分布和表達規(guī)律的實驗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6年
3 高玉香;電化學石英晶體微天平在DNA研究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4 馮艷;DNA在基因診斷和重金屬離子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5 紀晗旭;信號放大新策略與DNA檢測新方法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6 李海斌;內(nèi)源性DNA加合物方法建立及人群生物監(jiān)測[D];鄭州大學;2014年
7 吳浩飛;狂犬病疫苗殘余DNA去除方法研究[D];湖北大學;2012年
8 奇鐵男;福爾馬林固定、石蠟包埋組織中提取DNA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張俏忻;阿魏酸等五種酚類物質(zhì)對DNA氧化損傷的影響[D];汕頭大學;2003年
10 姚ng;安徽省三種常見蜚蠊可溶性蛋白質(zhì)和基因組多態(tài)性DNA的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1年
本文關鍵詞:采用活體成像技術快速評價DNA疫苗載體在小鼠體內(nèi)的表達,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35026
本文鏈接:http://www.sikaile.net/xiyixuelunwen/435026.html